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最大与最小 > 爱

爱(1/2)

目录
好书推荐: 野蛮公主拽恶少 千金照绑:警司老公在隔壁 邪眼变 五戒 雪豹冷情:老婆,你敢改嫁?(全本) 情蛊:天皇总裁的私宠【全本】 倾城色:慵懒王妃(全本) 黑色狂情:不做总裁夫人(大结局) 超级帝国 新封神传说

最近挪威生了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一件让人震惊的爆炸和枪击事件。截止现在,约有91人在此事件中丧生。据报道,枪击事件生在一个叫“天堂岛”的青年夏令营上,使得那个“天堂岛”瞬间变成了有如地狱一般的感觉。从图片上看,天堂岛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四周环水的心型小岛。

在天堂岛上的,是挪威的左派解放组织举办的青年夏令营。警方还没有完全公开枪击和爆炸案的嫌犯的具体资料。但就挪威媒体报道的内容,嫌疑犯似乎是一位基督教“原教旨主义”的右派党的极端分子。据说这位嫌疑犯一直反对文化的多元化和反对穆斯林教义,并在Facebook等网络工具上表过仇视穆斯林的文章。

不管最终的作案是否就是这个嫌疑犯,也不管这个作案的政治和宗教观念是否正确,用直接夺取人生命的暴力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念本身就是极不可取的。欧洲文化在自由解放主义的左派和宗教保守主义的右派之间的争执已经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并和两党政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积累了很多矛盾。最近欧洲穆斯林居民的增加(据说已经增长到了3%,还要在20年类继续增长到6%),更激化了这种矛盾。因为左派要的是普遍同情,对穆斯林的很多极端行为也采取的是同情和宽容的态度。普遍的同情心是好的,但也难免混杂着一种大家共同放纵的模式。而保守的右派则显然想竭力阻止整个欧洲的道德滑坡,但具体实践中,也带有一种拒人千里的“反对移民,反对多元文化”的单一文化主义和强调道德规条的“律法主义”。

这次极端事件,按我自己的理解,就是一种罪的极端状况下的后果。若我们只是寻求医治这种罪的暂时现象,谴责一下采取极端暴力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式,时间长了,这样的现象还是会不断地生。最根本的解决方式,还是要靠我们真正地理解神的话语和心意。

我最近的写作,感恩的心越来越弱,声讨的心越来越强。若这样的心态放在永恒之中,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呢?求大家原谅,也求上帝原谅。我自己也要认真反省更改。

我自己的灵命还需要长时间的锻炼和成长,对《圣经》的理解也还需要不断加深。很对不起读,我将暂停我的写作。除非有特别的圣灵感动,我将不再继续在起点网站写东西了。

只想给大家介绍下面这样一段经文,让大家理解,这样的人类悲剧,绝不是上帝的心意,而是人类集体犯罪的一种结果。

最大的诫命:有一个文士来,听见他们辩论,晓得耶稣回答得好,就问他说:“诫命中哪是第一要紧的呢?”

耶稣回答说:“第一要紧的就是说:‘以色列啊,你要听!主我们神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其次就是说:‘要爱人如己。’再没有比这两条诫命更大的了。”

那文士对耶稣说:“夫子说,神是一位,实在不错!除了他以外,再没有别的神;并且尽心、尽智、尽力爱他,又爱人如己,就比一切燔祭和各样祭祀好得多。”

耶稣见他回答得有智慧,就对他说:“你离神的国不远了。”从此以后,没有人敢再问他什么。(《马可福音》12:28-34)

在这里,基督耶稣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引用了《旧约圣经》的经文:“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神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地爱耶和华你的神。”(《申命记》6:4-6:5)

我自己的信仰成长过程中,每次读到这段经文时,总是想“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这实在太难了。既然明明知道做不到,要靠基督耶稣的赎罪祭,要靠“因信称义”,就将这段话跳过去吧。很多时候,我在避免思索《圣经》的最大的诫命的全备含义。

后来对整个《圣经》经文逐渐熟悉了,总觉得有必要将这段经文细细琢磨一番,解释成为按照现代的语言文字能理解执行的内容,再本着对基督耶稣的信,去体会和实践这段经文。

先看,尽心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经常说心,实际上却是在说一种思维内容。于是很多人就笼统地将心和思维混淆在一起了。由于《圣经》的作有很多人,写作的年代跨度很大,还用了希伯来文、希腊文等多种文字,在《圣经》中,究竟“心”该与现代思维分析中的那一部分对应,真的很难下一个特别准确的定义。在有些经文段落中,“心”也许是笼统地指整个思维。

