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别在分手的时候说爱我 > 第一章 电建少年

第一章 电建少年(1/2)

目录
好书推荐: 无限系统流 暗能量载体 浴血僵尸侠 待末世 异世之写轮眼 末世之红色军团 盲心谍 鹿晗之影后妻太野 反江南全传 恋上复仇,,公主

我出生在南方某个省会城市。

我们这里有一句话:“城里灯笼乡下骨。”在我出生之前,我家始姐公从乡下跑进城里谋生,已历五代。

换言之,我是根正苗红的省城土著,户口落在城市中心的中心位置。

但是,我的父母都是电建职工。自幼的记忆里,老家是冬天,街道上弥漫着食物的香气,家家户户的门板被刷得白白的,门上贴着大红春联。

那么,夏天呢?努力回忆下,夏天只有一个片段——烈日中,奶奶头顶毛巾,登着木梯爬上围墙,去拔得意洋洋的马尾巴草。

我站在石板的地上,张着小手喊:“扔下来,扔下来,奶奶,扔下来。”

奶奶很听话地把整把草扔下来,顿时“马尾巴雪”漫天飞舞,我在“雪”中欢跳。奶奶笑骂:“坏人。”

更多的夏天,我在山上掏洞,水里摸鱼,光着脚在河边踩鹅卵石。

不认识的人在我自报藉贯后点头微笑:“你看,就是省城来的孩子,长得多白。”

晒不黑难道是我的错?

从小我致力于长得高大粗壮皮肤黑黝黝,总之一定要man。

成年后,我成功地做到粗壮,却与高大无缘。

有道是,挫挫娘矮一个,挫挫爹矮一窝。我的父母成功地矮了他们这窝里的唯一一个。

说实话,我很不喜欢过年。过年意味着回家,而回家有太多禁忌。

婶婶看着我,对母亲说:“嫂嫂,他现在怎么这么爱吃肉,人家说肉吃太多长不高。我记得他小时候爱吃海鲜,你看我买了这一桌。”

母亲:“山里待太久,怕都待傻了——少吃点肉,来,吃鱼。”

我用眼角瞄着还剩大半的螃蟹,不敢动筷子。

叔叔为什么只买一只螃蟹?记得以前每次都买一提兜。

清蒸螃蟹的香气飘出来的时候,我会用最快的速度溜进厨房,一边甜甜地喊“叔叔”,两眼盯着大盘子里成堆的螃蟹。

“拿去!”叔叔豪气冲天地拎着一只螃蟹的脚:“不要跑外面去吃啊,阿勇他们会跟你抢。”

我坐在厅堂,抱着螃蟹啃,吐满地蟹渣。

邻家老太太走进大门直摇头:“老二真败,怎么整只蟹给小孩子,都吃不干净,浪费。”

现在,过年只有一只螃蟹,我若多伸几次筷子,饭后铁定加一顿爆炒肉片。

每一次过完年回工地,父母都会变戏法似的拿出几只螃蟹。可那舟车劳顿颠颇一昼夜的螃蟹,在我眼里大失其味。

“没出息,在家里那样抢,现在又不吃了。”母亲骂。

“那当然了。”父亲打着哈欠,“家里的菜哪里有我们自己的好。”

“现在每年回去,都是那几样,老二都不懂得换换花样。”

他们的谈论中,无非表达对叔叔的不满——小气,怕老婆……

来年回去,他们还是交了饭钱,由叔叔自行处理。

索然无味的年,到我初中的时候变成怪味。我家在全市第一批旧城改造的范围。那时候,从官方到民间,很多行为都不规范。彼时奶奶已经作古,爷爷竟然做主将我家那套房卖了钱给叔叔,说是政府给的是毛坯房,单位效益不佳的叔叔婶婶无力装修。

