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筑垒鏖战第一百三十四节 筑垒鏖战(2/2)
在盐源通往宁远的的二百多里路上,红军在山地和平地的结合部修筑了防御工事,工事前是一片平地,十分有利于展开兵力,但这也十分有利于红军最大限度的发挥火力。由于有前时金沙江边的阻击战的经验,红二集团军抢修出的防御阵地布置的十分得体,地雷阵、拌马坑、铁丝网、飞炮阵应有尽有,交叉火力网可以严密地控制阵地前地缓冲地带。不久大队吴军就冲了上来,他们一开始就遇到地雷阵,那地雷竟接二连三,成群成片的爆炸,比起前时所遇到地地雷要多的多,进攻的吴军不久就被炸了回去。见红军有所准备,吴军略做整备的就再次攻来,除了那地雷阵威力不同以往,伤亡无算,这进攻中遇到红军火枪也远多于前,吴军进攻阵形被红军的枪林弹雨一排排的扫倒,军官、弓弩兵、火枪手更是被红军火力重点打击。看到事情不妙,敌人慌忙退了回去,只留下满地的伤者与尸体。这时的王进宝和夏国相好象有回到了初次与红军交手的情形中,那数万条火枪猛烈的的火力使他们感到十分意外,难道红军又有了新的援军?赶紧着人一查方知,原来是红军又添了生力军,红军主力第二集团军前来增援,夏、王两人不禁有些着急,想尽快夺取宁远已是不能了。可是想到眼下时局,丁逆红匪在朝廷几十万大军围攻之下,已到穷途末路的境地,此时正是剿灭红匪地好时机。何况双方已经大打出手。此时更谈不上退缩,只有全力以赴,尽快消灭眼前红匪,即使不能夺得宁远,至少在后日朝廷得胜后可得些好处。
夏国相、王进宝商议过后,决定集中兵力强攻红军阵地,又组织了专门的督战队。通令全营上下凡擅自后退的一律就地正法。可这时红军的防御阵地却一直在不断的扩大、巩固和修整中,红二集团军利用金沙江阻击战的经验将阵地向前后左右纵深扩大。以至于吴军动用五万多人连续进攻,一路上伤亡无数。到了阵地前不说铁丝网、飞雷阵不易通过,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攻占部分红军阵地以后才发现后面红军的战壕竟一片一片连在一起,占了这一片,还要再攻下一片。进攻中还是要遇到大炮、地雷、火枪、飞雷、手榴弹地阻杀,伤人不说,心里已是有些怯意。这里略有踌躇。红军阵中杀出数万健儿,一阵猛劈快砍,杀是众人心惊肉跳,慌忙逃了回去,一点人马,一次冲锋竟被就他伤了七千多人。
王进宝急的很,因为他手中地火枪队、重炮营的弹药就快打完了,再这样打下去又要回到前时用大刀弓弩去对付红军的火枪大炮了。他的机会已经不多了。而夏国相心里也着急,自己手里这点人马是平西王的血本了,加上在大姚的战事仗打了不过半个月,已折了近五万了。而且在眼下这红军的阵势面前,自己地人马看着攻的热闹,实则只是一味挨打。自己手中的弓弩大刀竟杀不到对手身旁。这时的夏国相才真正明白为何在川陕边界、在金沙江边几十万朝廷大军面对人数少于自己的红军时竟被杀的片甲不留,实则是红军的战法不同平常,他这战壕也修的精到,你大队人马冲过来必会被他战壕中大量火器一阵痛打,那手榴弹成群地飞来,被他打的好不得意。若是侥幸得些胜利,向后看去不远处又是一片战壕阵地,再想攻下已没了胆。在红军这战壕面前打了不过一天,伤亡已经过万了,在这样打下去。不说攻下宁远。能否回去都不定呢。夏国相、王进宝只有勉强在维系着,他们将希望全都寄托在北面朝廷的大军身上了。
而此时的康熙也陷入了为难的境地之中。大军过了大凉山和小相岭以后,虽然离匪巢宁远不过百里,但却遇到了更大的阻力。红军利用那连绵地山峰和沟坎,在宁远城前构筑起了以几十个堡垒为主,辅以众多战壕、暗道组成的防御工事。有些地方看似平静,可其中却机关重重,遍地杀气;有些地方是碉堡、营垒迭现,战壕、城阔交替,都是用钢筋水泥筑就,炮打不动、枪打不到,至于弓弩大刀更是无用。康熙曾组织手下战将在湖山山口红军堡垒上看了数天,试图从中找出破解红军营垒的方法,可最后还是不得而返。今天面对红军成片的防御堡垒,康熙依然感到无从应对。这里已经紧靠宁远,红军的阵地已逐步将各条道路封死,按前期分路包抄的策略已难有成效,可若要一味强攻也似不妥,更重要的是伤亡巨大,可敌人堡垒依然是攻不下来。
