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虎传(1/2)
怕失败的人永远不成功。小^说^无广告的~~网.26dd.Cn一个真正成功者的特色是:不是从未败过而是善于/敢于/擅长于反败为胜。
大将军深吸了一口气。
有“大道如灭’这样的对手他也心头沉重心情更不好过。
“你终于还是露出了狐狸尾巴了在我跟你相交廿五载还以为你守得住不逾矩可以重任。”
他斜睨着于一鞭他的话和眼神一样也如鞭子。
然而在他这样说的时候他心里也不无悔意但是他不是对他自己的所作所为后悔而是后悔自己太沉不住气以致不能不动声色就置于一鞭于死地世上有一种人只知道利用朋友而不许朋友利用他;只知道要求朋友不给朋友要求他。大将军无疑就是这种人!
又一个背叛我的人!
我为什么要把他迫成这样子!
——看来他本是不想与我公然为敌的。
为什么会闹到这样子?叛逆我的人一个又一个难道我已众叛亲离?
红男一再叮咛。劝诫过我:再这样迫下去、杀下去我将会一个朋友。战友都没有!
我讨厌她的啰嗦!
——可是怎么啰嗦都好她劝的我还是可以听得进去的。
因为只有她不会害我!
因为我是她的丈夫!
因为她是我的夫人!
——如果她要害我早都害了!
——如果我要杀她早都杀了!
她虽然把收养冷小欺的事瞒着我那是女人之愚也是妇人之仁:竟以为养大成*人的仇人之子就不会找我报仇!
——天下没这般便宜事!
——他今天不恨你难保有日不会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怀恨你!
——他今天不杀你不等于老了的时候也不杀你!
与其为自己一手抚育长大的人所杀不如自己先下手为强。
别怪我狠。
不狠的人永远上不了台面。
——在江湖上心不够狠的人更活不长命。
——在武林里手段不够辣的人只有给人施辣手的份儿!
可是再辣手也不能砍掉自己的手。
——我的手下己一个个给我“清除”掉就像一个人失去了手足脑袋瓜子再厉害也成不了大事!
大事不妙!
连于一鞭也造反了!
——他是我逼成的吗?
——是我做错的吗?
——都是我的脾气误事!
怎么近日我完全抑制不了脾气?
我老了?
我累了?
还是我所习的武功使我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越来越难以自抑?
这该怎么办?
——‘风四扇门’已将近冲破最后一扇门了决不能半途而废!
——“走井法子’眼看大功告成更不可前功尽弃!
我要强撑着!
——尽管孤独、无奈。
本来一个真正的大人物理应是喜怒无常但也喜怒不形于色的。
做大事的人物本就该让人高深莫测难以观形察色。
但我最近不成了。
——大喜的少。
——大怒的多。
——喜怒无定如故但俱形于外乱于中。
这不大妙。
大大的不妙。
我到底是干什么来着?
我怎么失去了往常定力?!
我究竟是犯了什么邪了?!
——不行有机会得还是找红男问问。
只不过眼前是一关:
于一鞭这家伙竟在这要命的关头给我这一记狠招!
——他若与追命铁手联手我这可背腹受敌!
这招虽狠但我自信还是应付得了。
因为我是大将军。
因为我的“屏风四扇门’已接近最后一扇了。
因为我会“走井法子”。)
于一鞭的样子很苦涩。
向来他的表情都很苦情。
“我不要叛你我这样是你一手造成的。我再不反你你也一定会把我清除掉你是迫虎跳墙。”
“少卖清高!”大将军仍以他一贯的咄咄逼人、理屈气壮地道“世间所有的反贼都不会说自己不顾道义而会推咎是官逼民反逼上梁山——谁会说自己只是为权为利誓死周旋而已!”
于一鞭惨笑道:“我确是迫不得已!”
追命见于一鞭很有些愁惨的样子上前一步道:“于将军势已至此无可挽回咱们就联袂一战凌落石谁也不必怕谁!”
于一鞭却横退了一步横鞭横目横声叱道:“我反大将军是他逼我的我可不能引颈受戮。但我跟你们也不是一伙的。咱们仍不是朋友!”
这句话一说大出大将军的意外。
铁手只觉对这满脸铁色苦面愁容的人肃然起敬拱手道:“好真是大道如天各行一边。你反你的大将军咱们拿咱们的凌落石。”
追命却一笑道:“于将军你又何必着相呢!这一来咱们这可成了三角演义各自为政而又相互对埒了。这可谁都没讨着好处。”
于一鞭却瞋目瞪向杨奸:“怕只怕断送给渔人得利虎视眈眈的司马懿!”
