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汉灵大帝 > 第八十五章 季布后人

第八十五章 季布后人(1/2)

目录
好书推荐: 基因狂潮 睿亲王府的贝勒要出嫁 江山诀 锦寒 千劫火 妖物警司 英雄无敌之位面小商贩 神行记 末世修行 众神之地

() 第八十五章 季布后人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秋收季节,今天帝国的粮食丰收已成定局。初步预测,今天帝国的粮食总产量比大丰收的去年还要增加半成左右。为了防止粮价大起大落,牛弘专门把大司农曹嵩叫来,打预防针,让他继续敞开收粮。

实际上去年的收粮帝国粮库还是略为赚了一点。因为收购价与卖出价差半成,扣除费用,赚三个点是肯定有的。粮食贸易消化了帝国粮库近三成的存粮。

帝国的农业目前还摆脱不了靠天收的现状,天气总不会年年风调雨顺。丰年多存一点,万一碰上灾年,应对起来底气足一些。更重要一点,宁可多花第八十五章 季布后人些钱,也不能打击庄稼人种粮的积极xìng,否则帝国的农业问题永远解决不了。

豫章太守张英送来奏报,他组织试种的三种水稻品种产量到是平平,与原来的品种差不多。只是有一个品种的生长期特短,准备明年大面积试种。如果生长特征不会变的话,豫章一年可以种两季稻。

牛弘大喜。生长期短的水稻长江流域一年可以种两季,岭南可以种三季。这对于解决帝国的粮食问题有决定xìng的意义。这类水稻品种居然让张英找着了,这可非同小可。

牛弘给张英写了一封手书,告诉他,把这个品种好好培育。要是能保持这种短生长期的特征,大面积推广种植,就给他封侯。同时也jǐng告他,不准弄虚作假,既使不成功,牛弘也不会怪他。

牛弘又下诏给帝国南方开发总指挥使,要他们协助和配合豫章太守张英的良种培育,组织北方豪族试种。

连续两年的粮食大丰收也带来的观念上的变化。长期以来,人们把粮食当作一种财富,帝国的豪族家家有第八十五章 季布后人个大粮仓,粮食堆积如山。现在看来,把粮食当财富很容易贬值,去年的粮价暴跌让很多豪族心有余悸。

把粮食当财富还存巨大的管理费用。建粮仓要费用,粮食翻晒管理也要费用。要是霉变就是巨大的损失。

把粮食当财富是长期食物短缺造成的。以往,在青黄不接的季节,粮价都会上涨。大荒之年,粮食甚至是豪族进行土地兼并的最好筹码。那个时侯,中小农户为了度过饥荒,生存下来,不得已用很便宜的价格,卖掉土地,换来粮食充饥。

现在换了个新天子,世道变了。新天子爱天下子民,对外族都进行救助,对帝国百姓的救助更是不遗余力。现在帝国的粮库里,粮食堆积如山,要是没有碰上连续的灾年,想让粮价上涨是不可能的。

由于帝国大力提倡兴办畜牧业,加上粮商与牧区的贸易,肉禽蛋的供应量大大增加,价格大幅下降。既使是底层百姓,也能偶尔享用肉食。尽管总的来说,动物脂肪、动物蛋白在百姓的食物结构里占的比重还有限,但这带来一种变化,那就是每个人食的粮食消耗在减少。

去年粮价大跌时,天子力排众议,稳定粮价。政策五年不变,这话说得也是落地有声。现在只要有钱,就能买到平价粮食。

这一系列变化使得帝国的百姓,尤其是帝国的豪族开始重新审视粮食的地位。粮食是唯一的财富象征吗?如果现在是,那么五年以后呢?天子只保证五年,五年以后如果没有大面积的灾荒,粮价下跌不可避免。

这两年,新发家的豪族都不是屯积粮食带来的。张家和卫家的造纸,宣家的医馆,众多的大型畜牧场,边境粮食贸易,边境附近的建材生产和贸易。这些不仅与屯积粮食无关,反而说明把粮食卖了,变成钱来办其它赚钱的营生似乎更容易发家。

于是,有些豪族就开始琢磨着办一些新兴的产业了。

现在帝国官营的主要是大型的冶铁作坊和晒盐作坊,其它作坊都对民营开放。所以民间资本有很大的运作空间,只是以前帝国的豪族都象守财奴一样,只看重屯积粮食这一招。随着观念的慢慢转变,织布作坊,酿酒作坊,水泥作坊,琉璃作坊等在帝国各地多起来了。有些豪族想得更远些,计划筹建机械作坊。

对于这一cháo流,牛弘全力支持。只要不涉及帝国在冶铁等方面的核心技术,就全力支持民营来搞。还让洛阳太学编写了相关技术的小册子,把最新的研究成果让民间无赏使用。

连张让也动了心。前年开始的大型畜牧场使张让赚了不少,现在肉禽蛋价格下来了,畜牧场尽管也很赚钱,但没有开始那种暴利了。张让想涉足新行业,又不知做什么,就来问牛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