以我个人的理解,但在大多数情形下,“心”指的是行为背后的动机。我们说良心,指的是行为背后的善良动机。我们说心死了,指的是生命失去了动机,随波逐浪,混一天算一天,或追求一种“活着”的境界。我们说邪恶的心,是指一个人有邪恶的、犯罪的动机。

当我们只看人的行为,而不看行为后面的动机的时候,我们看到的现象,很可能根本无法解释。比方说一个坏人,若你怎么骂他他都不生气,也不更改,你会说他厚颜无耻。可是基督耶稣也教导人,当人打你的左脸的时候,把你的右脸也给他。从表象上看,基督耶稣且不是也是厚颜无耻吗?基督耶稣在上十字架前,还受到了很多羞辱。若我们不看人的动机,且不也将这些羞辱当成了下贱、无耻吗?

但基督耶稣的心却是很明明白白的,是神的圣洁的怜悯和爱心。所以他情愿承担这样的羞辱,让我们因他所承担的羞辱,而感到良心惭愧,从而获得悔改的机会。当神给了人自由意志后,这种忍辱的方式,且不是帮助我们灵魂得救的最好方式之一吗?中国字的“忍”字,是在心上加了一刀。这一方面表明“忍”实际上是很难的,好像刀扎一样疼痛。另一方面,也表示要将一把刀放在心里,这样的“隐忍”最终往往会转换成仇恨。《新约圣经》教导我们,当我们忍耐的时候,我们的心要是欢乐的,因为我们的忍耐神必记念,我们的忍耐也带着神的祝福。

当然,有很多的人很可能将善良人的隐忍当作无能、愚蠢和弱势了。国内有一种说法,叫“弱势群体”。也有很多热心人,想要积极地帮助“弱势群体”。持有这样观念的人,真的要去看一部叫《蚂蚁的故事》的迪斯尼卡通片,看看谁是真的弱势群体。身处底层的人民因为环境的限制,和我们一样都有罪,但我们真的不能简单地将他们当做弱势群体。对那些将善良人的隐忍当作无能、愚蠢和弱势的人,我们也真的不要和他们计较,反而要带着一种同情、怜悯的爱心对待他们,因为我们深知他们若不悔改,最终会去什么地方。

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短暂,往往就会将“永恒”抛出我们的心(动机)外。以前读过一本现代人的行为动机分析的书,指出现代人的动机往往是“走捷径”。科学达了,效率提高了,在科学进步的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各种“优化”和“追求效率”的路。但就像马克思指出的,局部优化和追求效率,却往往是社会整体崩溃的因素。基督耶稣上十字架为我们受死,为我们战胜对死亡的恐惧,难道不就是为了要给我们一颗面对现代科学环境下的生存压力的心吗?

我们看到各种不好的社会现象,往往就会觉得消沉。然而《圣经》告诉我们,人的心(动机)其实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么坏。很多人都认为自己做的是对的。比方说一个自私的人,他会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是有道德的,因为“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嘛。曾经有人指责基督徒,就说“你们不也是有目的吗?上天堂不就是一种目的吗?还不如我们诚实、实在。”

人为了一个永恒的属灵的目标,而看轻和舍弃短暂的世俗的内容,本身就是神要?的信徒们拥有的一种生命动机。这种动机是属于神的,不属于人定义的“自私”范畴。基督耶稣就说过:“失去(属世的、短暂的)生命的将得到(属灵的、永恒的)生命”。

