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高衙内新传 > 第十一部 招安 第四十一章 立志

第十一部 招安 第四十一章 立志(1/2)

目录
好书推荐: 极品少将 随时穿越 皇家书院三两事 重生之华丽人生 妖鬼道 我是皇帝我怕谁 男人是狗女人是猫 重活了 天魔神决 异界之光脑威龙

第十一部招安第四十一章立志

高强整理了一下思路,向李良嗣道:“适才李兄所言,女真将兴,必乱辽国天下,这一节小弟也甚是赞同。当日出使之时,小弟为了追杀赵钟康一伙马贼,干冒奇险深入生女真境内,也曾见识了那女真人的战力,马贼一伙本是北地悍匪,多少辽兵都不能制,却被那些女真人一击全灭,诚为惊人。”

“只是小弟有个疑问,我看那女真之人,穹穴为家,腥膻为食,向来是为我大宋视为戎狄的,想必辽国百姓也多视其为蛮夷之人。此辈若乘势而起,谅必人心难服,我大宋以文明之邦,若与彼蛮夷联手,攻灭通好百年之辽国,岂不是遭人齿冷?”在高强看来,这才是北宋联金攻辽策略最失败的地方。一个落后的民族征服一个先进的民族,最大的障碍不是武力,而在于人心。任何经历了长久的繁荣富裕生活的民族,都会对本民族的文明文化产生相当的自豪感,而当遭到落后民族侵略的时候,这种自豪感就会受到极大的挑战,会令这些人民感觉受到了侮辱。

当历史上宋军进攻燕京的时候,恰值大批辽军被女真打败,败退到燕云境内。所谓哀兵必胜,这股力量正愁无处发泄,一听说宋军竟然和那些野蛮的女真人联合来进攻自己,登时一腔怒火全都撒到宋军头上;而宋军这边却由于策略的失误,以为燕云的汉人都应该是欢迎自己军队的,双方地心理准备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当时的宋军都是西军的精锐。这股精锐原本就是为了实践海上之盟,从西北陆续调集到燕京集结起来的,但是恰好在这个时候,方腊起义爆发,朝廷仓促间将这股大军调去东南平灭方腊。

从实战的进程来看,这支西北兵马的战斗力相当强劲,几路大军分进合击。短短数月就把方腊起义完全打败。但是,西北的兵马调到江南平叛。不说这长途跋涉和战斗地损失,单单气候和水土不服就足以将一支真正的军队打倒了。而在平灭了方腊之后,这支军队又没有得到任何休整补充地机会,又长途北上出征燕云。试想一下,当日宋太祖平了北汉之后,直接移师攻辽,以太原到北京这样的距离。史家都说他不恤士卒,以疲兵出征,由此取败,何况这批征燕的兵马是从陕西而到江南,又从江南北上燕云?以这样的疲惫之师,攻打哀兵姿态的辽军,也难怪宋军一触即溃了。

高强总结了这些教训之后,得出的一个小小结论就是。如果没有女真盟约的束缚,北宋地回旋余地就会大了很多。最起码,不必为了履行盟约,而被迫用疲惫之师来征讨燕云,大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行集结兵力。选择攻取燕云的最佳时机,因为基本上,女真和大宋一个打北,一个打南,彼此并没有联合作战的情形,这个联金灭辽的联金到底有必要呢?

不过,他心里这许多道道,李良嗣是不可能晓得的,从字面上听起来,高强的说辞好象就是在说些礼义。絮叨宋辽兄弟之谊。女真蛮夷之国之类的迂腐之言,心下顿时冷笑:“倘若真看在宋辽兄弟地情分上。你收留我这辽国叛臣则甚?”

高强见他神情,转念一想,已知其意,不由笑道:“李兄勿要误会,小弟既然愿意收留李兄,这燕云之地么,自然是要取的。不过燕云虽然要取,女真却未必要联,当视局势随机应变,不可将自己的手脚给束缚住了。”

李良嗣闻言一怔,他是看到了女真必定会给辽国带来灭亡,这样的一个好战民族,在灭亡了辽国这么一个庞然大物之后,其气焰将会无比高涨,以兵甲不振的宋国,要和这样的民族作战,乃是不智之举。基于这样地考量,才提出了联女真以灭辽的策略,不想高强却说未必要联女真,那么对于这个即将取代辽国而成为宋国北边邻居的新兴强国,高强准备为大宋采取何种策略对待?

