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希·雷德尔(1/2)
埃里希·雷德尔(raeder)(1876.4.24—1960.11.6),德国海军元帅(1939.4.1),军事统帅。
雷德尔1876年4月24日出生于汉堡的万茨贝克镇,父亲为西里西亚省格隆堡高级中学校长。他于1894年毕业于父亲的学校并考取基尔的海军军官学校,6个星期的陆上严格训练之后登上“施托施”号练习舰,接受航海的基础训练,参加过前往西印度群岛的航行训练。1895年5月13日升为见习军官,派到“格内塞瑙”号上见习。在下一个训练年度里,他开始学习舰炮学、水雷学和鱼雷学。1897年10月25日在海军军官考试中获得最优成绩。海军向现代化发展,雷德尔被派到装甲舰“德意志”号担任通信官。
德国一心要成为海上强国,与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舰队的英国抗衡,德皇威廉二世和海军上将蒂尔皮茨促成了德国海军的进一步发展。雷德尔以能在皇家海军眼务为莫大荣幸。
1897年,德国参与了对中国的野蛮侵略。德国舰队占领了中国的胶州湾和青岛,强迫中国的清朝**政府租让了该地区。接着,第二支德国巡洋舰队在皇太子海里希指挥下开到了东亚,装甲舰“德意志”号则为它的旗舰。雷德尔就在上面担任通信官,同时担任舰上军乐队的指挥。他不仅发挥了自己的音乐天赋,而且发挥了他的写作能力,他写的《菲律宾的叛乱》一书特别受到皇太子海里希的赏识。
1900年4月,雷德尔晋升中尉,并调任水兵第一大队副官,1年后又凋任“蟋蟀”号舰上的第一航海官。在因膝盖受伤的几周休养期间,他写了一篇题为《关于克里米亚战争中陆海军的协同问题》的研究论文,在这方面,他表现出了特殊的兴趣,并在以后攻占挪威的战役中作了一些成功的尝试。
不久,雷德尔被派往战舰“威廉大帝”号担任警卫官。1903年10月至1905年6月被派往基尔海军学院受训。由于父亲的教育,雷德尔通晓英语和法语。在受训期间,他又选修了俄文,自学了西班牙文,还到俄国进修了3个月。
1905年4月,雷德尔晋升海军上尉,并于海军学院毕业后被派往波罗的海预备舰队的“福里特约夫”号海岸装甲舰上任航海官。1906年4月调任驻柏林的海军情报处第一科科长。他的职责是搜集和研究外国的新闻报道,主编《海军观察》和《航海》杂志。他所担任的工作使他有机会经常接近蒂尔皮茨上将和作家罗尔巴赫博士,甚至接触过德皇威廉二世。后者还赠予过雷德尔四等红鹰勋章,以鼓励其写作的成就。他满腹经纶、多才多艺,但不问政治,而一心致力于军事。从1909年10月到1910年3月期间,雷德尔先在“霍亨索伦”号舰上任航海官,后来到皇帝游艇上服务。这位青年上尉同皇帝有着较多的接触。威廉二世很赏识他,在他航行途经利萨岛时,请他作了一次专题报告,讲评1866年奥国海军在特格霍夫海军上将指挥下战胜意大利人的海战情况。此后这位喜欢探讨学术问题的皇帝多次召见过雷德尔。
1911年4月,雷德尔少校调任巡逻舰队司令希培尔上将处任首席参谋官,先后服务于“约克”号舰和旗舰“塞德利茨”号。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1914年11月3日,德国巡洋舰首次攻击亚茅斯,“塞德利茨”号担任了攻击的主力。以后在同英国海军的激烈战斗中,“塞德利茨”号受了重创,“布鲁切尔”号也被击沉,而英国旗舰“狮”号更是被轰击得失去了战斗力。雷德尔因战功而获一级铁十字奖章。
经过长时间的休整,新任舰队总司令舍尔上将指挥了一次向斯卡格拉克的突进,1916年5月31日,在那里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海战。德国海军战斗舰“吕巢”号击沉了英国巡洋舰“常胜”号,但自己也受到重创,不得不在敌方炮火下换乘另一艘德国巡洋舰“毛奇”号。
