马丁.路德的临终之言――我们都是乞丐(1/2)
一些历史记录片将马丁.路德面对教廷审判的情形拍摄得无比英雄慷慨,豪气干云。然而真实的历史记录中,马丁.路德在面临审判时还是显示出了巨大的犹豫和挣扎。他曾经请求教廷给他一天时间思考如何回复。可以想像在这一整天中,他都在虔诚地向上帝祷告。此外,根据历史记载,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与教廷已经达成协议,在审判过程中要保证马丁.路德的人生安全。也就是说,即使有审判结果,也不能立即行刑。
马丁.路德最终选择了为基督耶稣殉道的路。在沃莫斯教廷审判会上,他拒绝收回自己的著作。(备注,沃莫斯教廷审判会只是教廷召开的沃莫斯议会中的一个部分。对马丁.路德的审判大概是沃莫斯议会的一个重要内容)
教廷宣判了将马丁.路德逐出教会,?皇也因此宣判了马丁.路德的死刑。但有一批有心人在行刑前抢先救走了马丁.路德。(这大概是一个政治妥协式的安排,可能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软禁。并非劫法场的那种类型)
马丁.路德对基督教还有很多其他的贡献。其中一个重大的贡献是翻译了德文《圣经》,成为现在NIV英文《圣经》的重要参考依据。他还与一个修女结了婚,打破了天主教牧师必须独身的传统。他也是一个赞美诗作家,对神学理论和应用有着巨大贡献。他一生清贫,与当时主教们的富裕生活形成强烈的对比。
德国的一批农民显然误解了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教义解释。他们立即认定罗马教皇是贪婪的,骗取他们财产的。他们也立即以“马丁.路德”为旗号进行了暴动,焚烧了一些修道院、教堂和图书馆等。马丁.路德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名声羁绊而支持这样的暴动。相反,他谴责了那些以他的名义暴动的农民。他深信神的心意是和平的。无法以马丁.路德的名义进行的农民暴动,因为找不到其他合适的因由,很快地平息了。
马丁.路德对《圣经》的理解和解释,可以用“因信称义”来总结。然而,上帝并没有因为人对《圣经》的理解而停止了?的做工。相反,我们在马丁.路德身上看到的,并不只是欢欢喜喜地说:“上帝啊,你看,我信了你。你该高兴了吧,我可以进天堂了吧?”
马丁.路德的人生道路,却是一条明明确确的为神的福音,上十字架牺牲的道路。
耶稣又对众人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路加福音》9:-24)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