我不知道父母有否为此吵闹,不过吵也没用,当时他们省外工程,得到消息时,木已成舟。

于是,已经开始发育长个的我,过年必须与父母挤在堂妹的闺房。

初三那年,过年时我死活不肯与父母睡一张床,宁可睡在客厅凳子上,任凭母亲打骂。

最后爷爷把我拉进他的那个半间,挤在单人床上。

至今我还记得清晨醒来,爷爷坐在木窗边抽烟,一脸歉意地看着我。

因为父母的工作流动性,我初中念了三个学校。

说来可笑,公司原本规定,户口必须迁进公司,随公司而流动。母亲为了保住我“省城户口”的身份,宁可每月扣三分之一的工资,一扣就是十多年。

我从未受过“省城户口”的一分好处,却要在那年的七月长途跋涉回家中考。

父亲正好被借在公司总部安装闭路电视,在总公司招待所里占有一间。

之前母亲借着出差回家,在姑妈的陪同下去中招办填报中考志愿表。回工地跟我说起其间趣事。

“有帮我报高中吗?”我问。那时我的理想是读大学,学历史。

虽然成绩不理想,但是那年我相信自己能考上高中——那一年席卷全国的“读书无用论”,以至于大多数学生不愿念高中,一些成绩不错的同学还要老师甚至校长苦口婆心地劝说,减免部分学杂。

而且,那一年起,国家放开高校教育,大学扩招,民营大学试点,最坏我也可以念师范,我那届的师范,几乎你只要报名就能上。

我相信自己有希望。

“先准备考试,不要想太多。”母亲说。

我很单纯地没有多想。

等我考完,他们告诉我,第一志愿他们填了技校。

我大急:“我要上高中!”

“上高中,你住哪里?”一向温和的父亲非常严肃,严肃到眼中有一丝厌恶:“为你上高中,我和你妈妈有一个人要请假回家照顾你,还要去租房子。”

“你们只要租一间小小的房子就好,我能自己照顾自己。”

“吹牛!小孩子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再说,你敢保证三年以后能考上大学?考不上我三年白白损失那么多。”

我能!我在心里大喊。但是,那时候我读了太多高考失利自杀的报道,内心是灰暗的。

我何德何能让父母为我如此付出?

第一次,我觉得自己生来就是多余。

在中专技校吃香的年份里,我以总分排名第四的成绩进入省安技校。

有人可能会问,你不是喜欢文史吗,进技校没问题?

我还记得中考分数:化学96;物理83(或者85?);数学64;语文90;英语65。至于后来我同人侃大山评实事用得麻利溜的政治,只考了57.5。

中考是我学生生涯的分水岭,我后来再没拿过那么高的分数,最后我以3门专业课补考,数学挂科的成绩技校毕业。

上技校之后,我发现原来老家也有春夏秋冬。然而现在报藉贯让我十分不舒服。

“你是本地人?”对方将我上下打量,“不像,而且连方言都不会说。”

很严肃地告诉你,我!会!说!

只是一般情况下我不说,我一开口,同学们都笑得滚到床底下去了。

自从奶奶去世,很多年我没再说方言。

学校在城乡交界处。我住在学校,每个月骑着车往城里跑几趟。

那时候,国家实行粮食供应制,买米要粮票。我十岁之后天赋异禀,特别能吃。

记得有回姥姥让舅舅给母亲带来一个纸包,里面有各种粮票:全国通用,全省通用,全市通用。

母亲感动得几欲落泪:还是娘懂得女儿,救急来了。

学校食堂不提供米饭,学生须自带大米,自己蒸饭。

那时按户口本领粮票,母亲和我与爷爷一个户口本。父亲交待爷爷把母亲那份粮票卖掉,换来的钱给我买米。

他们把生活费托给了姑妈。

于是,每个月,我有一个周末上叔叔家拿米,另一个周末到姑妈家领饷。

我上技校那段时间,表哥还在北京上大学,姑妈思儿心切,巢内空空。让我每个周末去她家,春节之外的节日都去她家过。

“米在姑妈家拿也可以嘛,你爸爸做事就是这么小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没有了 目录
新书推荐: 全职法师:召唤魅魔,锁情穆宁雪 人在箱庭,从落地成神开始 超级财阀,从差点失业开始 重生后再也不当破碎的他 文明试炼:从华夏永昌开始 操控祖宗,从东汉开始创不朽世家 霍格沃茨:别叫我制杖师 我真的是正经法师啊 诸天模拟:从莽荒纪开始 重生鉴宝:我真没想当专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