对于这个问题,高强却暂时不打算回答。其实他就算想要回答,也不是现在就能说清楚的,毕竟女真根本都还没起兵,在这个时候,能看到女真有能力灭辽的人,象李良嗣这种,就足以称为有识之士了,又有多少人能想到灭辽之后的女真人会是样子,应当如何对待?

“如今辽国暗流潜伏,形势万变,我当谨慎从事,不可妄动。不瞒李兄,小弟这两年来每年派遣多批商队前往女真族中,与彼市易,在彼处布得有眼线,女真若有情变,小弟这里只怕比你辽国皇帝知道的还要快了一些。”高强这倒不是吹牛,史文恭的师弟苏定现在常驻女真族中,就紧跟着女真完颜部,又建立了完颜部-渤海郭药师-北京大名府这样三极接力的信鸽传递路线,对于完颜部的情报搜集和传递工作,堪称当世无人可比。即便是辽国边境地守军,也不可能象高强这样高度重视完颜部这么一个几千战士地小部落,更不可能象高强这样,凭借着外国人和兵器贸易的关系,和完颜部地孛堇们建立起彼此的信任来。

李良嗣遽然而惊,心说这宋国的使者果然不是吃素的,居然出使一次就在辽国身后埋下了钉子,若不是从这位高留守口中说出来,却哪里有人知道?他原本以为,自己身为辽国旧臣,对于北地的情势了解超乎宋人之上,这便是他的最大资本,但现在高强这么一说,已经动摇了他这一点信心。

幸好高强接下来的话就让他又安心不少:“只是小弟年轻,着手进行这件事也才几年,终究比不上李兄对北地了解之深。何况李兄是燕云大族,平素交游甚广,更非我所及,因此这收复燕云之事,日后仰仗李兄之处良多,还望李兄有以助我。”

李良嗣目光一凝:“高留守言下之意,莫非要我暗中联络燕云豪士。等候大宋攻打燕云之时,举义旗相助么?”

高强淡淡笑着道:“正是此意。莫非李兄单身前来投奔我大宋,竟没有在燕云留下几颗有用的棋子么?”他地目光与李良嗣在空中交击,二人半点不让。

过了片刻,两个人像是约好了,忽地又一起大笑起来。李良嗣朝高强拱了拱手道:“李某受教了,高留守果然不愧是南朝俊杰,不枉李某投奔于你。”

高强大乐。心说不露两把刷子,我还怕震不住你呢!如今可服了么?“自今日起,燕云之事,任凭兄为之,要人要钱,都只管开口。小弟虽然不才,要人,千八百人也可一呼而集。若要钱时,百万贯钱等闲事耳。李兄只需为我广为探听燕云及辽国境内动向,燕云一带豪士如何,人心如何,百姓生计如何,兵力士马如何。田亩如何,市易如何,粮米产出如何,大臣有才无才者如何,得人心者失人心者如何。凡此种种,皆要李兄留意。若有情愿倒反辽国归顺我大宋者,当深结之,使其深藏辽国之中,只等我大宋攻打燕云之时,助我取燕云。而后守燕云。务必全取燕云之地,北地之险尽为我大宋所有。是为要务。切切!”在历史上,海上之盟本身也很莫名其妙,徽宗赵佶只晓得要燕京,不知道要守燕京,必须要占据其北面的燕山诸处险关,结果导致女真兵堂而皇之地占据了山海关,燕京门户大开。前鉴不远,高强可不想再犯这样的错误了。

李良嗣见高强说的郑重,所谋又细,不忧反喜。他亡命南朝,本来就是把脑袋拴到裤腰带上了,高强就是他的大靠山,这个靠山的实力越强,对他的好处只有越大。当即应允了,高强命燕青在大名府中觅一处妥当地宅院,供李良嗣栖身,及作为燕云工作处的办公地址,当然这个名目只是在高强心里转转而已,不容于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