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画中人(2/2)
李世民坐下继续翻阅奏章。仅过片刻,总觉得背心发凉,似乎后面有一双眼睛正冷冷注视。他心乱不定,索性转过身来,细细的端详那幅仕女图。
画中笔意精巧,刻描细致。但墨色似新还旧,非赭非砂,勾勒的轮廓隐约凹凸,仿佛就要从白纸上浮现出来。李世民心中大奇,忍不住伸手去摸。就在这时,桌上灯火一暗,一阵冷风掠过,背后已多了一人。
李世民猛然回身,只见面前站着一个突厥装束的男子,褐裘兽带,长发披肩,眉宇间神采飘逸,俊朗非凡。那四个带刀侍卫都蜷缩在他脚下,却不知是何时被打倒的。
李世民身历百战,处变不惊,反手抽出墙上挂的一把松纹古剑,向前一指,断喝道:“什么人?”
那人冷冷一笑,道:“我叫阴山奴,如今突厥人全都作了亡国奴,这名字正恰如其分。李世民,你灭我族人,伤我牧民,致使草原荒凉,百姓流离。嘿嘿,今日我是替千万突厥人报仇来了。皇帝陛下,你寿终正寝的时候到了!”
李世民镇定自若,定睛审视阴山奴,道:“原来是刺客。看你模样定是突厥人中的勇士,可惜见识不明,朕”
阴山奴打断他的话头,厉声道:“少说废话,种种巧言诡辩,你还是到地狱里去宣讲吧!”说罢闪身前趋,手指箕张,向李世民胸口抓来。
李世民毫无惧色,挺剑直刺对手咽喉。阴山奴不退反进,直朝剑尖上冲来。转瞬间明晃晃的利剑就要穿喉而入,阴山奴霍然伸手,一把抓住剑身,接着臂腕抖动,就听“叮当”声响,那柄宝剑震断为七八截,往四下里横飞乱弹。
李世民暗叫不好,他心思极快,立刻撒剑后跃。谁知刚退出三尺,后背“蓬”的一声已撞上墙壁。阴山奴见他退路已断,当即握紧小半截断剑,朝李世民心口猛刺过去。李世民见一道白光疾闪而至,想要躲避已然不及,危急之中,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难道大唐天子真的就这么死了?”
剑光离胸膛还有一寸距离,眼看李世民就要血溅当场。忽然阴山奴闷吼一声,身子陡然向后腾空飞去,好象被发石机弹出一般,重重的撞到对面墙壁上,又慢慢滑落在地。
他挣扎了几下,勉力撑起上半身,满脸迷茫之色,一瞬间神情大变,目光怔忪,惊骇万状,仿佛看到了世间最为诡谲的异象。
李世民顺着他的眼光扭头看去,只见烛光忽闪,映照着墙壁上那张仕女图,画里那个仕女背影不知何时竟已转过身来!玉带霓裳,神韵飘然,容貌明艳绝伦,但双眉紧锁,脸上满含着怒气。此时画面上的线条渐渐凸起,似乎正在向外鼓出。
突然,桌上蜡烛“呼”地爆出一个大火花。那仕女从画里伸出一只脚,竟然缓缓的从墙壁上走了下来!其举止灵动自然,就好象迈步跨过门槛一样。须臾完全脱离画纸,依着墙壁肃然而立,沉声对阴山奴道:“小子!你是什么人?为何要行刺皇帝?”
屋子里的两个人早惊的目瞪口呆,听她说话,阴山奴才回过神,问道:“你你是谁?是人还是鬼?”
那仕女冷冷的道:“我不是人,也不是鬼这么几十年,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言语中意兴索然,但刹时又现怒容,狠声道:“是我在问你,不是你问我!快说,你是什么人?说实话我就留你个全尸!”
这时候阴山奴惊惧渐去,看那仕女不过十**岁年纪,便道:“黄毛丫头,说话这样凶。我管你是人是鬼,反正今日李世民难逃一死!”
话音一落,阴山奴双手一撑,陡然拔地跃起,又向李世民猛扑过去。那仕女微抬玉臂,轻描淡写的比划了几下,并未触及到对手的身体,就听“咯咯”连响,阴山奴的手脚齐被折断,七歪八扭的不成模样。
阴山奴倒伏在地,抬头仰天长啸,耸身一震,立时又站了起来,行动灵活自如,那折断的手脚竟在顷刻间复原如初。
那仕女微微一怔,道:“哦,‘裂骨术’!”阴山奴笑道:“丫头,你倒识货,既知厉害,还不投降?”那仕女冷笑道:“跳梁小技,也敢班门弄斧?”
