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亲征蒙古 第一百一十二章:亲征蒙古(1/2)
第三卷:亲征蒙古第一百一十二章:亲征蒙古
万历八年农历十二月初二,年老体衰的俺答汗没有熬过这个冬天,跟以往的蒙古贵族一样,享年还没到六十就早早死去了。
大漠上的人,虽然身体比较强壮,但老了之后,毕竟没有中原人懂得保养。
大汗一死,草原随即大乱。
首先是汗位之争,本来汗位正统的继承者黄台吉(即太子的意思)应当继位,但是这个黄台吉并没有多少实权,个人能力也不是很强,所以在俺答汗死后的权力争夺中,输给了俺答汗小夫人的二儿子,名叫桑吉。在兵力的划分上,如果将俺答部的十万骑兵分成十份的话,那么黄台吉占了两份,桑吉占了五份,还有三份则是三娘子控制的,一直驻守在归化城(呼和浩特)。
大汗死后,权势最大的,应该是明朝皇帝亲自册封的俺答正妻——三娘子。三娘子钟金不想看到同室操戈的情形发生,出面调解,软硬兼施,迫使黄台吉和桑吉放弃决战,一起率兵来归化城和谈。
明朝这边,张居正、张四维等人博古通今,知道中国历史上像这样争权的故事数不胜数,结局往往都是惨剧,虽然民族不一样,但是不管什么民族,人心都是一样的。和谈相信只是三娘子的缓兵之计,争斗不可避免。
在明朝与蒙古两百年的恩怨里,大量的前车之鉴告诉着万历和大臣们:草原上一旦混乱,特别是在冬天混乱。那么边关的浩劫势不可免,甚至还有几次,蒙古骑兵们直入中原、烧杀抢掠。因为征战使得蒙古人物质匮乏、征战使得他们野心骤长。
于是,虽然已是年关,京城内外白雪皑皑,但是皇帝一声令下,神机营地两个火铳营、一个骑兵营。京卫营的一个步兵营、一个辎重营,都整装出发。前往蓟州,计人数有近三万人。
得知俺答部兵力全部往归化城聚集,山西麻贵总兵遣步兵一万、辽东李如松总兵遣骑兵一万,各自启程,前往蓟州。
万历八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九,黄台吉的兵与桑的兵一起到达了归化城外,出乎意料的是。两军并没有任何争斗,三娘子闻讯,引兵出城,邀请黄台吉和桑吉一同入城,和解之余,吃顿年夜饭(俺答部多用汉族节气)。
让人臆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当黄台吉和桑吉只带着随身的几个亲兵入城后,三娘子立刻变脸。大叫左右将两个逆子拿下,不由分说,直接押入地牢。
旁边几个老臣见状,大为惊讶,原本以为三娘子是请两位王子来调解地,没想到三娘子突然这么做。他们认为这样会直接危害部族和平,故力劝三娘子释放黄台吉和桑吉,三娘子听了没有理会他们,主子不听臣子的,臣子当然是什么办法也没有了。
消息很快传出城外,城外地两路兵马顿时乱了套,本来王子不在,还有其他跟随的小王子,就算没有王公了,也有很多德高望重的贵族随军。所以想要找个领导人出来率领军队还是有的。
不过。由于要攻打的是归化城,两路兵马都犹豫了起来:三娘子是明朝册封的正宗夫人。俺答汗死前明确说明归化城为三娘子所有,一直到三娘子去世(蒙古族习惯把势力范围内的任何事物都分封给谁谁谁)。如果他们要攻打归化城,就必须杀害三娘子,这个行为恐怕不但南边地明朝不答应,其他的蒙古部落也会借机生事的。
更何况还有一点最重要的,那就是,俺答汗的尸骨还存放在归化城中,若贸然攻城,兵荒马乱之中,难免会损毁大汗尸骨,蒙古人虽然粗野了点,这点忠孝礼义观念还是有的。
三方就此僵持了起来,由于是年末寒冬,两支王子的私军就算有带军粮,可是这水和柴火什么的就难办了,还没几天,他们就熬不住了,又不敢来攻城,于是理所当然地各自跟对方打了起来,不过由于领导们鉴于情况不明,还不敢下进攻命令,所以他们目前只是几队小兵抢柴火引发地小打小闹而已。
三娘子扣押了两位王子后,立即手书一封,派出快骑,星夜赶到蓟州,准备让她熟识的戚继光转交给皇帝。
不料万历就在蓟州,知道情况后,万历和大臣们都很惊讶。不是惊讶两位王子会起内乱,而是三娘子竟有如此魄力,独自主宰此事,将当事人全部扣押,让整个草原局势掌握在自己手中,这颇有点当年武皇马后的味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