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二明”合兵(1/2)
耿鄙和傅燮死后,两具死尸倒地。除了一脸“无所谓”的樊稠韩遂,包括段?在内的众将都有些发傻。
此时,作为在场最高指挥官的王允突然缓过神来。为了稳住军心,王允理了理思绪,说道:“凉州刺史耿鄙一意孤行,欲陷凉州军于进退两难之地;恰好段老将军深明大义,及时制止,方使凉州军得以及时在败亡的边缘止步。而今,我欲代陛下暂请段老将军代执军中之事,可是有人有异议?”
闻问之后,仍然傻跪于地上的众将纷纷点头,有几个反应快的答出声来,“没有异议!”,众人方才随之附和。
王允见状,又继续说道:“今晚之事,我欲起一道奏章上报陛下,你们可是愿意联名上书,保奏段老将军?”
众将此次闻问之后,都未迟疑,一起说道:“愿意!”
王允见状,点了点头,屏退了众将,仅留下段?樊稠韩遂三人说话。
众将走后,段?刚想向“明理”的王允道谢,王允一挥手,阻住了段?,说道:“段老将军,今晚的事我都看在眼里了,谁对谁错我看得出来。但是各州刺史都乃陛下钦封,有些话好说却不好听。为了封朝中某些小人污您引军哗变的口,我必须连夜写了奏章,集了众将的手迹赶回京城,将此事上奏陛下,以保您的一世英名。然而为了能够给您争取到更多的支持,我希望您能按着先前的计划,迅速平定西凉,向朝廷报捷。这样,纵是有些风言风语,也必然翻不出什么大浪来!”
段?闻言,看着还未到“不惑”之年的王允这般“明理识大体”,感动的老泪纵横,俯身向王允拜倒,樊稠韩遂见状,也是给王允跪了下来。
王允急忙搀住段?,说道:“老将军,您为朝廷所做的一切,天下的百姓和有良知的人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您不用谢我,只望您别因某些小人而对朝廷寒心。希望您能继续精忠报国,相信将来的史书之上,定会给您正名的!”王允说到这里,亦是有些动情,眼圈发红,眼泪险险就要落将下来。然而因有韩遂樊稠两个小字辈在场,久居官场的王允还是忍住了。
闻言之后,段?拭了拭泪,叹道:“陛下身边如果多几个王侍郎这样的人,那我们的大汉必然可以重振往日的雄威!”
王允闻言,皱了皱眉,有些惆怅,但还是满怀信心的说了声,“会的,一定会的!”。
闲言少叙,王允写了事件经过的奏章(基本上有利于段?的情节都详述了,不利于段?的都给含混过去了。),要了众将的“签名”,急急赶回朝中。
王允走后,段?执掌凉州大军。“军神”复出,自是上下用命,大军急速向西平进发。
临近西平,得知朝廷派来剿贼大军的张奂马腾,引着五万“西凉义军”前来会合。
闻知“友军”前来,段?教人将张奂马腾请进中军大帐。张奂进得大帐,见帅位之上坐的是段?,心下释然,知道此次西凉之危不日可解。
因“名利”之事,段?和张奂自早年间便即十分的不“对付”。为此,张段两位“老熟人”见面之后,没有寒暄施礼,只是蜻蜓点水般的互相点了一下头。
没有久别重逢的激动、没有他年再见的感慨,凉州大军的统领段?和“西凉义军”的“幕后主使”张奂直接引领大家进入到军事会议当中。
段?首先问张奂道:“张老将军已于西凉停留数日,想来对目前的敌势有一定的了解,还请不吝赐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