关于心,我想这段经文最能代表现实生活中的普遍现象:“人一切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为正,惟有耶和华衡量人心。行仁义公平,比献祭更蒙耶和华悦纳。”(《箴言》21:2-3)人在衡量自己的动机的时候,总以为自己的动机是合理的和正确的。《存在主义》哲学,也承认这一点,即“存在就是合理的”。但《圣经》却指出,神却在不断地称量人心。不相信神的人是很难体会这一点的。当然,有些牧师将这个称量人心说得太具体化了,让人感觉到一种“无时无刻不受监视”的感觉。我个人觉得这有点太过了。我们真正需要检查的,是我们的动机(包括潜意识),是为自己的私心呢,是在犯罪呢,还是符合神的心意。如果每有一个小念头,就要检查是否符合神的心意,这人会变得神经质的。比方说,若一个年轻人见到一个漂亮女孩子,自然地产生了性冲动,我个人觉得这绝对不应该说是“动了淫心”。若他将这种性冲动变成一种对上帝创造的赞美,或变成一种认真追求那少女的爱心,则是符合上帝心意的。反之,若他产生了一种如何将这女孩子骗到手玩弄,又不断思考如何不要负责任,搞什么诸如“万花丛中走,片叶不沾身”的那一套,则是真的动淫念了。

我们再看一下“尽智”是一种什么样的含义。有趣的是,在《旧约圣经》的《申命记》的经文中,只提到“尽心,尽性,尽力”,并没有“尽智”这样一个说法。但在基督耶稣所在的时间,已经离摩西留下《摩西五经》约1500年。在这期间,出了一位以色列人引以为豪的智慧之王“所罗门王”。所以当时的犹太人大概就理所当然地将“尽智慧”爱神加入了信条之中,当时的罗马帝国也强调各种思辨学和哲学等等,基督耶稣也很宽宏地承认了这一条。

我自己是学自然科学的,很注重一件事情的逻辑完备性。以我自己的肤浅研究,《圣经》的神学逻辑是非常完备的,而这种完备,又离不开基督耶稣上十字架并复活。当然,这种完备,是神学逻辑的自我完备,而不是我们可以生拉硬拽地试图用《圣经》知识解释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事情。有很多事情,特别是属于科学范畴内研究的内容,上帝并没有直接启示给我们,要靠专门的科学解释。还有很多政治内容,应该交给经过专门训练的政治家去解决,不要轻易地套用《圣经》,将自己的政治意见强加给社会。当然,《圣经》并没有否定我们需要在法律允许的情形下参与政治。

说“尽智”爱神,自然是我们在进行逻辑思辨的时候,先要相信神的永能、永恒、圣洁、信实、真相、爱和救赎。相信神的救赎是非常重要的,从思辨的角度上讲,就是要相信这个世界的局限性。相信关于世俗的问题,很多时候没有完美的答案,我们应该用平和、怜悯和爱的心态去看问题,帮助解决问题。相信神的真相和爱则是我们思辨的时候,要努力寻求爱的动机和事物的本相,而不要将辩证法变成了诡辩论,也不要被表象所迷惑。相信神的永能、永恒、圣洁等等,是要站在相当的高处,却又要以非常低的姿态看问题。相信神的信实,则是我们在逻辑思辨的时候,不能搞极端的“实用主义”,不能为了一些具体的目标而牺牲原则和信用。

那个文士在和基督耶稣的对话中,显然明白“尽心”的意思,又引用了《箴言》21:2-3的经文含义。所以他说:爱神和爱人如己“就比一切燔祭和各样祭祀好得多。”,基督耶稣也因此认定他回答得有智慧。

说“尽力”则是说我们的行为了。这个世界的事情很有趣,有时是“知易行难”,有时是“知难行易”。神强调的,是我们的行动,与神给予我们的天赋和信心相称。神给得多,收的也多。很多人认定自己的一切都是靠自己的努力赚取的,而很少回馈社会。在《圣经》里,这种心态被斥责为一种“在上帝面前行窃”的姿态。现代社会是一个合作的社会,我们实际上很难锱铢必较地计算谁的贡献大,谁的贡献小,然后再根据贡献,“按劳分配”式地进行物质分配。基督耶稣要求人按自己的天赋和信心回馈社会,早在数千年前就为我们这个处于紧张状态的现代社会开好的医治良方。

《马可福音》这段经文最有意义的,是在“尽性”这个词上的微妙变化。当基督耶稣提到“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的时候,那位文士(《圣经》学,或那种非常有文化的人)很自然地将“尽性”这一条去掉了。那段经文是这样的:

那文士对耶稣说:“夫子说,神是一位,实在不错!除了他以外,再没有别的神;并且尽心、尽智、尽力爱他,又爱人如己,就比一切燔祭和各样祭祀好得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