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老毛子的撂荒耕种法(2/2)
王耀武听了帮工的话立刻感慨道:“种六七年的地就不要了,老毛子他们也太糟蹋地了吧!”
“我们在江北侦察了两天了,江北只在江边有些地方有人定居,内陆除了几个金矿,看不到几个人,到处都是荒地。想种地那里都行,撂个荒省事,还不用费神积肥,如果这个地方是我的,我也会这么做!”孟向前想到这二天看到的情景,也是感慨一番,然后又说:“我们关内――就说我们老家山东吧,那么多人挤在一起,巴掌大的地方都种上庄稼了,也不够养活人的。为什么满清不早让我们搬到关东来?我们搬过来了,在这扎下根,老毛就是想占也没地方落脚,这地不就都保住了!”
“你想得美!这黑龙江、吉林不是也有很多荒地吗?你来了,不也没有你的一块地吗?”王耀武对孟向前的想法嗤之以鼻。
“也是!”孟向前想了想也接受了王耀武的观点,便又出了一个疑问:“这满清也真是的,宁愿给老毛子占了去荒着,也不让我们搬来耕种,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
没有听着巴尔思走的命令,几个中国籍帮工也不敢走,听孟向前和王耀武说得欢,一个胆子比较大的帮工忍不住插嘴:“这里是满人的龙兴之地,朝廷害怕汉人破了他们的龙脉,所以把这里圈在?条边里,不准汉人进入。”
见这个人主动答话,巴尔思笑着问他:“你怎么称呼?看你还挺明白的,怎么到了这里?”
那人忙陪笑答道:“俺叫汤金山,原来在乌拉嘎淘金,是庚子年老毛占金沟时逃到这的。”
巴尔思笑问:“按汤大哥这个说法,满清应该派重兵把守才是,怎么就只建一道柳条边了事?再说老毛子占了也不见江清怎么着急,一点值都没有拼命保护‘龙兴之地’的意思,可见这保护‘龙兴之地’的说法很牵强。”
汤金山也就是听人一说,也没有真想过这个问题,一时答不上,只是嘿嘿陪着笑。
“参谋长!什么是柳条边?”王耀武没有听说过柳条边,有些好奇。
巴尔思笑着问王耀武:“满人入关的时候只有十几万人,但他们奴役着以万万人计的汉人,如果你是满人,害不害怕汉人反了他们。”
“那当然!”
见王耀武点头,又开始他的明理课:“满人不但怕汉人反,还怕被汉人同化了!因此,满人入关后就迫着汉人改风俗。比如你们穿的衣服,头上的猪尾,都是满人的习俗。”
“我知道!崔铁嘴讲史时讲的‘扬州三日嘉定十屠’里面就有,叫留发不留头!”巴尔思平时讲话的时候就鼓励手下发表自己的看发,这回王耀武有感也就毫无顾虑地插言。
“对!满人为压服汉人非常的残酷血腥!”巴尔思先肯定王耀武,然后继续说:“满清自认是中华皇帝的正统,那只是为了名正言顺地统治和奴役中华而已,其骨子里是排斥民族融合的。满清王朝的贵族阶层从来就没有被汉化过,而汉人却没有了自己的习俗,还百般维护祖先舍命都不愿意留的猪尾巴。你们说是不是很可笑。”
“嘿嘿嘿!”剪了辫子的侦察队员们都看着几个帮工的辫子笑。
“满清从来就有防止满人汉化的忧患意识和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满清在汉人居住区内设满城,让满人集中居住,以防汉化。在北方设柳条边,禁止汉人进入内蒙古和东北,实行种族隔绝。所谓柳条边,就是在辽宁和内蒙古修建的一道壕沟,然后沿壕植柳,禁止汉人越过植柳壕沟打猎、放牧和采人参,当然定居就更无可能。说来满人也够狠心的,汉人四万万人口挤在关内,一家只有几亩地维持着生计,却让关外大片大片的肥沃土地闲置着。你汉人想进去,可以!但得把头留下,你就可以永远留在那里了……”
巴尔思有四分之一的蒙族血统,但对满清的奴化统治也从内心里反感,想起后世美化满人统治的清宫戏,不禁表露出义愤的神情。柳条边是在满清政权统治下,满族人与汉族人不平等的铁证。不知道那些美化满清的大家们怎么就这样不讲良知,把这些历史都给无视了。可怜了那些被奴役的汉人子孙们,天天看着美化了的康熙、乾隆崇拜。好在世界上没有鬼神,不然,那些在满清高压统治下的汉人先祖们,非从坟墓里爬出来教训他们不可。
“……满清设柳条边的理由是维护‘祖宗肇迹兴亡’之地,实际上是为满人预留一个退路而设计的。满清的顺治就留下过遗训,危难时退回满洲。满人入关时是十几万,后来也就是百十万,又惧怕民族融合,只想靠这么一点人去奴役几万万的中华,没有一点忧患意识怎么行。但北方俄国人的入侵断了满人的想法,于是咸丰年间对这‘龙脉’之地实行了‘开禁’政策……”
和平时上明理课一般,开始时有问有答,后来就巴尔思的一言堂,但说的都是大家没听过和没想过的事情,因此大家都听得挺过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