阴山奴不答,左脚半圈,右足斜伸,势如天罡北斗,接着错步扭背,斗柄转移,身子似旋风般朝前飘动,双掌上下连晃,飘忽不定的拍向那仕女。他出掌的方位模糊游移,却已罩住了对方胸腹数个要**,令其无从闪避。那仕女微微侧身,右脚稍退半步,不丁不八的踩着乙木之位,左手戟指向前。阴山奴双掌登时拍了个空,一个收势不住,胸口直向仕女手指上撞去。
危急之际,阴山奴心念如电,顺势俯身埋头,将全身力道转而向下,猛地扑倒在地。这一扑虽避开手指,但背心要害已暴露在对方面前。他败中求变,伸掌按地撑住了下坠之势,手腕一扭,转而向站在一旁的李世民飞身扑去。
这一来,先前的攻势都变成了诱敌之计。阴山奴此举看似冒险,实乃声东击西的妙术。急切间使出更无半点朕兆,即便是道术高他数倍的对手也难以应变。
李世民的身影凝立不动,想来一定是被这诡异的道术震骇呆了。阴山奴正感得计,忽然隐约觉得有些不对头。定睛一看,面前之人娥眉裙带,秀目含怒,哪里是李世民,分明是那个仕女!
阴山奴大吃一惊,斜眼一瞟,李世民正好端端的站在屋子另一边——原来不知那仕女用了什么奇术,竟在瞬间移形换影,和李世民对调了位置。阴山奴愕然失色,一时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就这么一分神,那仕女二指并出,已触到阴山奴的喉头。阴山奴浑身寒毛惊耸,来不及细思,硬生生的向后急仰,右手顺势猛提,一拳正中仕女的手肘,只听“喀嚓”一声,臂骨立时折断。
仕女点头道:“好!”断手势道不减,顺势抓住阴山奴的腰带,往外一挥,道声:“去吧!”那阴山奴腾云驾雾一般飞出数丈,猛撞在墙头,跟着重重摔落于地。
仕女伸伸手臂,却是完好无损,冷哼道:“哼,看你还有两分手段,就免了你这无礼之罪。”
阴山奴瞠目瞪视,失声道:“‘裂骨术’!你怎么也会‘裂骨术’?”
仕女神色严冷,漠然道:“道术不过是玄门末技。捉妖画符,苦炼真气,这些有何稀奇?小子,天下的道术没有我不会的,这下可服输了么?”
阴山奴无言以对,只觉眼前这仕女法术之高,简直到了神鬼莫测的境地。自己苦修道术多年,却被她如戏耍婴儿一般击倒,而且挥洒轻松自如,显然余力尚多。
但阴山奴心志刚毅,遇挫弥坚。当下运功敛气,翻身再次攻向李世民。他知道那仕女法术深不可测,这回便奋不顾身的全力施为,行动快的几若雷电,只求能挨近李世民,与之同归于尽。
那仕女不慌不忙,伸出柔荑似的手指,在油灯里蘸了一下,然后曲指猛地一弹。只见一点亮光破空闪烁,指头上那滴灯油霍然飞出,电光火石一般从阴山奴的腹部疾穿而过。
阴山奴大叫一声,身体僵直,硬邦邦的倒在地上。登觉腹内气血翻腾,全身劲力尽失,咬牙挣扎半天,始终站不起来。这时外面巡夜禁军听到动静,纷纷冲进翠华殿,围拢在暖阁门口。李世民急叫道:“大家不要妄动!所有侍卫、太监都在原地待命!”
那仕女对门外众人视而不见,低头看着阴山奴,缓缓说道:“你会塞北‘七星教’的‘裂骨术’,身法里有九华道术的痕迹,攻守进退之际又颇具战阵章法。世间只有一人将这些技法集于一身——我已经知道你是谁了。”
她说到这里冷笑数声,接着一字一顿的道:“你师傅外号白骨人魔,与九华道宗渊源很深。而你的真名叫做阿史里杜尔,是突厥王子,因自幼领兵征战,威震阴山南北,人称‘阴山夜叉将’。你为了平息突厥内乱,常以夜叉为名四处起事,可惜处处碰壁,功败垂成,到今天也算有了个了结。哼哼,我说的对不对?夜叉!”
