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凉州兵变(2/2)
人分两种,一种是“会说话的”,一种是“不会说话的”。就耿鄙这人来说,能干到刺史这个位置上,应该算作“会说话的”。然而正所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会说话的”耿鄙一生也就“不会说话”了这么一次,不想却是捅了“马蜂窝”。
人人都有“逆鳞”,这所谓的“逆鳞”一旦被别人戳到,就会使人变得不受自己的控制,感情用事冲动起来。为此,因“逆鳞”被戳,发生的命案举不胜举。然而真正有“能耐”的人却将自己的“逆鳞”藏得很深,教人们难以判断他们的心性,段?就是这样的人。但不幸的是,段?藏得下任何“逆鳞”,却藏不下“精忠”这一片。你可以骂段?的八辈祖宗,但是不可以说他对朝廷对皇帝不忠。因为一生致力于抗击羌族入侵事业的段?,教羌族之人头疼不已。对于在战事上占不到段?任何便宜的羌人,曾用各种方法去拉拢段?。什么金钱、什么美女都不在话下,甚至于是欲辅助段?裂土封王,都被段?一口回绝,还被段?斩了来说项的说客。为此,段?对汉室的忠心,真的可以称为“日月可鉴”。
因此,当耿鄙气急败坏之下,污蔑段?欲要投降之时。在“积石山大捷”时,与敌人1:6的巨大实力差距下,都只想着“战”而未想着“降”(在段?的字典里好像就没有这个字,最多是个“死”字!)的段?愤怒了。眉毛一立,喝问耿鄙道:“刺史大人,什么意思?”
耿鄙见段?的火也起来了,身为刺史的他自然是要盖过去,便即怒道:“什么意思?陛下教你这老东西来军中助我剿贼,你却来军中乱我军心,欲分兵夺权。如今之势,若不将你斩杀,以正军纪,恐我大军再难前行一步!来人啊,给我将老贼段?拖出去斩了,号令三军!”
闻听此言,众将呼啦一下子全都跪了下来,给段?求情;没见过这等阵势的王允呆立当场;樊稠韩遂进步上前,立于段?身边;侍于帐中的武士虽然入伍年头还浅,但都知道段?乃是凉州军神,故听了耿鄙的命令,都是迟疑不前。
耿鄙见状,心下更是恼火,继续骂段?道:“好啊!你个刁买人心的老货,竟使得军中无人再听我言。若是假以时日,不知天下人的眼中可还有陛下否?今日,我便亲手替陛下除去你这逆贼!”说罢,耿鄙拔出自己肋下的宝剑,便欲来斩段?。
见耿鄙来斩自己,段?文思未动;早已侍立于段?身边,握着剑督的樊稠迅速抽出自己肋下的宝剑,迎了上去,当先一剑,刺在耿鄙的心口之上。
因耿鄙和段?的对峙被惊得有些发呆的汉阳郡太守傅燮见耿鄙死于眼前,忽然缓过神来,大叫一声“哎呀”,一边骂樊稠“大胆小贼竟敢杀我家刺史大人”,一边抽剑来斩樊稠;侍立于段?另一边的韩遂此时非常冷静的拔出自己的宝剑,刺在傅燮的胸口之上。于是,耿鄙和傅燮这一对好朋友便结伴去“阎罗王”那里报到了!
其实凭心而论,耿鄙和傅燮虽然称不上“好人”,但是绝不在“坏人”之列。二人之死虽然有些冤枉,但仍是难逃“权利”二字。
试想耿鄙如果能够大度点,让段?这乐于发挥余热的老将去冲锋陷阵,那他耿鄙岂不是白捡个“大便宜”。仗打输了,可以将责任推给段?;仗打赢了,则是他耿鄙去擎功受赏!
可惜的是,世上总是有些人觉得自己很“能”,看不清自己的实力,欲要证明自己。但不想证明来、证明去,发觉自己“不行”“太嫩”时,已经“晚”了!
可能有些朋友觉得我把这事写得太“过”,一个司马、一个参谋,怎么敢挥剑去杀一个刺史、一个太守呢?
其实不然,我写的很是“人性化”!
前一章我说过,樊稠自七岁、韩遂自五岁便即被送往段?府上“深造学习”,二人在段?身边的时间比在“亲爹”身边的时间还长。而将自己一生的希望都寄托在两个孩子身上的段?,待樊稠韩遂比待自己的儿子还好。为此,你要是冲着樊稠韩遂说,“你们的亲爹不姓樊也不姓韩,而是姓段!”。那这俩人绝对不会揍你,而是点头称“是”。
为此,换位思考一下。若是有人拿着剑,来捅自己的“亲爹”,而自己手中此时又有剑的话,有人会因为对面站的是“刺史大人”和“太守大人”,而有所犹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