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狂游九霄 > 第七章 梦醒破奸细 斩将立声威

第七章 梦醒破奸细 斩将立声威(2/2)

目录
好书推荐: 网游之美女爱上我 重生之我为篮球 妃扬跋扈:四嫁皇妃 二合一的网游 图夫 龙游大唐之贞元记事 穿越清末当土匪 星际修真 非常穿越:姐要逆天而行 迷天

他踉踉跄跄的没方向的走,忽然天旋地转,哇的一声,吐出一口鲜血倒在了地上,倒地后抽蓄不止,部下看见了,赶紧送他回帐中救治。

半月后,宁耳帐下忽然有位同乡来访。原来主战派的凤翔见吕穆尔兵败后,想趁机夺得元帅大印,所以不辞劳苦,派密探在虎谷关内四处打探,经探子回报了解了虎谷关的内部矛盾。凤翔想先除掉宁耳后除徐田,然而一直想不出法子。这一天,凤翔有位叫郑括的门客,了解情况后,力荐自己,说自己与宁耳是同乡,可凭三寸不烂之舌取得虎谷关,只需要凤翔的女儿作为诱饵。凤翔再三考虑后,欣然同意。

郑括道:“宁兄,别来无恙啊!”

宁耳道:“郑贤弟,看你的打扮,是不是大展宏图了。”

郑括道:“宁兄见笑了,我只是人家帐下的一个谋士,比不上宁兄有才华啊!”

宁耳道:“唉!”

郑括察言观色道:“为何叹气啊!”

宁耳道:“身屈此处,不见得被重用啊!一直是小职位。”

郑括试探道:“哦?难道宁兄镇守此要地,不算是一大重职吗?”

宁耳道:“虽是这么说,但取得功绩,一直不见得有何晋升。”

郑括道:“不瞒宁兄,我倒是愿意为你推荐一条光明大道。”

宁耳惊诧道:“哦?什么光明大道。不知贤弟今日来所为何事?”

郑括道:“今日我是为了宁兄的前程和婚姻大事而来。”

宁耳纳闷道:“此话怎讲?”

郑括道:“其实我是西赢国凤翔将军帐下的谋士。”

“什么?!”宁耳惊讶道,扔了酒杯,握起佩剑想拔出。

“宁兄不用慌,听我把话说完。凤翔将军知人善用,能者皆重用,西赢国此次兵败后,宁兄可是威震神州,凤翔将军很仰慕宁兄的才能,想将女儿许配给宁兄,以结盟友。此次婚事,完全有利于宁兄前程。”

“有何利益。”宁耳放下佩剑道。

“一则以宁兄的才能,必在我之上,你想想在南国可有展翅的机会吗?若能与凤翔将军结为亲家,宁兄可谓如虎添翼,两国关系全掌握在宁兄手里,可供宁兄随意拿捏,这样一来,南国必然重视宁兄的存在,西赢也基于宁兄的关系不敢为敌。二则若是宁兄在南国受到委屈,随时可以投奔凤翔将军,可谓是一兔三窟,高枕无忧啊!”

宁耳听后,仔细思索,觉得郑括说得有理。宁耳接纳了郑括带来的礼金和密信。郑括走后,宁耳深怕中计,不敢向徐田禀报,只能再次请教越云。他将情况一五一十的告诉越云,并把密信给越云看。

越云对宁耳正是恨之入骨,恨不能吃其肉,寝其皮,但不敢露出心思。他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计策,假装笑道:“宁兄,此等美事怎么能错过,赶紧办了吧!上面的事,有我扛着,这事绝对是有利无害。不过,改天你也要替我做做媒啊!”

“哈哈,有越兄弟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宁耳道。

此时,宁耳的弟弟宁权在南祁城做事,收到哥哥的喜讯后,立即准备好礼品前去祝贺,在宁耳府中帮忙张罗布置。

宁耳穿上新郎服,胸戴大红花,带着花轿和仪仗队去迎亲。在边境,宁耳眉开眼笑,乐不思蜀,看到新娘倩影婀娜多姿,真想过去掀开红盖头,一睹为快。

迎亲队伍渡过竹水,往虎谷关而回,经过山谷时,忽然山谷两侧有军士举旗呐喊。

宁耳的队伍吓了一跳,宁耳看是越云,笑道:“云贤弟是带兵来做护军的吧!”

越云往山下狠狠吐了一口唾沫道:“呸!谁是你贤弟,你这个通敌叛国的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众将听令,宁耳通敌叛国,立即斩,杀!”

“越云害我!”宁耳喊道。话刚落,宁耳连人带马浑身中箭而死,宁耳被箭插得连妈都认不出。

越云将宁耳的头颅悬挂于军中,以警示三军,另外也是有意表示以后将是虎谷关的真正领导者。

宁权得知哥哥死后,喜事办丧事,对越云咬牙切齿,誓要为哥哥报仇,他不敢在虎谷关呆,星夜赶回南祁城找徐田,禀报越云害死他哥哥之事,求徐田为他哥哥讨个说法。其实宁耳在徐田眼里本来不算什么,充其量只是一个棋子,然而越云取得虎谷关的兵权就让徐田担忧了。于是,徐田立即整顿兵马,带军赶往虎谷关。

越云见到徐田,又突然心灰意冷,无奈之下只好恭敬地向徐田禀报宁耳通敌叛国的事情,将郑括给宁耳的书信交给徐田。此事越云做得天衣无缝,徐田抓不住什么把柄,无话可说。

徐田赞赏了越云一番后道:“越军侯如此才能,在虎谷关守军太屈才了,我明天禀报张大人,将你调回南祁城做管理的要职,南祁城现在缺乏人才啊!”

越云听到这话,握紧拳头,忍气吞声抱拳道:“谢徐将军举荐!”

数日后,越云被调回了南祁城,他好不容易在军中树立军威,然而最终还是被徐田给压着,这倒让他想起了瞎子测字的一席话,越想越郁闷,终日喝酒少言寡语,闷闷不乐。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