阴山奴躺在地上,张大了嘴巴,死死的盯着那仕女,眼光里惊诧莫名。
阴山奴正是夜叉。当日他身遭“掌心雷”重击,后又率领突厥人与唐兵激战,劳顿之下伤势加重,在床塌上足足躺了一个多月方能动弹。等到内伤稍好,他立刻前往龙虎山庄找寻师傅师妹。到了那里却见山峦重叠,哪还有龙虎山庄的影子?问了几个草原牧民,才知道裂开的山谷重又合拢,龙虎山庄连同师傅师妹,都一起被封锁在柳林峰里了。
夜叉悲伤难以自胜,时逢突厥亡国,更加心如死灰。后来唐军强令突厥流民降兵内迁入关。他便随波逐流,裹在难民堆里被带到了中原。一路上看着突厥人背井离乡,颠沛流离,心中的伤痛都化作对汉人的满腔怨怒,只想寻找机会报仇雪恨。恰巧武媚娘将他买入皇宫,夜叉便借机行事,打算刺杀大唐皇帝李世民。
此时奇变横生,夜叉觉糊里糊涂就已失手被擒。他心下疑窦丛生,便问那仕女:“你你究竟是什么人?如何如何知道我的来历?”
李世民听了两人对话,恍然省悟:“阿史里杜尔!你就是十一岁统兵横扫阴山,后来自称为‘都布可汗’的阴山夜叉?朕早听过你的名声,突厥降兵都说你近年来少有露面,此次查点来京的突厥贵族,也没有你的名字,朕还以为你死于乱军之中了。”
那仕女李世民道:“此人被我封闭玄关,不能再施用道术。虽然凶悍,但已经不足为虑了。”转头对夜叉道:“倘若还敢刺杀皇帝,我就把你送进那幅画里,让你也尝尝水月幻境的滋味!”指了指墙上那张空画,话语中隐含酸楚与凄伤。
李世民问道:“姑娘是何方高人?怎能隐身于图画之中?又为何要救朕?”
那仕女答道:“我叫武成灵,因受人之托保护陛下。如今凶顽已降,这个突厥人任由陛下处置。我在此间久留无益,这便告辞。”说着上前将墙壁上那幅空画卷好,缚在背上,朝李世民点点头,就向屋外走去。
李世民急忙道:“请留步!姑娘护驾有功,朕还有封赏呢!”,武成灵回头看了看李世民,道:“陛下,出手救你实非我的本意。你要封赏,就请封赏李靖吧。我是世外闲人,不求名利。”仰头长叹一声,又道:“哎,可惜昆仑仙姝参透天道武运,却不能摆脱世俗之情,哈哈,身不由己,无可奈何。”虽然语带笑意,但她脸上依旧含怒隐忿,似乎是天生的威严表情。
说话之时,武成灵已走出屋门。外面挤满了侍卫,一个个谨遵圣旨,不敢稍动。也不知武成灵用了什么法术,竟从人堆里从容穿过,身影飘然而逝,转瞬隐没在夜色之中。
李世民出了一会神,轻轻摇了摇头,朝门外道:“大家都进屋吧!”众侍卫闻声一拥而入,七手八脚的将夜叉紧紧按住,有人拿来牛筋,准备把他捆上。
李世民忙喝止众人,道:“不要难为他!你们把屋里收拾收拾就出去!把这个刺客抬进布幔中,朕要和他单独待一会。”众人一愣,齐声道:“皇上!”李世民摆摆手不再答言。众人不敢多说,只得依命而行。
两个太监上前扶起夜叉,把他抬进里间,靠着墙壁坐好,再在腰间垫上一个锦枕。夜叉任由众人忙活,冷冷的道:“何须如此大费周章?李世民,若是你想劝说我归附唐朝,趁早免开尊口。我是不会投降的。”
众人收拾已毕,躬身退出。李世民不和夜叉说话,重又坐下批阅奏章。半个时辰过去了,他始终没有抬头。除了呼吸声和翻阅纸张的声音,屋子里静悄悄的再无动静。
夜叉忍不住说道:“喂,我虽不能施展道术,但照样能杀人!趁早将我处死,否则等会我恢复力气,你后悔都来不及。”李世民仍然不理不采,好象根本没有听见。
夜叉暗自狐疑,想道“他为何这般镇定?难道不知刺客就在身边么?还是胸有成竹,根本没把我放在意下?”想来想去,猜不透李世民到底要怎样对付他。片刻间,夜叉就觉肃穆中隐隐有种威严凌人的气氛,不由得气乱心躁,手心里全是汗水。
鼓交五更,李世民批完最后一道奏章,终于抬起脸来,打了个呵欠,道:“好累!今晚耽搁些工夫,还好赶在早朝前批完奏折了。”
夜叉长长松了口气,道:“喂!国事处理完了,现在该轮到杀我了吧?我已经等了一晚上了。”
李世民默默注视着他,眼光里忽然现出一丝轻松的神色,抱着手道:“想听故事吗?这会儿枯坐无聊,朕给你讲个故事怎样?”