于一鞭退了三横步使落山矾岗上的局面变成了:
鞭
一
于
大将军的“三角形”
追
命
铁
手
大将军见于一鞭不肯与铁手追命同流合污并不沆瀣一气也觉得颇为意外。
“他们的师弟冷血杀了你的子侄于春童你应该找他们报仇才是!”
“我知道春童的性子。他是咎由自取冷血不收拾他我也会教训他。”于一鞭涩声道“于春童也不姓于他原是以前曾副盟主的儿子我因念旧义怕你也对他赶尽杀绝所以认他为子侄他便改姓于希望你不察觉留他的命。可是他屡受历劫性情大变想找你报仇又实力未足所以把杀性戾气却泄在别人的身上这也都是你造的孽那次如果不是我也赶来这儿包围这里恐怕你一旦得悉凌小骨不是你儿子后你连红男母子也会下毒手不放过吧!”
大将军一下子又暴怒了起来喝道:“你少说废话少来管我的事!今晚你到底要站在哪一边再有犹豫我要你死得比曾谁雄更惨百倍!”
这句话一出于一鞭的脸色更是难看只说:“如果我真斗不过你会在你下手之前自戕一个人死了以后你要把他的尸体如何处置。那就没啥大不了的了反正对死人而言是没损失的就随你的意吧。”
其实那句话一出大将军自己也吃了一惊。
他说过不要再脾气的。
但他又了脾气。
——刚才那句话足以使于一鞭再无退路。
没有退路、不留余地之后会怎样呢?
势必反扑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他又何必把人逼到这样无路可走的地步呢?
他大悔。
但听到于一鞭这么一番视死如归、死又何妨的话他又勃然大怒忍不住就说:“你倒潇洒一死了之但你的儿子、女儿可都还在我手上却给你这番不识时务的气话更累死。
于一鞭的脸容似是给人抽了一鞭。
也像着了一招。
大将军爆出了那一句自己也吓了一跳深觉失言。
——话这样说了出去是仇恨似海、不死不休了。
他本想找补但见一向讳莫如深的于一鞭脸上流露了一种中招、悲恨莫已的神色来他又觉得颇为痛快。
——终于把这老狼给拔了尖牙了!
于一鞭闷哼一声。
他像吞噬了什么消化得颇为辛苦。
“当日你说是栽培小儿小女其实是把他们引入庄内当作人质是也不是?”
“你不能怪我。我没有看错。要不然你早就了无惮忌了。”
“当日我把玲儿、投儿送入朝天门之时也曾揣测过你的用意。但没有办法。我不从命你岂能容我至于今!”于一鞭沉声一字一句地道“但他们是身在朝天山庄里不是在你手上!”
大将军哈哈大笑。
额头亮。
牙亮。
眼亮。
“都一样!”在山庄里大将军上下排牙齿也足可叩出星花来“跟落在我手里还不是一样!”
“有点不同。”这次于一鞭的话也像鞭子一般地回抽了他一记“你现在还在山上不在庄内。”
大将军自然明白他的意思。
——落山矶是于一鞭的地头。
他的军队驻扎在这里。
如果大将军根本回不了“朝天山庄’即又如何加害于玲和于投?
看来这情势已无可挽回了。
于一鞭已豁了出去。
他已和大将军对上了。
大将军平生最恨的就是人家对他的不礼貌、不尊敬。
——于一鞭公然不受他威吓还反过来威胁他!
他现在对于一鞭的恨意恐怕还要远于对铁手和追命。
他恨死他了。
他本来有机会不动声色地杀了于一鞭:那一次他约于一鞭到山上来谈就大可动手杀了他。
但他杀的朋友也着实太多了。
杀得几乎已没有朋友了。
他总要留下一个朋友来为他骄人的成就而喝彩来证实他也有不出卖不背叛他的老友的。
这一念之仁使他不忍心清除掉这股根扎得越来越深的势力。
而且已日渐壮大。
他看于一鞭老实。
所以才着了招。
他恨不得马上杀了这个人。
——没有人可以背叛我!
——没有人能对抗我!
——谁背叛和对抗我就先杀谁!
敌人的攻袭还可以忍受:因为敌人天生就是要跟你对敌的:但朋友的出卖最不好受:因为朋友本来应该是跟自己一同来对付敌人的!
所以他比较之下恨追命要远甚于铁手!
——因为追命曾是他的“部属’虽然那是为了要卧底接近自己。
但他最憎恨的仍是于一鞭。
他恨得忍不住还说了出来说得犹如一声呻吟:“上次我就早该杀了你。”
于一鞭木然道:“你知道我为什么答允跟你私下相见?”