雷德尔在帝国政府宣布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后,参加了掩护各进出港口的潜艇的安全工作。1917年,他晋升海军中校。9个月之后,他实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愿望:担任了一艘新的小型巡洋舰“科隆”号舰长,被派往北海执行巡逻任务。
当时的德国,反帝制的运动日益高涨,加之给养不够,海军士兵普遍有厌战情绪。1917年8月,远洋舰队第四大队军事法庭以煽动叛乱罪判处5个反帝制的水兵死刑。不到1年,德意志的帝制终被推翻。
雷德尔在战争结束1年之后晋升海军上校,并于1920年7月被派往柏林的海军档案处工作,整理官方的海战资料。1922年和1923年先后出版了他所编写的两本书。第一本书记述从巡洋舰的出征到“施佩伯爵”号沉没这一段历史;第二本叙述各小型巡洋舰的作战和航海经过。在海军档案处工作期间,雷德尔利用业余时间就读于柏林大学。当他准备考取博士时,又被提升为海军少将,并就任海军教育监的监督,掌管各海军学校的教育工作以及两艘训练用舰。
由于《凡尔赛条约》禁止德国设立参谋本部和海军大学,雷德尔建立了秘密的指挥与参谋人员训练班,同时也成立了海军各类专科学校。
1924年,雷德尔接任北海轻舰队司令,以巡洋舰“汉堡”号为旗舰。次年2月,他被凋回基尔,同时晋升海军中将,担任波罗的海军区司令。
在1926年5月31日斯卡格拉克海战十周年纪念日那天,基尔大学哲学院授予雷德尔名誉博士的学位。两年之后,雷德尔晋升海军管理局首脑(即海军总司令),获上将军衔。最初,他同顶头上司国防部长格罗纳意见不合,他积极从事扩建海军,提倡着重建造巡洋舰与潜艇,并专心致力于这项工作。他在“塞维拉”航空公司招牌的掩护下建立了半军事性的海军航空兵。
雷德尔虽然不问政治,但他对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运动有好感。不过,他在1933年后的政治动荡中严禁海军卷入这个漩涡。
1933年2月,希特勒首次召见雷德尔,并对他说,他绝不会同英国、日本或意大利交战。海军舰队的建立只用于防卫欧洲大陆。而且他建议同英国舰队维持35:100的实力比例。
1934年8月2日,兴登堡总统去世,希特勒成为他的继任者和三军最高统帅。次年3月16日,希特勒宣布《凡尔赛条约》的限制无效。英国人对此提出抗议,并派外交大臣艾登去德国。6月18日双方签订了一个海军协定。
这时,正式成为海军总司令的雷德尔交给训练巡洋舰“思登”号舰长邓尼茨海军中校一个任务,要他组建新的潜艇部队。邓尼茨主张建造供“集群战术”用的中型潜艇。他认为,建造中型潜艇既符合德英海军协定中关于舰艇吨位的限制,又能建造数量较多的潜艇。
雷德尔的工作更加繁忙,但他有一个可靠的参谋班子。此外,他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享有广泛的独立性。这就使雷德尔能够在1935年完成使2艘装甲舰、2艘巡洋舰、16艘驱逐舰和23艘潜水艇下水的工作任务。到9月27日,邓尼茨已经可以把第一批的6艘潜水艇编为一个潜艇小队了。
虽然雷德尔竭力提防其他纳粹党分子对海军的任何插手,但他同元首之间的关系却很友好。希特勒对于雷德尔的一切建议都表示采纳,从不干预。
1937年雷德尔接受了希持勒授予他的纳粹党金质党徽。当他于1939年4月擢升海军元帅时,一切迹象都表明战争在日益迫近。雷德尔曾多次劝告希特勒,不要轻易介入国际纠纷,特别应当避免同英国发生战争。他和海军总部的军官都一致认为,德国的海军要想同英国海军作战力量是不够的。在他同伯姆和邓尼茨两位海军将军的一次会晤时,他曾断言:“德国舰队除了战斗和光荣地沉没之外,不可能有别的作为。”但他又说,德国海军利用潜艇来破坏大英帝国的海上联络,兴许能获得成功。所以当战争爆发时,他为机动作战弥补作战力量的不足而极力主张扩大海上袭击,支持无限制的潜艇战。可是由于传统观念的限制,他仍偏重于水面舰艇的作用。