夜叉一时莫名其妙,顺口道:“你说什么?”
李世民不理会他,举目仰望,似乎透过重重厚壁在洞察苍天。过了一会,只听他娓娓讲道:“世上有一支军队,骁勇善战,天下无敌。但军队里的士兵只知道舞刀弄枪,除了打仗什么也不会。另有一个村落,村里的村民勤劳耐苦,无论种田织布,栽茶养蚕,样样精通,但却生性文弱,不善于厮杀争斗。于是,那支军队就占领了村落,打算杀光村民,抢光财物。其中一个聪明的士兵却拦住了同伴,说道——咱们应该只抢财物,不杀村民。留下他们的性命,等他们以后又生产出了财物,我们再来抢劫,如此循环,方可保军需持久。”
说到这里,李世民盯着夜叉道:“你是塞外名将,精于兵法。你觉得这士兵的主意如何?”
夜叉憋了半宿,此时话也多了起来,冷笑道:“想考较我治军的本事?哼,那个士兵鼠目寸光,所说的办法有百害而无一利——战阵上看似争勇斗狠,其实拼的都是钱粮给养。士兵的衣食都来自民间。要是常常掠夺老百姓,那不等于自坏根基吗?到危急时粮饷供应不上,兵士饿着肚皮上战场,又怎能打胜仗?须得以民养兵,以兵护民,军民互相配合,才能够兵精粮足,无敌于天下!”
李世民猛一拍桌子,大声称赞道:“说的好!不愧为阴山夜叉将!”外面数名侍卫听见动静,慌忙跑到门口,看见皇帝安然无恙,才又放心退下。
李世民站起身来,在屋子里走了两圈,缓缓的道:“自秦汉以来,塞北草原上常有强悍的民族出现,匈奴,鲜卑,柔然,突厥,时兴时衰,但都有个共同的特点,你知道是什么?”
夜叉低头不语,默默的思索这几句话。李世民一个字一个字的道:“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都时常侵略中原,抢劫汉人的财物和粮食!”
他顿了一顿,接着道:“中原汉人会种田织布,钱粮富庶,就象故事里讲到的村民;而突厥人精于骑射,骁悍勇绝,正是那支善战的军队。汉人有的东西,突厥人没有;而突厥人的骑射技艺,又非汉人所长——要是由汉人生产军需,突厥骑兵征战于外,二者各取所长,相辅相成,天下又有谁能抵挡?可惜突厥人只知道抢掠,不知合则两利的道理。以至于征伐不断,内乱不息,民生凋零,就算大唐不进攻,恐怕也会自取灭亡。”
这番话真如醍醐灌顶,直让夜叉透心清凉。多年来,他为统一突厥各部而四处奔忙,却都徒劳无功,心里总是想不通,为何突厥人要自相残杀。此时听李世民一席话,方知突厥物少人稀,又不擅长的生产,如不拼争就会挨饿受冻,因此才养成了抢掠残杀的天性。
李世民正容敛色,道:“朕要将突厥,汉人,二者合为一族,不分彼此,同生同灭。突厥各酋长仰息朕意,有很多人愿意归降。思结俟斤、阿史那苏尼失、郁射设、执失思力、阿史那思摩,这些突厥显贵已尽皆归附大唐,就连颉利可汗咄苾,也涕零拜伏于朕,请求永为藩属。”
夜叉闻言大吃一惊,失声道:“阿史那思摩?思摩也投降了?”这思摩乃是漠北骁将,其威名早已遍播草原,素来为突厥人所敬服,可说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宿老。
李世民点头道:“正是,如今思摩已是大唐的右武候大将军,化州都督。就要为天下百姓的长乐久安而领兵出战了!明日朕即可命他来见你。阿史那杜尔,你也是世间罕有的名将,也来帮朕好么?我们齐心戮力,定能使突厥人,汉人都过上安康富足的日子!”