大将军怒笑:“因为你暗恋我!”
于一鞭一点、一丝、一丁儿笑容也没有:“因为地点是我定的。”
大将军有些惊觉:“我也着‘三十星霜’查过这儿没有陷陕。”
于一鞭道:“这里是没有埋伏。”
大将军道:“你有人手把这儿大包围但我也带了不少精英好手来你有人我有。你有武功我更有你有奇策我也有良谋。我岂会怕了你?”
“不。”于一鞭道“有一样事物是大家都没有的。”大将军一愣:“我有财有权有势我还会有什么没有的?”
“不是你没有而是这儿没有。”
“水。”
“这儿没有水。”于一鞭说“你没察觉出来吗?这座山头完全没有水没有水源。”
大将军目光一寒这次可真像是捱了一招。
而且还是狠的。
——相当狠的一招。
所以他立即反击。
用语言。
“姓于的只要我下得了这座山我就要你绝子绝孙!”
话是说出去了。
这次大将军没有后悔。
一点也不后悔。
因为他已生气了。
他已给激怒。
他已必杀于一鞭!
因为于一鞭伤害了他的尊严。
——可是有什么比语言伤人更甚呢(除了文书)?
往往争吵就是因为这样初时本无什么不共戴天之仇但你一言我一语地吵着吵着自然就有十冤九仇了。
说了那句话大将军仍不心足。
他左手一掣亮出一支旗花箭。
于一鞭一看仿佛看到自己脖子上挂着一条毒蛇。
他深吸了一口气身体略向后仰。
谁都知道他不是要往后退而是想要扑上去去强压那一支一擦即着冲天飞射的旗花箭。
“没有用的。老芋头你再厉害也阻止不了我出这讯号。”大将军彷似看见敌人的脖子已扼在自己手里自是得意非凡“我的讯号一旦出去朝天门的人会立刻宰掉你的儿子、女儿而且还用最残忍的手法宰杀他们——告诉你这远比杀猪宰牛还刺激得多了!我可以保证:一定鬼哭神号呼爹唤娘的!”
他觉得自己又把话说尽了。
仇又结得更深了。
——他从前可不是这样子的啊!
初出道的时候他可以说是极讨人喜欢的他喜欢称赞人使人全心全意为他卖命。他常施恩惠让人为他效死。他至少懂得在什么时候说什么话:最少敌人的命还不是在他手上的时候话是不该说尽的。
(为什么自己会变得这样子的呢?
是因为自己的武功练得有恃无恐还是因为习这武功而使自己心浮气躁呢?
管它的!反正以自己的武功稳胜至少于家两个后人小命在自己手上先恣意折腾这老芋头一番再说!)
追命忽然说话了。
他问于一鞭:“你如果一对一去格杀大将军有几成胜算?”
于一鞭居然也真的想了一阵子认真的答:“三成。”
追命也居然问了下去:“要是他‘屏风四扇门’都练成了呢?”
于一鞭:“一成也没有。”
追命:“如果你跟我们两人一起联手呢?”
于一鞭摇头。
追命不信:“半成也无?”
“不是。”于一鞭说“而是因为我不会也不能跟你们联手。”
追命:“反正都是对敌你就算不与我们并肩作战也一洋跟他敌对。联手若可制胜何不联手?”
于一鞭:“因为我跟你们不是同一伙人。如果我过来跟你们一齐对付他在皇上那儿我就说不过去了。”
——于一鞭原是天子派来屯兵领军的如果他跟追命铁手联战大将军那就变成皇帝和太傅一起对抗蔡京派系的人这就几方面都说不过去了。
事实上诸葛先生能一直与权倾朝野的蔡京相埒多年也未尝不可说是皇帝赵佶有心促成的。
——只有在派系相互对垒才能取得势力上的平衡那皇帝就大可永保帝位。安枕无忧了。
赵佶平时好玩乐不理朝政看似荒淫可欺——荒淫是荒淫但荒淫下一定可欺像赵佶能对书法游艺如此精擅的人小聪明是一定有的。就算没有他身边有的是聪明人就只看这些聪明人要把才智用在(骗他还是帮他)什么地方。
是以于一鞭是不便加入铁手、追命这一边对付大将军。
再说他跟蔡京的渊源也很深。如果跟这当朝大老的关系不够密切他也不会能在蔡京眼底一直升到天子门下去了更不能在这位居要冲之地领军制衡凌落石了。
于一鞭更不欲与蔡京为敌。
所以他得摆明了:他是凌落石逼他反击的而不是对抗大将军背后的势力!