德军最高统帅部给海军下达的对英国作战训令只由一句简短的话组成:“海军应与敌商船队,主要是英国商船队作斗争。”雷德尔奉这一命令,指挥德国海军,特别是潜艇部队开始对英作战。1939年9月23日前,雷德尔战果辉煌,他击沉的英国船只总吨位达到232000登记吨。德海军第一波次潜艇出动攻击时,正好遇上了战争开始后返回英国和法国的大批船只,这些商船又没有武装,让德军潜艇如狼入羊群一般打得极惨。不久,英国人突然开始采取对策。他们有组织地采取了防护措施,用巡洋舰、驱逐舰和飞机保护运输船的护航体系形成;经常改变护航运输队航路,让他们偏离通常的海上交通线;对自己的大部分商船进行了武装。对全部近海水域实施了空中观察,飞机被用来与德国潜艇作战,有时还与驱逐舰和拖网渔船协同。于是,海战激烈起来。在大西洋北部和南部,英国的许多巡洋舰也与德国在大西洋的袭击舰进行了战斗。
领导德军海上作战的雷德尔由此得出结论:“只有实现建造潜艇的新的庞大计划,从而把整个军事工业的力量都集中到这里后,只有在显著扩大对英作战所必需的空军后,才能指望对英国采取持续而显然是决定性的行动。”为了能在现有兵力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利用一切可能性,他坚决主张加强潜水战,迫使中立国船只不再前往英国港口。同时,要借助磁性水雷给英国人以更大威胁。10月初,他下达了使用磁性水雷的命令。德军驱逐舰、辅助船只和飞机于1939年冬在英国东海岸附近布设了这种水雷。这些水雷的突然出现给英国造成了严重危险,导致在港口入口处船舶的损失急剧增加。聪明的英国人很快又采取了相应对策,他们想办法打捞起两枚德军重型沉底磁化水雷加以研究,并知道下它们的构造。于是发明和改进了排除方式,使用了将环绕舰体的电缆通上电流进行消磁等方法,克服了危险。
为更有效地打击英国商船队,雷德尔以水面舰艇支援潜艇进行袭击,这些德军袭击舰除在北海攻击连接英国和挪威的海上交通线外,还向远洋进发。英国海军立即组建了几个搜索突击群,调用了全部****、几艘战列舰、战列巡洋舰和重巡洋舰,欲以强大的海上力量对付德国海军。
德舰“德意志。号在击沉了两艘商船后,于11月初返回德国,并更名为“吕佐夫”号。“海军上将施佩伯爵”号战列舰,9月30日在巴西东端的累西腓港附近击沉了一艘英国轮船,英国海军马上对它进行了搜寻。但它在无边无际的海洋中十分巧妙地隐藏着自己,11月15日,它在马达加斯加岛屿附近又击沉了英国一艘油船,接着出现在了印度洋。那位好胜的德国舰长觉得改变作战区域是适宜的,于是这艘德舰绕过好望角,再次进入南大西洋。英国一个海上搜索突击群早在拉普拉搭河口严阵以待等着它了。12月13日清晨,英国重巡洋舰“埃克塞特”号及轻巡洋舰“埃阿斯”号和“阿溪里”号发现了德舰“海军上将施佩伯爵”号。双方进行了激烈的交战,德舰和英舰“埃克塞特”号都受到了重创,英舰“坎伯兰”号赶往支援,最后将德舰炸沉。德舰长朗斯多夫上校自杀。
在这场海战之前,德海军“u—47”号潜艇于10月14日夜间潜入斯卡帕湾的内停泊场,击沉了停泊在那里的排水量为30000吨的英国战列舰“皇家橡树”号。英国****“勇敢”号在布里斯托尔湾也被德国潜艇击沉。11月21日,英国新巡洋舰“贝尔法斯特”号在福思湾触雷;12月4日,英国战列舰“纳尔逊”号在进入尤湾时遭到了同样的命运。但是触雷的这两艘英舰又都被修复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