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节 南方战略(1/2)
百姓党中央南方工作委员会的同志到了广州以后大家按原来的分工分头去工作。吴六奇领着陈近南他们在雷州、廉州和海南基地转了转,陈近南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布置了下一段工作的任务,然后带上一些银两用物去了福州。吴六奇带一部分人去了雷州半岛。周富强和贾世凡一起留在海南岛。
周富强今年三十三岁,他原来是茂名的一个铁匠,因为不堪忍受铁器场场主的欺压,把场主痛打一顿后自己跑到广州给人当角力。广东有了天地会活动后他就参加了天地会,因为乐于助人,服从指挥,又有些技能,所以很快在广东成为天地会的首领之一。两年多以前,京城里传来总舵主的指示让到海南岛去建种植基地,去种一些从洋人那里买来的金鸡纳树,周富强带了十几个弟兄到海南岛北部的临高县内选了个地方为基地开始工作。由于一开始天地会就拿出了不少的银两,要求他们将基地做的大些。这样周富强主要是在当地雇用农民来开荒种树,后来又从暹罗引入了橡胶树,种植园的面积越来越大。又从从广东等地引入不少移民。后来由于吴六奇的活动,本地的县令知道这些是吴将军的产业,故而也就格外的照顾。第二年,金鸡纳树就有所收获,因为当地原住民少,所以引入的移民为主,吴六奇渐渐把广东的天地会的大部分成员转移到了海南岛,花钱为周富强捐来了个临高县的县令。这样在临高县开始建盐田,建海港,建造船厂,可是由于缺少懂技术的人,所以这些工作都规模比较小。
从四川回来后,吴六奇和周富强商议要尽快采取措施,先将海南变成像四川宁远那样的根据地。吴六奇首先将海南临高县附近的几个县的县令撤换,然后成立了琼州盐业商会,接着开始在几个县里开始筹建基层组织。他们加快了临高海港的建设,沿海的盐田也在扩大规模,并按中央的指示成立了政治学校和军事学校,为以后的发展培养人才。扩建了研究所,让从四川来的技术人员开始研究在海南提炼制造奎宁药,研究制造橡胶的技术;金鸡纳树和橡胶树都扩大了种植规模;在临高县里面以保护种植园而成立了三百人的县民团,各村和移民点开始建立基层组织,海南根据地在逐渐的建立起来。
吴六奇在雷州造船厂里见到了亨利,一问才知戴伟回英国了,问起造船的情况,亨利说他也不懂,等戴伟从英国回来才行,因而船厂里一时还不能造大船。问起护航队的情况,亨利说已到海上去找了,估计很快就能到。过了十几天亨利的朋友们来了,看他们身着奇装异服,各种肤色的都有,吴六奇怕他的那些海盗习性不好管,就让他们到海南的临高港去进行学习和训练,若是不能忍受的让他自己走人。过了一段这些海盗自己走的自己走,遣送走的遣送走,没过多少天人走了一半。吴六奇把他们的船送还给他们,而船上的一些懂造船的、懂修港口的、能训练水手的都积极挽留,几条最好的船都留下了,船上的一些设备,火炮、弹药等立即送到研究室进行研究。
造船厂里已开始造船,结合了广东当地和海盗们的造船技术,在当时也算是比较先进的,每条船的最大载重量是十万斤(五十吨),这种大船被称为江龙船,由它们负责大陆和海南的运输,效率比原来的小船运输提高了几倍,海南的盐、粮种等物质很快可以向内地运进来,而内地的人、水泥、生铁等又可以运进海南,这样大陆和海南的联系就更密切了。又过了两个月海南的造船场也建成了,借鉴海盗船的造船经验,又造了一批护卫船,这些船是海盗船的翻版,速度快、火力强,活动灵活,能担负起保卫运输线和盐田海港的基本任务。
吴六奇以办盐场、开种植园为名大量向海南岛移民,临高渐渐人口达到了五万人,县民团和海上护卫队的人数已达到了两千人。广东的盐业,海南的双季稻种逐渐成为广东根据地的经济支柱。尚之信对吴六奇办盐业,买粮种,通商衢的策略很欣赏,琼州府的官员们也都乐见本地经济的红火,所以对吴六奇这位财神爷尊敬有加。在广东根据地的各项事业进行的很顺利。
战争爆发以后,尚之信态度骑墙,各地官员也是取向不一。这时吴六奇利用自己广东提督的职权,在尚之信的支持下开始对雷州、廉州和琼州三地的官员一一甄别,凡与满清朝廷有瓜葛,或是对吴六奇经商兴业、成立组织提过疑义的都派到临高农场监督劳动。有些人还想通过各种关系疏通,竟还有人拿出自己在朝廷里的后台说话。不想吴六奇竟将这些人看压起来,每日监督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还不时的严刑逼供,要他说出与朝廷各方的联系。许多人经受不住折磨,去见阎王了。随着战事的发展,清洗的工作日益深入,半年里琼州十几个县的县令都已换成了天地会的人或政治学校的毕业生,雷州和廉州也换了近半。有人将情况报向尚之信,不想尚之信竟将报信的人抓起来送给了吴六奇,渐渐的雷、廉、琼三州朝廷的余党尽被剿绝。
康熙十四年底吴三桂不满尚之信脚踏两只船的骑墙态度,密约耿精忠联合向广东进攻。十五年耿精忠约郑经和潮州总兵刘进忠,吴三桂约广西孙延龄共向广东进攻,尚之信原来就和吴三桂暗中通款,此时见大兵压境只得持了父亲尚可喜率众投降吴三桂。在整个事件中吴六奇采用中间态度,使雷州、廉州、琼州免遭兵戈,但已使尚之信对吴六奇产生不信任。吴六奇根据中央指示佯装归了吴三桂,不再受尚之信节制。尚之信一时无奈,只得听任其发展。这样吴六奇又开始清洗各地尚之信的党羽,经过半年时间,雷、廉、琼三州已彻底掌握在百姓党手中。各地都成立了基层组织,农会、武工队、妇女会、儿童团也都建立了起来,各项政策措施在这里得以顺利的实施了。
在军队的建设上吴六奇根据中央的指示采用了两条线发展的方法。各地的盐田护卫队和护场队都在不断的扩大规模,不断有军校毕业生加入到其中担任指挥员,同时根据地的兵工厂和从四川运来的新式武器大多装备给了护矿队。而在吴六奇管辖的旧军队里,吴六奇通过不断发展党组织,一点点的增加自己的嫡系队伍。同时随着局势的发展,配合政权的改造,在军队里也进行了两次大的清洗行动。第一次清洗朝廷余党时,由于原来尚之信就已经将支持朝廷的一些死硬分子清除了,所以在旧军队里效忠满清的原就不多,清洗的工作没有出现大的波折。但在康熙十四年清洗尚之信余党是遇到了一些麻烦,由于旧军队中尚之信的老部下还较多,有些在吴六奇的说服教育下转变了过来,有些还痴迷不悟,在吴六奇不听尚之信调遣后,有些人打算结起伙来,追随尚之信。吴六奇知道消息后,动用海南的南方红军第一师(这时各地护场队已合编更名)以及原来军队中自己的嫡系部队将叛军包围起来全部消灭,清除了内患。至此旧军队的改造才告以段落,而这些部队被改编为南方红军第二师,一些新的兵器,新的训练方法和作战思想逐渐在部队中推广开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