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节 红色陕北(2/2)
为了使红军有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红军在根据地采用了比较宽松的经济政策,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害,也没有采取强分财主富豪的财产,只是将各地官府的财产和满人的财产予以没收。由于地广人多,在红军控制延安以后,立即组织部分部队采取围垦屯田政策,并鼓励农民广开荒、多种粮。而延长、延川、宜君等地早已有不少的煤油井,在红军控制了油矿以后,技术人员马上对油井进行了技术改造,边改进边生产,生产出来的石油先储备了起来,而技术人员也开始了炼油的研究工作。兵工厂已在白子山区建了起来,延安南部一带的盐场也使用新技术开始生产,一时间延安的各项工作都在顺利进行着。同时和附近的王辅臣、吴之茂部也加强了联系。各种商队和运输队也开始活动,陕北地区渐渐已能从甘肃、宁夏、蒙古等地获得一些马匹和其他军用物质。
根据形势的变化,丁勉和袁宗弟、杨起隆商议将延安的红军进行重新改编,在原来红一旅、红二旅的基础上又成立了红三旅,它们共同组成了红军第一骑兵师,第一骑兵师有骑兵五千多人,步兵五千多人,另有炮兵、侦察兵、工兵两千多人,红军的兵工厂、医院、军校也逐步的健全了起来。骑兵第一师师长是李柱,政委是乔雨楼,参谋长是程再勇(第一批军校学员,原红一团政委)。后来又成立了红军第二十一师,武家成为师长。陕北红军总规模达到了一万八千多人,同时还建立了相当数量的预备部队和地方武装。这时杨起隆已参加了百姓党并被任命为陕北军政委员会主席和陕北军区司令员,同时他也是百姓党陕北局书记。到康熙十四年五月陕北根据地又控制了定边、靖边、洛川、宜君等县,只是在向北的榆林地区发展时遇到了清军顽强的抵抗,丁勉停止了根据地向北发展的计划。
鉴于这时已能和四川根据地取得联系,局势也渐渐稳定下来。丁勉和大家商议后决定由杨起隆带领骑兵第一师在陕北继续斗争,自己和袁宗弟带部分人回四川。临走时丁勉一再叮嘱众人在遇到困难时要集思广益,三思而后行,特别在军事战略上要以游击战为主,不要与敌人硬拼,在保存自己的前提下来消灭敌人,部队要不断进行思想教育和军事训练。丁勉将自己在不同的战场情况下的战略战术安排写成了小册子让大家参考使用,书中重点介绍了游击战和运动战的一些基本方法,其中还特别提到了枪骑兵的建设和使用问题,同时又强调了要正确使用火力和节约使用弹药的问题。
康熙十四年六月,丁勉、袁宗弟、郝起风、孙树成、周强、叶庚带着两千五百多骑兵从延安出发,经甘肃的庆阳、华亭、秦州等地再进入四川。因为当时正值王辅臣叛清的高峰期,甘肃和陕西南部尽归吴军,所以这也是四川到陕北的较为安全的通道之一。回到四川以后丁勉利用自己在吴三桂处的通关文牒组织了来往两地的运输队,将陕北的石油运到了四川,同时将四川根据地的zha药、步枪、手榴弹,火炮等运往陕北,利用刚研制的红星三号步枪改制出的骑兵专用的马枪也不断的装备着骑兵第一师。到康熙十四年十月,四川已得到石油两万斤,而陕北获得马枪两千支,手榴弹、地雷已能在陕北制造。
由于四川与陕北的联系日益密切,陕北各地建立起不少兵工厂、火yao厂、盐场、服装厂、食品厂等工业,为战争做好了物质准备。
康熙十四年八月宁夏提督陈福率三万清兵进攻定边,杨起隆在略做抵抗后放弃定边,陈福按康熙旨意转向进攻王辅臣所据的宁夏固原,数月未果,反被王辅臣派兵击败,逃回灵州后再次督兵前往进攻固原,半路上被部下所杀,定边归王辅臣所有。康熙十四年十二月,清蒙古都统,平逆将军毕力克图率六万蒙古骑兵突然袭击绥德,绥德我军猝不及防,在坚持了两天后,一千多守军全部壮烈牺牲,紧接着毕力克图率部进攻延安,我军有计划的撤出了延安。毕力克图向各县发出招降文告,陕北我军经中央同意,在我控制的几个县城采取了虚交权、实控制的策略,各地让出县城,相关部队、机关隐蔽到早已准备好的农庄中。毕力克图也不及深究,我军则采取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态度,也不与清军过多的纠缠。根据康熙旨意,毕力克图会同清抚远大将军图海、甘肃提督张勇合兵十九万围攻甘肃平凉的王辅臣,陕北局势一时倒平静下来,但四川和陕北的直接联系中断了。
在这难得的间隙中陕北我军加强了思想教育和军事训练,根据丁勉小册子中的设计,第一骑兵师专门组建了两个枪骑兵团,每个团有红星三号马枪六百支,其他步枪四百支,其余各团也有步枪二百支,全师已有火炮三十多门。军事训练中要求大家会熟练使用自己的武器,同时要求每个指战员都要学会使用刀箭,能比较顺利的装填步枪弹药,进行射击,能进行高强度的急行军,能挖战壕、设路障、埋地雷,进行了一些运动战和游击战的战术演练,陕甘红军的整体作战能力有了大的提高,他们一直在为即将到来的战斗积极准备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