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最大与最小 > 马丁.路德之修道生涯 ? 自我内省

马丁.路德之修道生涯 ? 自我内省(1/2)

目录
好书推荐: 野蛮公主拽恶少 千金照绑:警司老公在隔壁 邪眼变 五戒 雪豹冷情:老婆,你敢改嫁?(全本) 情蛊:天皇总裁的私宠【全本】 倾城色:慵懒王妃(全本) 黑色狂情:不做总裁夫人(大结局) 超级帝国 新封神传说

(一)马丁.路德的修道生活

马丁.路德进入修道院后,开始了通过修道接近神的生活。修道是中世纪时期,天主教的主要宗教实践(Religion-Practice)之一。其他的宗教实践包括弥撒(崇拜活动)、布道、宣教、朝圣、忏悔指导和慈善活动等。很多人对宗教的看法是“行善积德”,而且往往忽略积德,侧重行善,或者干脆将行善与积德直接划等号。其实这样的看法是很片面的。我们要帮助人,是给人钱好呢,还是彻底改变人的行为、品性和内心好呢?另外,这个世界上最需要被帮助的,难道只有穷人吗?

我在网上查到了马丁.路德当年的修道院。这是一个看起来很朴实的修道院。当然,我无法确定这是原型还是后来重建的。后来我又在其他地方看到了当初的一些建筑的照片,其中包括马丁.路德父亲变成小财主后的居家的照片。相比起来,当时马丁.路德的修道院规模至少要大一些,但外表确实是很朴实的。

修道院内有专门的菜地(有照片为证),供修士们种植。修士们每天要背诵7-8小时的《圣经》。修士们的生活非常俭朴,衣着也非常朴素。他们经常穿着色泽看起来很高贵,却是用粗布制成的修士服。他们睡的是硬板床,居室里几乎没有任何多余的陈设。修士们这样的行为,根据教会的文献,大概是要体验当初神的仆人摩西四十年的旷野牧羊的生活,以及基督耶稣离开人群,去旷野独自祷告的心境。修士们借这样的宗教实践,既锻炼品性和意志,更期望能体会与神的亲近感。

在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俭朴的生活习性和远离物欲的精神,是非常受大众尊重的美德。这种美德使得修士们自然地具有一种在平民中的领袖气质。这种美德也为民众生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榜样,自然地坚固了教会在民众中的信心和地位。根据马丁.路德的日记,在马丁.路德的时代,这样的修行也是很认真艰苦的。

马丁.路德时期的修士生活还有另外一个非常艰难的目的――去除**的**带来的罪。很多宗教中也有类似的修行理念。然而现代的基督教神学家们普遍的认识是《圣经》本身并不支持修道这样的宗教实践。这种宗教实践,是天主教成为罗马国教后,从其他宗教的宗教实践中蓄并进来的。天主教在5世纪时成为罗马的国教时,有很多异教徒将他们原有的宗教实践方式和习俗都带入了天主教。很遗憾的是,天主教没有根据《圣经》的精神对这些宗教实践进行认真的整理,去除其中的杂质。相反,天主教采取了一种类似于现代的“实用主义”的方式,任由这些实践靠“自然淘汰”法则延续了下来。

马丁.路德对神的追求非常虔诚,所以他自己的修士生涯做得也非常辛苦。其他的修士睡硬板床就够了,他却经常因为自己内心的“罪性”,要惩罚自己。他要体验基督耶稣在上十字架前被鞭打的苦难,经常将自己背上弄的血肉模糊。他曾经为了惩罚自己的罪,在冰天雪地里将自己冻得半死,靠同伴紧急抢救才活转来。

然而,这些坚韧的修道行为并没有带给他对神的亲近感,也没有完全驱除他内心的罪性。为此,他不断“犯罪”,不断惩罚自己,又不断地向神忏悔。最终,马丁.路德不得不承认自己的“修道”失败了。他在后来的作品中写道:“我为此开始恨神。通过这样的方式,我没法爱神。”

(二)修道与自我内审

现代历史学家对修道行为的解释,更多地带有一定的哲学色彩,把修道行为中的精神活动评价为一种自我审视(Self-introspect)。也就是说,审视内心,靠自我的内心检查修正自己的人生观、理念、意识、意志等内容。

对一个有一定道德素养和知识的人来说,这一过程是相当重要的。美国有一个由无神论者转化为基督徒的著名生物学家。他曾经当过医生,后来才改行成为生物学家。在当医生的时候,他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患了癌症的病人,若有一种信仰的话,往往比没有信仰的病人坚强得多。凭他的直觉,他几乎可以根据一个人的信仰决定是否要给他(她)采取某种治疗方式。他也几乎可以预测这个人对治疗过程和治疗效果的态度。

后来,出现了一个患了癌症的女患者。她很准确地知道自己只有两个星期的生命,却依然活得非常快乐。他觉得很有感兴趣,也愿意多去和她聊天。那一天,她就毫无顾忌地给他讲了她对基督耶稣的信仰――一种很坦率直白的讲解。作为对一个病人,特别是一个即将失去生命的病人的尊重,他耐心地听完了她的讲解。然后她很认真地问了他一个问题:“大夫,我的故事讲完了。那么你信什么呢?”

那个问题让他突然哑了下来,并有一种灵魂中的震动。他是一个搞科学的人,他一直相信可以用逻辑和数学解释一切,但这个病人的问题显然是他无法用逻辑和数学解释的。另外他发现自己在信仰这个问题上已经完全地违背了科学精神――对一个对自己生命如此重要的问题,他却从来没有花真功夫去仔细研究过!这是一种负责的科学精神吗?

这位医生(后来成为生物学家兼基督徒)就因为一个即将熄灭的生命,突然燃烧起了一种对自己的生命进行一种深层次地审视和询查的心。他咨询了牧师,当然,知识分子的那种骄傲,使得他从牧师那里没有得到什么收获。后来他仔细查阅了关于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的各种书籍。当他阅读到《约翰福音》中基督耶稣殉难的细节时,他深受感动,觉得自己再也无法离开这个“十字架上的神”。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以及多次内心的挣扎和交战,在一次登山的途中,在壮观美丽的大自然面前,他终于深切地感受到了一种难以抗拒的召唤,下决心成为了一个基督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