这一点在官场上要分得很清楚。
在江湖上也要格外小心。
——很多人就是礼数不足触怒小人他日当真是死得不明不白败得不清不楚有冤无路诉。
年轻人许是还不知道这个。
——世上原就除了恃“势”、“权”、“财”、“才”做物之外也一样有恃“年轻’做物的。
他们以为天下是他们的。
甚至他一人的。
可是于一鞭当然不会这样想。
他很沉着。
但不愚蠢。
他已上了年纪。
他就算不是狐狸也是狼。
——在武林中历风历霜久了一定的狡狯是必然有的。
追命年纪也不小了。
他是“四大名捕’中年岁最大的。
所以最明白事理。
因此他立即懂了。
“但我还是有不懂的。”追命说“这山岗有没有为什么会那么重要?”
于一鞭欲言又止。
追命转了个话题:“你向他攻袭也不过只有三成胜算。如果你还要先得抢夺他手上随时都可以出去的旗花火箭那岂不是至多只剩下了一成胜机?”
于一鞭道:“也许还没有。”
追命道:“除非你不先去抢他手上的箭炮。”
于一鞭:“可是我已没有选择。”
——因为他的孩子在人手里。
追命笑道:“如果你的孩子已全来了这里而且还在你麾下高手的保护下你还抢什么火箭旗号预先庆祝过年不成!”
于一鞭不解。
但旋即他就完全明白过来了。
因为已经有人在叫:
“爹、爹爹!”
一队红灯笼闪闪晃晃于玲和于投——于一鞭的两个孩子——一起出现在高岗上。
带他们上来的是马尔和寇梁。
后面押阵的当然还有于一鞭手下的军士们其中包括了他的副使“快手神楷’招九积。
大将军一看登时笑不出来了。
犹如吃了一招。
这次大将军和于一鞭一齐异口同声地道:“……怎么——?!”
追命道:“冷血陪小刀、小骨等候将军夫人铁手师兄闯朝天山庄接凌夫人我呢?我不能光闲着领闲俸总有些事可干呀!”
铁手这回接道:“我们都只是幌子。三师弟一向深谙人情世故洞悉世事变异所以前来劝于将军弃暗投明之前先把令公子、千金接来帐营以策万全。”
于一鞭倒抽了一口凉气:“……如果我不是对付大将军他们岂不是也给你们当人质了?”
追命笑道:“非也。”
于一鞭的左右手招九积适时知机地道:“于将军跟崔三爷一上落山矶这位马兄和寇兄便把大公子、二千金带入帐里来了。”
追命补充道:“无论咱们谈成或败我觉得把这两位无辜的孩子送回这儿较妥当。反正要是你顽冥不灵偏要为大将军效死那么日后大可把他们再送入虎口里去。”
于投一听已大叫:“不要不要我不要回山庄。”
于玲还哭了起来她毕竟比较年幼。
于一鞭本也想把两个孩子接回来多时了他的夫人张满枝也央他多次他不欲大将军生疑迁怒便一直把事情压了下来张氏也是宋红男的手帕交曾找过大将军夫人想办法凌夫人也跟她丈夫处探问过了大将军只冷沉地说:“他们不在这里拿啥牵制那芋头?你少插手这种无聊事!”便把宋红男叱退了。
而今竟能把两个孩子接了回来无论如何是免去了后顾之忧心中对追命大是感激一时不知说什么是好。
追命笑道:“我这样做不是要你感激我而是希望你不管是对付我们还是大将军都可放手一战这样比较公平。”
他指向马尔、寂梁道:“这两位对‘朝天山庄’路熟知道二位公子、千金给禁锢在哪里要不是他们引路、引走守卫我还真办不了此事都是他俩的功劳!”
马尔谦辞道:“我们只能做些跑腿的事儿要不是崔捕头的轻功谁能挟着两个人来去如飞?”
寇梁则道:“要不是铁捕爷先到马房捣乱一番大战温氏三杰吸住他们的注意力我们两个早给人逮下了!”
大将军听得冷哼一声额角出铁锈似的微芒来。
于一鞭忽然向追命道:“我跟凌落石一战败多胜少。我跟他相交廿五载对他的武功自是清楚得很。他的‘将军令’我的‘至宝三鞭’还抵得住。我若是败必败在绝招‘屏风**’下。可是我万一侥幸得胜了如果决斗地点不设在这儿我也奈不了他的何。”
追命、铁手不禁问道:“为什么?”
