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1) 岳统领出兵不利,周先师遣匠下山(1/2)
南宋绍兴元年,潼关古道。
王三横身着粗布短衫,跨下青毛骡子,一路疾行。此人二十出头,身形硕长面色沉稳。身背上有物,用布裹得严严的,好似双刀一般。
一路之上,天已转凉,无边落木萧萧而下,满目凄凉气氛。三横心中好似火烧,他下华山,出潼关,打算进入河南,去寻一个叫铁匠营的所在。三横打着青骡快走,迎面风虽冷,自己额上却已经渗出细细汗珠。
这条路虽是官道,但山路崎岖。胶泥的路面,车碾马踏,加上入秋少雨,处处暴土狼烟。王三横本是个洁净的汉子,但此时赶路,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他一路向东,风尘仆仆,恨不得肋生双翅。
为什么这么急?
%更w新{最y快q#上酷匠网)
这王三横是陕西隐士周侗灾民中收养的孤儿。十分聪明,人又勤奋。对师父言听计从。几年的功夫,练得武艺高强,本领出众。只是年龄尚小,人又调皮,久在周家营习武学文并未见过世面,故一直留在周侗膝前。很长时间,周侗悉心调教,视为自己关门弟子,所爱之深,都有三分骄纵。
但月前周侗另有高徒回访。此人姓岳名飞字鹏举,熟读兵书,饱览战策,一杆钢枪,独步天下,跨下马,有万夫不挡之勇,国人称为千古良将。
岳飞官拜中军统领后,独立掌军,有志抵御外侮,收复失地。但刚开战甚为不利。说没打赢也行,说惨胜犹败也可。
建炎元年,岳飞组军初战,势在必得。运筹多日,精选晋北甘南山区一处天险之地,唤作贺兰沟,作为战场。并调集两倍有余的兵力,攻敌于不备之中。打的是西夏军。但杀敌八百,自损一千。
更为难堪的是,所围之敌在五日之后全部突围。这一仗虽一扫中原人不能战的传言,且以后西夏数年之内不敢轻举妄动,却使岳飞心痛不已。好容易组建的民兵部队,十之有损其七。
建炎三年,岳飞的第二次大战是抗金。与第一战相比,几乎是历史的重演。这一战岳飞更不敢轻敌,调兵遗将应当是算无遗策了。战斗打响,杀敌七百自损千二有余,从战略意义上勉强算惨胜。但从战术意义上又是极大的伤筋动骨。
两战出师皆不利,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器不如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