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汉灵大帝 > 第八十六章 赶鸭子上架

第八十六章 赶鸭子上架(1/2)

目录
好书推荐: 基因狂潮 睿亲王府的贝勒要出嫁 江山诀 锦寒 千劫火 妖物警司 英雄无敌之位面小商贩 神行记 末世修行 众神之地

() 第八十六章 赶鸭子上架

不仅帝国的豪族对粮食的看法在逐步转变,帝国的官员也开始觉得,粮食只是一种填饱肚子的生活必需品,而不再是财富的象征。有些人甚至在议论,要是帝国改变食秩发放制度就好了,省得家家建一个大粮仓。

自高祖皇帝起,帝国官员的食秩发放都是一半粮食,一半钱。比如一个食秩六百石的官员,那么他每年的工资中有一半即三百石是粮食,凭帝国相关部门开出的工资粮引到帝国粮库去领粮。另一半按每石六十钱的官价折算成钱发放。三百石粮食很有点堆头,硬是要一个较大的库房存放。要是食秩数千石的高官,需第八十六章 赶鸭子上架要建的粮仓就更大了。

当然,帝国敞开收粮,可以把粮引直接变成钱。但收购价低了半成,按每石六十钱发放的粮食如果转头卖给粮库,就变成五十七钱了。官员当然不愿意自己的工资平白缩水,只能辛苦点,往家里搬粮。

官员们的议论慢慢集中到帝国高官那儿。在一次帝国高官会议上,太傅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当然,太傅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既要考虑方便帝国的官员,也要考虑政策的衔接和逐步过渡。

太傅说,帝国能不能逐步减少官员食秩中粮食的比例。比如每年减少一成或半成。太傅是怕如果一下子全部用钱来发放的话,帝国的粮库库容不够。

听到这样的提议,牛弘还是挺高兴的。这说明帝国的官员对帝国有信心,对帝国的农业政策和发展前景有信心。官员是帝国最强势的集团,在帝国豪族中也占了较高的比例。获得了帝国官员内心的支持,牛弘打造强大帝国的梦想才有可能实现。

牛弘同意太傅的提议,其它高官也没第八十六章 赶鸭子上架有意见。只是减少的比例要与大司农曹嵩商量一下,看帝国粮库的库容和调节能力能否跟上。

大司农曹嵩也是帝国品秩二千石的高官,每年的工资中有一千石粮食。要是改成货币发放,当然也是受益者。但他不能胡乱表态,否则受益的是众官员,倒霉的就是自己了。经过反复的排查与演算,他最后表态,今年官员的工资实物发放比例可以降低半成,也就是拿五成五的钱,发四成五的粮。

这一道诏书的下达,有点推波助澜的作用,豪族也有更多的人不愿意屯粮了。使得今年帝国粮库的工作量增大不少。这着实把曹嵩吓了一跳,还好自己在向牛弘奏报时留有余地,否则就有难堪了。

这种观念的转变,激发了社会的活力,人们把以屯粮形式沉积的财富变成了钱,变成了再创造的资本。如果引导得好,必将变成社会发展强大的动力。连牛弘也没有想到,这一天会来得这么快。

一个社会想要发展光靠自上而下的努力往往成效有限,光有下面的积极xìng也不行。只有全社会激发活力,帝国的政治架构正确引导,那么社会发展的速度是不可想象的。

人们常常把工业革命想象得很难,总认为在古代是不可能的。实际上是对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不足。近百年人类社会的发展超过以前上万年社会发展的总和,为什么这个时间之窗不能提前呢?

牛弘知道,帝国正获得了难逢的发展机遇,如果没有正确引导,这种全社会的活力会加剧社会矛盾,甚至有可能摧毁帝国。就象一个练武功的人,获得巨大的能量去冲关,如果不得法,就会走火入魔。

牛弘首先想到的是,帝国现在的政治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现在帝国的政治架构有点乱,三公已经被牛弘砍得剩下一公了,就是负责军事的太尉。高层会议是帝国的最高决策机构。办事机构有九卿,外加帝国南方开发指挥使衙门和帝国靖边协调使衙门。与九卿接近的官员有尚书令,御史中丞,司隶校尉和镇守一方的将军。至于帝国书局、帝国南方制造局等是级别低得多的zhōng yāng机构。

九卿机构中,职能为皇宫服务的占了一大半,有太常,太仆,光禄寺,少府和宗正。廷尉是负责司法的,卫尉是负责京城安全的(有点类似于后来的九门提督),大鸿胪是负责外交的。掌管帝国经济和民生的只有一个部门,大司农。这怎么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呢,必须改革,而且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侯了。

革命就得先革自己的命,改革也得先从围绕皇宫的部门开始,动大手术。牛弘反复权衡,把五大部门加上大鸿胪,六个部门合并成两大部门,名称还是沿用光禄寺和少府。

把原属少府的帝国监察部门御史中丞dú lì出来,名称就叫御史卿,成为帝国的一级职能部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