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1) 岳统领出兵不利,周先师遣匠下山(2/2)
宋朝重文轻武,无人化大力气来发展兵器。而西夏、辽、金等一心为着征战,自然对于刀兵器械十分重视。两军对垒,敌方硬弓可洞穿宋方盾甲,而宋方的弓箭却没有这个能耐。兵刃三招五式,不是崩牙就是卷刃,甚至被敌刀砍断了。所以士兵虽勇,难以伤敌。
两战下来,岳飞心急如焚,回陕西求教恩师。周侗在华山早有准备。他的高徒下山保家卫国,自己却也没闲着。制成一种军刀,长五尺二寸,双棱血槽,重不到三斤,却锋利异常,名曰‘蘸码刀’。
刀器虽轻,其刃不崩不卷,远胜夏金兵械。当时宋朝盐铁专卖,禁止军队自行营造兵械。但岳飞民兵出身,可请旨收购民间刀枪。王三横本在华山学过铁匠木工,手艺不错。周侗就让他拿了样刀下山。
十数年前,周侗曾救过另一灾民,名唤阳茂德。老阳在华山学了铁匠,到河南西坪落脚生根,经营了一片铁匠铺子。生意挺好。‘蘸码刀’要量产,老阳的铺子似乎是当时唯一能想的路数,还不知人家愿不愿意。王三横在师父面前拍了胸脯要打刀,就去寻老阳。那前途未卜,心中怎能不急?
可他向东而行,初时还顺。越走,迎面是越发有人挡着,令他不能快跑。
这潼关道,早年杜甫有诗,说:“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意思是,老丈您看看这关要古道,狭窄之处,只能容一辆车过。打起仗来,士兵艰难奋勇,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呀。
从唐到宋,数百年时间,路况没有改进。秦岭群山之中,重峰叠嶂。道路开出来,狭窄崎岖,坎坷不平。道边入秋枯黄道草木,无精打采的,还挂满厚厚的浮土。路上行人,三个一堆,两个一伙。有挑担子的,有推车的,都是衣衫褴褛,面有菜色,人人惶惶不可终日。
他们都是吃不饱的样子,懒洋洋走不快。一人挡道,大家慢行。天下铁匠,全是急脾气。这路堵得三横冒火。
这路上这么多挡道之人,是怎么回事?
原来潼关及关南大片土地上,金夏正在交战。老百姓为避战乱,只好离乡背井,四处逃难。
王三横胸中有气:你们金夏打架,到我宋境干什么?朝廷武备不修,竟致于此,看来我下山助岳帅真是对了。另方面,他见难民心内也老大不忍,就东济数文,西助半吊,没走几里,所带盘缠散出去一大半。
所以这王三横看上去精明强干,实则干了傻事。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