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读史之二——文武双全的大儒卢植(2/2)
三是御疠,应收葬宋后及其家属,来安慰屈死的灵魂;
四是备寇,是指应给足侯王之家的赋税收入,以防患于未然;
五是修礼,要广聘有道之人,攘除灾患;
六是遵尧,是说而今郡守刺史一月数迁不能久任,应按三考升降的定规来审验其能力,纵然不能做满九载,最少也要任满三年;
七是御下,禁止通过各种关系获得高官厚禄,应按制度办理;
八是散利,天子应把自己的那些小钱那去散给天下,自己是不应有什么私人储蓄的。
这八条高屋建瓴,从各个方面指出东汉时弊,并逐一给出了解决的方案。可以看出,不只是做学问,若论治国,卢植也一点不比号称第一内政高手的诸葛亮差。可惜汉灵帝一概未予理睬,导致东汉rì益衰落,走向灭亡。
————————————————————————————————————————————————
文采和治政,卢植都有过良好的表现,而在武略上,他更是不输于任何人。
他虽是一介文人,可身长八尺二寸,声如洪钟,为人xìng格刚毅而有大节,胸中怀着一腔救世安民的大志,不爱好辞赋,能饮一石酒之多,与当时无病呻吟的士族文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熹平四年,九江蛮反叛,朝廷四府一致推荐卢植为九江太守(请注意,既是推荐,那看来卢植在这之前就已表现出他的征战天赋),蛮寇很快便驯服了。
中平元年,黄巾之乱终于爆发,朝廷四府又一致推荐卢植为北中郎将,征讨黄巾。对卢植来说,他生命中最辉煌的战绩就在此时出现。他率领北军五营,连战数阵打败张角,斩获一万余人,这可是个极大的胜利。而后张角败走广宗,卢植又筑围挖堑,制造云梯,很快就能攻破广宗。可就在这时,灵帝派宦官左丰来观察敌情,而卢植不愿意贿赂左丰,左丰便因此怀恨在心,回京打了卢植的小报告。灵帝大怒,抓捕卢植等候处置。后来车骑将军皇甫嵩讨平黄巾,盛赞卢植的行军方略,说就因为他采用了卢植的规划谋算,才能大获全胜。朝廷因此就在当年恢复了卢植的官,又任为尚书。
董卓掌权后,大会百官于朝堂,提出要废立新帝。百官无人敢说话,这时又是卢植站了出来强烈反对。董卓大怒,休了会并想杀害卢植,后来因为蔡邕的力保才暂停了杀他的念头,只是免了卢植的官。
后来卢植以老病求归故里,又认为董卓不会这么轻易放过他,于是就从轩辕出走,这是他最后一次正确的判断。董卓果然派兵追来,追到怀县却找不到他的影子,他这才有机会在幽州上谷郡安度晚年。死的时候嘱咐儿子把他薄葬在土穴中,不用棺椁,只用布帛裹身就可以了。
当然卢植的贡献不止于此,他还教出了两个名动天下的学生——蜀汉昭烈帝刘备和白马将军公孙瓒,这二人对历史的推动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在以后的烟火读史中会详细讨论。
——————————————————————————————————————————————
烟火曰:
卢植大才,而又忠义果敢,文武皆通,实为治世之良才,可惜始终未遇明君,要不然也不知是否也能成为管仲鲍叔牙之流?
惜哉,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