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齐长老的指点(中)(2/2)
言欢一边说,一边注意齐长老的神色。见老人家笑眯眯地并无不悦之色,便放下了担心。
待言欢讲完,齐长老笑道:“瓦蓝山那些人,求书不成便来偷,倒也有趣。白家这本笔记,旁人得了并无多少用处,只有在你手中才有了些价值。可见一切皆属有缘。”
言欢道:“我起初也只是好奇,空闲时随便翻翻。后来习练双手刀战技,试了笔记中的方法,才知大有名堂,也算是意外之喜了。”
齐长老点了点头。从内容上来看,书写这笔记的人,本身修为并不算绝。兴化白家这一百多年来,也未听说出过什么了不起的大人物。但能有这种见解,却是非常之人,并没有因修为而制约了眼界。
沉吟了一下,问道:“你可知武道之起源?”
言欢道:“弟子曾在武经阁的笔记杂谈中看到过一些,更近于神话传说。想来和真实情况有不小的出入。”
齐长老微笑道:“你且说说。”
言欢道:“上古时代,凶兽遍地,祸害生灵。娲皇创下仙道功法,授于人们,以之抗拒凶兽,建立家园。但仙道功法对人之天赋要求太高,万千人中,只有三两人能习得。羲皇有感于此,创下武道功法,让更多的人有自保的能力。
“依弟子浅见,娲皇、羲皇皆为上古之时有大智慧、大神勇的先圣。但不管仙道功法还是武道功法,都极为繁杂,体系庞大,似非穷一人之力所能创出。现今的功法,是无数先贤智慧的结晶。另外,仙道功法与武道功法,哪个先出现并不好说。”
齐长老道:“哦,这一点你也存疑?”
言欢道:“弟子愚见,故老相传先有仙道后有武道,虽然在情理上说得通,但二者并没有必然关系。再者说,武道以人自身勇武为根基,宜习之人又远众于修仙道者,武道先存于世也并非不可能。”
齐长老呵呵笑道:“你连上古先圣都敢质疑,当真胆子不小啊。”
言欢笑道:“弟子姑妄言之,想来先圣有知,也不会和弟子计较。”
在前世,他这论调可谓毫不稀奇。上古时代先圣的功绩,大多为众人智慧结晶。而从人体工程学上来看,武道功法更便利于人体的开,也更容易在战斗中总结出来。仙道功法就要飘渺多了,千百中人才有一个特殊者能感应到天地灵气,群众基础明显不如武道。
但在齐长老看来,一个十二、三岁的弟子,有此见解可不简单。
这一次中试,言欢表现出来的天资及潜质让齐长老大为赞赏。而不拘于先人之言,凡事有自己的见解,这就更为难得了。
武道修习的路途,是漫长而艰辛的。到了后面的高深境界,每个人的瓶颈都不一样,很难凭借先人的经验实现突破。
如果一味固守成法,便会被现有的条条框框所困,充其量能成为一流。只有跳出来,先将思想置于更高的层次上,才有可能成就一流。这种情况下,修习者的眼界及胸襟就显得极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