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康熙剩世 > 第四十三章 血战(上)

第四十三章 血战(上)(1/2)

目录
好书推荐: 三国之庶子称雄 网游之从零进化 折草记(原名腐女踏草) 占有 火影之武神 堕落之云 佳偶天成 我的极品婆婆 重生百度 刺客魔传

陈条站在第三道胸墙后面,挺直了背脊,伸长了脖子,面色沉静如水,目光坚毅的看着清军马队由远及近而来,冒着火炮向自己的阵地突破。

他是义勇军第二营第七步兵中队丙队的把总。大半年之前,他还是盛京城外陈庄的佃户。

陈庄名义上叫做陈庄,实际上却是前大清藩王吴三桂母家祖家的庄子,随着吴三桂有大功于清廷,被分封为平西王落地云南,祖家的近亲也多跟着去了云南,只剩下一些远亲或者是家生奴才留在辽东经营庄子田产店铺。陈庄上几乎所有人家都姓陈,早几代以前,就是大明朝祖家下面的军户了,当然,说是军户,实际上就是给祖家的将军老爷们种地的罢了。

不过多少年的佃户下来,作为东家地主,其实也不太好加苛刻,再加上随着祖家内房的老爷们都搬到了远在天边的云南,只留下了些个远房旁支来管理庄子,对于陈家这种在本地出了田产不是陈家的所有人都姓陈的坐地户自然也就多有依仗,因此日子过得更是不错。

谁知道那吴三桂年前一声吼,就砍了清廷官员的头颅,扯起大旗造反了,更没有想到,相隔万里之遥的东北,自己家这些只不过是租种祖家田地的佃户,竟然也被判成了反贼同党。

半日之间,陈条就经历家破人亡贬为奴婢的人间悲剧,随后就被和其他上千个差不多遭遇的人一起,舟车劳顿长途跋涉的送到了蛟河城里,随即被李满江解救。

陈条往日在庄子上,就跟人学过几天庄稼把式,舞刀弄枪的也算是拿手。正是因为如此,那天查抄“反贼”证据和财物的清军才把他这个看上去还算强壮的丁口留了一命卖到蛟河,而不是当初就顺手一刀杀了回去领功。

李满江解救了他,已经家破人亡无处可去同时又心怀满腔仇恨的陈条在被李满江编入义勇军新兵之中的时候,根本没有一点对和不满,甚至心中还隐约有着他日或许大仇可以得报的期待。

人就是这样奇怪的动物,当初在亲友妻女被当着他的面屠杀的,多年来辛苦劳作积攒下的银子被抢走,亲手一砖一瓦从茅草屋变成的土坯瓦房被一把火烧掉的时候,他除了撕心裂肺的痛不欲生和哀求之外,竟然没有半点于那些并不比他强壮,甚至看上去酒色过度精神萎靡的清兵拼命的想法。而当李满江根本不征求他们的意见,直接把他们编入义勇军新兵队伍中开始艰苦的,丝毫不允许携带的训练之后,陈条和许多有着同样遭遇的新兵都忽然间心中多了一种精气神。

这股精气神支持者他,陈条成了新兵训练中最刻苦认真的新兵之一,甚至李满江也多次的视察训练过程中,注意到了这一群特别的新兵,并且还亲自进行了一次接见鼓励活动,亲手给他们每人颁了一条绶带作为鼓励。

此后第一次蛟河之战,吉林之战,几个边门的战斗中,陈条都有相当优异的表现。

几次战斗下来,他就积功升迁,并且抓住了这次被派遣到蛟河城完成相当艰巨的守城任务的机会,再次得到破格提拔,成为了少有的非义勇军老兵出身的把总之一。

陈条不是蠢人,甚至因为在破家之前,家境虽然不算殷实,却也谈不少太过穷困,他倒是曾经跟着庄上的私塾先生读过几本千字文三字经之类的启蒙书文,算是识得几个字,于其他的睁眼瞎农夫又有着些许的不同。

中国人是天生的人际关系学家,特别是有一些文化的中国人,更是很善于琢磨这些问题,这种聪明的劲头,甚至在他们所处的相对狭窄了环境和眼界的限制下,最终对许多人造成了反面的效果,也就是所谓的聪明反被聪明误。

陈条在仔细的琢磨了自己为什么如此幸运,得到了李司令的赏识这个问题时,他最终排除了所谓运气和神佛的因素,因为这些因素在之前他遭逢大难的时候,根本没有起到一点点的作用,他无数次的祈祷,满心的希望最终只是换来了残酷的现实。因此,他得出结论,自己就是以前听说书先生讲过的千金市马骨中的马骨。

因为自己的在训练中的刻苦和认真,因为自己在作战中的英勇表现,可以作为其他士兵的榜样,李司令才破格提拔了自己。那么,作为出了一条命和那点血勇之气之外一无所有的普通人,自己上进的唯一途径,就是在战斗中更加的英勇无畏,起到难以忽视的可以极大鼓舞士气并且广为宣传的榜样作用。

他下定决心要做到。

他站在自己小队队列左前方的缺口处,在这里,他能够获得更好视野的同时,也意味着承担力量更高的被清军弓箭所射中的风险,虽然在义勇军中,作为士兵主心骨和依靠的军官的确被要求站在队列的前方显眼处进行指挥和引导士兵作战,但是也没有夸张到需要作为把总(小队长,十夫长)的他站到如此的位置进行冒险。

不过他心甘情愿,当然,处于稳妥考虑以防万一,他让队中的军士长站在更靠后的位置,和士兵们在一起准备接替自己指挥。而他从阿特里萨满进行完了夸张而振奋人心的占卜仪式之后,就这样笔直的站在这个缺口,静静的等着清军的到来。

当清军马队挤成一团从盾车的缺口冲出来,涌向第一道堑壕的缺口准备冲进来的时候,先威的不是早就严阵以待的步兵们,而是两门好似一口钟或者是寺庙中的香炉一样的臼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