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节 赤字搞教育 中(2/2)
那么前清时期明码标价地“卖官”现象也是合理的。因为“卖官”所得的金钱可以弥补官方财政的不足;而且官位可以年年换人财政可以岁岁有入。这不是荒唐至极吗?“
皇帝的话很刺耳唐悦良觉得手脚冰凉这话岂止刺耳简直诛心“残民以自肥”这个意思已经昭然若揭。如果自己再不识趣那等待自己的将是一场政治灾难!
“陛下我认为应该大力提倡民间办教育。现在不求回报的慈善家太少了;商人和投机者是多数
|办学商人和投机者就愿意去做。出的学生质量好、水平高、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就会有生源也就会有利润就可以长期办下去。否则就关门大吉。这才是我的想法当然公立学校也要坚持下去这样才能与私立学校相抗衡并降低他们的收费标准。“
见唐悦良适时的转变了态度赵刚也就不为已甚放过了他不过适当的敲打还是必要的。
“悦良刚才你把政府支出的大项列出来军事和教育都是占了大头的不过这些东西都是国家命脉时时刻刻都要把在手里的。你看国防是一个只有巨大投入而没有当前的利润回报的行业国防投入的回报是当国家面临战争威胁和战争时能遏止战争的爆或以胜利回报国家。
你能说国防没用处吗?如果没有他我们就会向前清一样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哪有今天的景象。
国家和政府办教育也同样只有金钱的持续不断地大量投入没有利润的滚滚回报。所回报的产出是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的文化、科技、管理人才和建设者他们只有在以后的工作中才有可能回报国家和政府。
这样等再过十几年我们国家的人口综合素质过欧美的时候我们就会有多强大即便欧洲国家全部联合起来也比不上我们这个才是真正的富国之捷径其它的东西都是表面的虽好的一时好不的一世把国力消耗干净就是昙花一现不是治国之道。
所以不管怎样哪怕财政赤字也要把教育经费凑齐了千万不得拖欠!“
唐悦良早已没有了刚来时的锐气赵刚说一句他就点一下头后来他果真按照赵刚所说的一年的财政赤字一个多亿硬是把教育搞得清清楚楚大图书馆的建设也迅的完成了在其后十几年内这些大大小小的图书馆接待了上百亿人次的访问给那些渴求知识的人带来了知识被誉为新中国十大工程之。
唐悦良走后赵刚陷入了沉思教育商品化的风竟然吹进了财政部长的
耳朵里而且还把财政部长吹得找不到北看来这股风已经有点气候了作为领导人应该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在赵刚的心中对教育产业化十分痛恨因为自己就是教育产业化的受害人。
在国家教育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收取学费是一种最迅的获得资金的手段。记得自己上大学的时候每年都要缴纳几万元学费自己家里并不富裕每年都要紧衣缩食的过日子。
对于政府的大学而言一年可以收入几个亿这可是巨大的收获!但是对于国家财政支出而言这每年多出的几个亿元教育部门和学校是如何花掉的、花得是否合理和规范民众无以所知、无从所问。
学校本来是一片净土学习与研究的净土。可是在教育产业化之后那些鼓起腰包的校长、书记转眼之间财大气粗变得嚣张、猖狂和不可一世。从幼儿园的园长、小学校长、中学校长到大学校长或院长他们手中有巨大的财务权和人事权似乎个个是老子天下第一。似乎在他们的眼里已经不在乎培养出的学生素质的高低和能力的优劣而只有招收了多少学生、了多少奖金和补贴;
他们的眼里多半是金钱、地位和权势。那些校长、书记已经失去了昔日教书育人、忧国忧民的道德和情操变得和一心牟利的资本家一模一样。你看那些本来应该是学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的校长、主任已经没有任何知识分子的谦虚、好学和奋进变得如同那些官僚们一样勾心斗角、花天酒地。
这样的学校这样的产业能培养出新一代接班人吗!赵刚绝对不允许这种情况出现在自己的国度内永远不允许!
为了搞清楚教育部的态度赵刚马上召见了教育部部长周昌雄这个人早年在哈佛大学毕业经受过美国的教育对美国教育系统了解十分熟悉所以赵刚把他提拔到了部长高位就是希望他能借鉴美国教育的长处补中国教育之短。赵刚坚信周昌雄一定是教育产业化的坚决反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