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金甬波写火星志(1/2)
送唐教授探水小组离开后,金甬波回到自己的房间里,打开电脑,找出“火星志”,在键盘上敲打了一行:
火星纪元ooo5年秋月38日,晴,北风2级,气温-67netbsp;唐伟宇,俞志广,鲍尔三人一行驾驶2号火星车出去京明洞探寻水源。
……
金甬波来火星之前知道火星上自有一套不同于地球的计年方法。刚登陆的头几天里,她还很不习惯老队员们叫的日期,习惯以后她倒感到比地球上还方便几分。由于火星的一年有669天,(相当于地球日687天)一年分春夏秋冬四个月,每一个月有167天,其中最后的冬月为168天(1)。
美国人最早于第二次于2o47年1月3日登陆并正式在火星上生活,这一天就作为火星的开元年,即ooo1年春月1日。
中国稍晚几年,第一次科考队由张京明率领下于2o51年3月日登陆,火星年为ooo3年夏月25日;魏中华在第三次科考队是火星纪元ooo5年秋月27日登陆火星的。
当然火星上春夏秋冬的四个季节跟四个月份的名称还是有差异的,在春月里不一定每天全是春天,主要原因也是跟地球上一样,四季不是一样长的。
从《火星志》上面署的名字来看,有第一次科考队员张京明,陈复生,纪星;第二次科考队员魏中华,唐教授,吕雄雪。魏教授写了将近二分之一内容,唐教授和吕工二人加起来也有二分之一,少数的则是鲍尔,最后由魏教授编成。火星志的内容和写法类似司马迁的《史记》,但他们写的更加详细确切,除了科考成果有专项记录外,几乎都可以写。从魏教授把这一项任务交给她的那天起,她就开始写了。写作对她来说并不难,难的是她想写得尽善尽美,倒不是想做个女司马迁什么的。而是想到以后她写的火星志会成为后人的历史,所以不敢有丝毫马虎。
这二天她写的火星志是这样的:
秋月39日,晴,偏南风4-5级,气温-6onetbsp;今天天气突然起了变化,风力增强了。魏教授说,有可能会有沙尘暴,虽然现在不是刮沙尘暴的季节,他的话令我有点担忧。
唐伟宇一行离开后这二天,这里一下子显得冷清了。我感到有点寂寞,虽然还有魏教授和黄伟宏他们在,但人毕竟是群居动物,少了点人总归会有失落的感觉,就象自己的小时候,家里来了许多客人,热闹了一天,晚上突然告辞走了,家里的气氛就会一下子冷清了,我只想睡觉,打不起精神来。
他们走后,我们大家也没有闲着。仓库里有一批当年制作阳光走廊时剩下来的抗辐射板边角料,还有轻型高强度铝合金,塑料板等各种废料零碎料,这次做猪栏正好用上。小块的零部件都在机修车间里完成,那里有先进的智能型加工设备和机器人,对于魏教授一个机械工程师来说,都是小菜一碟。因为进舱的气闸门较小,所以整体的猪栏是搬不进来,最后的组装只能就地在猪舍里进行。猪栏的结构尽量设计成能用螺栓进行联结和固定,以便到时可拆卸,有时不得不需要焊接,魏教授就用二氧化碳激光(2)枪进行焊补,这样又捣鼓了五天时间,终于把猪栏和鸡笼做好了。
接下来问题就是要把冷冻箱移上去,提早作好它们苏醒的准备工作。三只冷冻箱是在唐教授还没有离开的时候搬来的,现正放在阳光走廊里正常运行着,我也去检查过。
今天在搬运冷冻箱的时候出了一点小意外,就是这个方形的冷冻箱刚好转不过阳光走廊中间的十字过道口,后来我们把中间的离心力器拆除移位,待三个冷冻箱全部通过,再把离心力器复原位安装好。
方形的冷冻箱类似普通的冰柜,但它能在飞船的登陆舱固定,不会在失重的情况下飘浮起来,也能分离,方便移动和搬运。里面除了这个先进的动物冷冻技术外,还拥有一个简单的生命保障系统,就算解冻后,也能让动物在里面生存一天,这完全是为了动物的生命安全考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