夜叉低头想了一会,摇头道:“我是不会投降唐朝的。不过话已至此,我倒可提醒你一句。突厥、汉人仇怨深结,轻易难以化解。你若想让两者和睦相处,光收揽贵族将军是不够的。”
李世民眉毛一轩,道:“愿闻其详。”
夜叉道:“突厥牧民笃信七星萨满教,拜山、拜水、拜北斗七星,更加崇拜偶像。数年前,颉利可汗聘得西突厥国摩纳云妮公主和亲,从此奉为神明,称‘无忧公主’。草原上传说,有谁看见过无忧公主,就能得到解脱,再也没有烦恼忧愁。突厥人都是信之不疑。因此如果你能找到这位无忧公主,何愁突厥百姓不悉心臣服?”
李世民沉吟片刻,问道:“这位无忧公主现在何处?”
夜叉笑道:“我也不知道她在何处!要不是你命李靖攻打定襄,引来战乱,无忧公主也不会下落不明。这是天意,天意,嘿嘿。李世民,阴山夜叉决不投降!我劝你还是将我处死,不然我迟早要对你下手!”
李世民摇摇头,道:“朕不会杀你。不但不杀,还要让你作内廷带刀侍卫!紧随在朕左右,与朕朝夕相伴。”说到这里,他微微一笑:“你是明理之人,朕不信你会把突厥人的命运当作儿戏,你真会下手杀朕吗?哈哈”
夜叉跟着干笑两声,心头不住默念“我定会杀了李世民!我一定要杀了他可是,我我当真会杀他吗?”
第二天早朝,李世民与群臣在太极正殿议事,拟定了一道史无前例的诏书,大意为:
一、天下胡汉一家,不许私自买卖突厥降兵流民;
二、迁突厥各部入关,东自幽州,西至灵州,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统辖突厥降民,教之礼仪以及农耕渔织各种技艺;
三、加封阿史那思摩为怀化郡王,统辖投降的突厥各部兵将,由兵部调派军养,秣马练兵,准备为大唐征战。
四、突厥贵族一万户定居长安,由户部妥善安置,未经许可不得擅自离京。中原各州县不得收容突厥人,如有发现突厥流民者,即刻解送进京;
李世民坐在龙床上,耳听黄门太监宣读圣旨,心里想着夜叉的话,暗暗寻思“阿史那杜尔说的不错,收取民心比收揽贵族更重要不过,那无忧公主,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
注:本章借用了很多历史事件,现特别说明,以免误导读者——1。武媚娘(武则天)入宫的真实时间大致是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而不是书中写的贞观四年。本书将武媚娘夸大了7岁,这是情节需要,不会过分改动历史,熟悉历史的读者不必计较。
2。阿史里杜尔少年领兵,智勇双全,曾经横扫阴山,自号“都布可汗”。而且此人清廉爱民,史书上说他“治众十年,无课敛。”据记载,杜尔“体貌雄俊”,可说是英姿绰绰。贞观初年,他接连败给薛延陀等部族,统领的五万骑兵所剩无几,穷途末路投靠了唐朝,于贞观十年(公元636年)正式成为唐朝的将军。本书描写杜尔行刺被擒,与史实不符。熟知历史的读者不必细究。
3。东突厥被灭亡后,确实有突厥人被汉人当作奴婢。其实当时中原经过长期战乱后,急需劳动力,役使突厥降民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根据《剑桥隋唐史》的记载,柴达木的突厥碑文上有铭记:“突厥贵族子弟,陷为唐奴,其清白女子,降作唐婢。”贵族子弟尚沦为奴仆,更不要说一般突厥百姓了。
4。大唐武功赫赫,灭国无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任用异族统帅,军队中也有很多是少数民族士兵。汉人的生产能力和游牧民族的善战结合起来,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中国。
5。李世民执政初年,曾意图将突厥人引入中国,史书上记载“授以生业,教之礼义,数年之后,悉为吾民。”想用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将之同化,让其忘掉并失去本民族原有文化。但贞观十三年,李世民驾临九成宫,突厥人袭击御营。李世民意识到同化政策失败,便恢复了突厥在定襄的牙帐(最高军事机构),重新把突厥人放回草原。
6。突厥。是一个早已灭亡消失了的民族,与现在新疆各民族没有关系——突厥人相貌类似蒙古人,而不是新疆民族的高鼻深目(阿史那思摩就是因为高鼻卷发,长的象西域胡人,还长期被突厥可汗猜疑)
16977.16977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