于一鞭道:“因为他还有奇招。”
铁手道:“奇招?”
追命问:“什么奇招?”
“走井法子。”
于一鞭沉声、正色、凝重地道。
“走井法子?!”
铁手追命都不解。
——那是什么意思?
——人名?地名?还是一个特殊的阵法?
“大将军一生里有三种绝招跟他交手的人不可不知道。”
于一鞭说话的时候视线没有离开过大将军。
因为大将军随时可以动手。
——一动手他就说不下去了。
像大将军那样的对手只伯谁也不能一面跟他交手一面还能谈吐无碍。
谁也不能。
——就算是诸葛先生亲至也只怕不能。
可是大将军却似没有马上动手的意思反而说了一句:“我一生岂止三种绝招而已——”说到这里遂想起什么似的又补充了一句“——何况我这一生人过了一半多一点点罢了!”
——以他那样的年纪居然只认为自己只不过“一生人的一半多一点点”而已斗志力也不可谓不旺盛了。
于一鞭只好道:“你一向变化多端高深莫测‘绝招”当然不止于三种我这是指你在武学上的‘绝招’而且还是要练到了前人所无独步天下才能作数。”
大将军冷笑道:“你指的当然是:‘将军令’、‘屏风**’和‘走井法子’了!”
原来他自己也听出兴味来了。
——主要是因为:真正的高手定必是寂寞的他们身在高处难得听到削切的批评。尤其这是敌人:而且这敌人还是多年战友的评语。是以大将军倒是乐得要在杀掉这个心腹大患之前听听他对自己最得意的几门绝艺有什么看法。
大将军虽然是大将军但他也一样好奇。
他就算十分自私但也会对自己好奇。
“‘将军令’是你的杀手锏。当今之世大概没有一样兵器比你的手更厉烈;就算有、也决比不上你方便因为那是你自已的手。”
“‘屏风**’是你修习的气功这原本是‘九五神君’宋拜石的绝门武功但却不知如何落在你手上而且还给你练成了而且还练到了第三扇的境地。在内力上当世能跟你匹比的大概不出六七人吧招式高明再加上内力修为如此精纯这也是我所不如的。”
“‘走井**’却是你开溜的方式。武功、才智再高的人也有给打败的一日。你修得这种奇门功法只要有井只要有水便休想困得住你。而且这逃遁的方式却是最绝的反击之法。本来6上的老虎到水里也得成为死虎可你却成了水虎加倍厉害!单止这份武学上的成就旁人就该为你作传如果你用于造福天下必能流名千古流芳百代。试想:你外功、内力和退路都齐备了加上有智谋、有权势、座下更有高手如云举世江湖谁能惹得起你?”
于一鞭在与大将军开战之前居然说了那么多“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话连大将军都甚觉诧异。
但他都听得很舒服。
——当然了有人(而且还是高手并且更是敌人)这样猛夸自己那有听了不开心的!
(唔对了该着人为我写一部传让我可以留名万世书名就叫……对就《水虎传》吧!)
于一鞭接着却道:“可惜……”
并没有马上说下去。
大将军打从心里出了一声怒吼:“可惜个什么?!”
铁手和追命也想追问:
——可惜什么?
往往“可惜’之处便是破绽和弱点——大将军有弱点吗?他的破绽在什么地方、他的弱点在何处?
“可惜你的优点已慢慢成了弱点而长处也转化为短处。”于一鞭道“譬如你练就了‘将军令’凌厉无比你的性情也更变本加厉处世行事不留余地无形中你已造了不少孽做了不少恶事虽然成就也空前壮盛但早已四面楚歌仇人无数而且武功路子己不能回头走刚柔并济的路子。”
大将军听得心头一惊闷哼一声。
“既然没有了回头路只好走向更上一层楼的诡烈内功那就是‘屏风四扇门’。你练成了第一扇杀性已不能压抑先杀了义兄老盟主‘不死神龙’冷悔善。练得第二扇你连义弟副盟主‘神一魁’曾谁雄也杀了近日功力增至第三扇便几乎把敌人和朋友、仇人和手下都杀光了。他们都死光了你只不过是个独夫你还剩下什么?没有人劝你没有人帮你。没有人再支持你了。”
大将军听得脸色灰败汗如雨下却压着嗓子咆哮道:“于一鞭没想到你平时不说话却伺伏那么久了这回给你交待遗言倒是一不能收滔滔不绝想必是憋久了吧!好我就让你说个够!像你这种‘好朋友’我差点就丧在你手里呢!我只恨没早些拔了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