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重生 > 第三卷:亲征蒙古 第一百一十一章:肱骨之臣

第三卷:亲征蒙古 第一百一十一章:肱骨之臣(1/2)

目录
好书推荐: 倾寻天籁 一夜倾城 重掌洪荒三界 凤皇 少林门徒 女神之耶路撒冷 无敌浪子 神雕惊雷 本宫不在线 修真之风流才子

第三卷:亲征蒙古第一百一十一章:肱骨之臣

自从张居正回乡丁忧之后,大明朝最有权力的官职——内阁首辅,一直是空着的。百官都知道,论资排辈,自然是申时行最有资格接任或代任这个职位,但是当年皇上亲自开口,申时行却不愿意当,申时行都如此,更别说其他官员了。

张居正不在的这三年来,明朝虽然在内政上,不如以往那样日新月异,也不像以往那样事情多多,比如某位知府又贪赃枉法了,某位按察使又办事不力了。但是,在其他三位内阁辅臣的治理下,政务、财务、军务各方面,都在稳步发展。

万历一直有想过,万历朝出了个张居正,是明朝的一大幸事。很多事情,都需要一位有实力的大臣来开个头,都需要一位能承受改革矛盾的替罪羊,这一点张居正都做到了。然后,在改革进入正轨之后,就不能再让张居正激进行事了,朝廷上下,都需要一段缓解的时间,矛盾,也需要及时地冷却,不然,就很有可能像历史上那样,矛盾爆发,新政废除。

现在张居正回来了,他自然是还当首辅了,那么应该不应该放手让他去做呢,按照张居正的做法,其实是有些急进,很容易触发矛盾的,可是如果不把权力放手给他的话,又发挥不了张居正的才能。

想来想去也没个主意,万历决定等见到张居正,当面试探试探再说。

张居正路上走了二十多天,九月十一进了京后。也不回府,直接先进皇宫求见皇上。张居正回京当天会来求见,这点万历已在意料之中。

张居正走进乾清宫的时候,万历简直都有点认不出来了,三年前地张居正头发和胡须都很长,脸色发黄,略有些驼背。现在看到他。却是红光满面,头发胡须都剪短了。走路比以前更有力了,显得精神十足。记得以前刚来明朝时,觉得他很像金城武,现在不禁又有这种想法了,怪不得人家妻妾很多,还不是魅力的问题。

张居正拜见了皇上,说道:“皇上。一别三年,不能为皇上效力,老臣日夜寝食难安,现在终于见到皇上,臣也可以安心了。”

万历心中兮然,暗想你面色红润,怎会是寝食难安?不过说到安心,张居正走后。朝廷发生的事,的确是不能让他安心。

“张先生言重了,三年未见,朕也很想念先生,先生坐。”

“其实首辅一职责任重大,大明不可以没有首辅。皇上为何不叫其他辅臣担任呢。”

“张先生这你就想错了,想这首辅一职,单单是学问资历好还不够,最重要的就是能力要全面,张先生你说,阁臣当中,有谁在这一方面能跟你比呢?”

张居正没有回答,只是说道:“蒙皇上抬爱,老臣一定尽心竭力辅佐圣上。皇上新婚以来,老臣还未当面恭贺。有失为臣之谊啊。今年年初幸闻皇子出生,老臣恭喜皇上了!”

张居正面向万历作了个揖。万历上前,扶住张居正的手,说道:“张先生多礼了,你既然是我的老师,那就是皇儿地长辈了。张直,问下润儿在哪,叫人抱他过来见过张先生。”

张居正闻言,很是受用,满脸的欣喜,却又马上想起了什么,说道:“皇上不可,皇子年不过半岁,不可如此劳驾。”

张直似乎早就知道不必出门,十分自然地停住脚步、回来站好。

君臣二人客套完毕,万历又说道:“这三年朝政虽然稳步发展,但却是稳定有余、力度不足。张先生现在回京了,不妨说一说,以后这天下大事,该当何为?”

“皇上,老臣在荆州多时,朝政的事有些生疏了,不敢妄加评论。”

张居正突然这般客气,万历有些意外,略略一想,便明白了:“张先生何必拘礼呢,莫非还在介怀三年前的王大臣案?”

使万历更意外的是,张居正撩了撩胡须,慨然笑道:“高拱、冯保、王大臣,都是过去的人物了,皇上都不介怀了,老臣又何必多事。回乡这三年,老臣也想明白了,首辅二字,重不在‘首’而在于‘辅’,皇上问起天下大事,自然不应该是老臣三言两语能置喙的。”

万历颇为感动:“张先生,自古以来,君臣之间往往不能善始善终,其实都是不能真正替对方着想。双方如果能各让一步,不但君臣之谊常留,比如朕,还能多一个良师益友。”

皇上说的白了点,张居正有些意外,露出受宠若惊地样子,起身行礼。

万历继续说道:“天下大事,自然应该是朕做主,但是单独一个人做事往往会犯错,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更何况朕身边有你们这些肱骨之臣。爱卿们大可效仿唐朝魏征,政策你们来推举,朕来决定。”

万历有着现代人的性格,在这种关键时刻,并打算严格遵守那些封建礼法,他知道,按照现代人的处世方法,在上级与下级的关系中,要把话挑明了来说,才能有利于公司的团结协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