接连不断的进攻,连绵数十里的战线上到处是战火纷飞。在临近昭觉附近的山地以尚善率领地原满清东路军遇到了红军以五个堡垒为主阵地,并辅以纵横交错地几十条战壕的阻击阵地。一开始清军见又是战壕阵地,也没有十分重视,原以为攻几次红军就会后退,谁知那红军依靠后方堡垒中强大地火力支援,加上战壕修筑的十分坚固合理,清军的大炮对之作用不大,反而红军可以利用各种火力有效的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尚善曾尝试着各种进攻手段,先是用各种炮火连轰带炸的打了一天,看着红军阵地上没有声息,这才试着要进攻。可攻到阵地前红军的火力依然十分猛烈,红军的阵地竟毫发无损。如果清军用少量的人马进攻,红军战壕中的迫击炮、火枪、飞炮和手榴弹就能给清军以极大的杀伤;如果清军采用集团进攻,红军设在山上堡垒中的集团炮火立即会对清军进行覆盖射击。此处地势属山区的两个山脉间的地域,地势较为平缓,而红军的阵地很好的对宁远地区形成了有效的屏障,清军也认识到红军在此地设防,是宁远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突破此处防御成为清军夺取宁远的最后一个障碍。
与尚善不同的是,岳乐遇到了红军修筑的隐蔽防御体系的沉重打击。这里是沿小相岭河谷进入山地后遇到的一个较平缓的地区,地势依然起伏不平,但在近几年的建设中宁远百姓党政府,将此处地形整理平定,逐步将此地建设成了宁远的一个重要粮仓,兴办了宁远农场。只是这里地形是外宽内窄,要从此地到宁远就必须进入另一个宽约有六、七里的山谷中。由于多年的政府多年的经营,除了前面是成片的良田以外,周围的山上也是茂密的树林。此时已是四月,群山透绿,万木回春,到处是郁郁葱葱,绿草荫荫。清军小心翼翼的过了河谷,一到这里见到的绿油油的麦田,加上四周寂静无声的情景,都还以为此地红军没有在此设防,这就壮着胆子沿着大路向南面的山谷走去,可走了不远就遇到红军的地雷阵,这个地雷阵是采用的是可控制的字母连环雷。当清军刚走进雷区它们并不爆炸,可当大量的清军进入雷区后,前面的地雷就开始爆炸,连串着后面的也接着响了起来,路上的清军大队被接连的炸上了天,越往后炸,原本以为安全的后队开始出现混乱,可地雷的爆炸却还在不断的接近,清军开始慌忙逃跑,有人慌不择路跳到旁边的稻田里,结果又引起旁边的地雷爆炸,这样接连的爆炸有以更猛烈的速度向后传去,一阵爆炸过后清军竟折了一千多。再组织人马前去进攻,情况并未有多少变化,这一片山丘地带实际上是一个大雷场,道路上、田野见、土岗处,到处都是地雷,清军想尽了办法也没有大的起色,每次进攻都伤亡甚大。可奇怪的是,此地虽然地雷密布,但并未见到红军有一兵一卒,地雷响过,周围依然是清山翠绿,寂静如旧。
清军无法顺利通过,只得用人去探路,用木板、长棍敲打排查,但是大多数地雷都是连环雷,响一个就连带一片,直让人不着边际。那些走在前面的探雷的人就如同被判了酷刑,大多都是有去无回。过了几天,地雷踩的差不多了,清军沿着已经趟出的道路前进,谁知到了山谷前,红军的重炮群开始封锁清军的进攻路线,走的近了,山中密林里、草丛中竟出现了无数的红军火枪兵,他们用猛烈的射击将敌人击溃了。抬眼看去,满山遍地的树林草地,虽说能看到一些闪光的火星,但是看不到任何红军的影子,清军一退,红军的枪炮也停了,只留下遍地的死尸和一些萦绕不散的硝烟,周围依然是一片冷寂。岳乐看了,也有些无可奈何,只得命令清军火炮营对前方山地一番狂轰滥炸,树被炸倒了,一些草丛田地也被成片的掀开,可是还是看不到红军的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