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汉灵大帝 > 第三十九章 不游而牧

第三十九章 不游而牧(1/2)

目录
好书推荐: 基因狂潮 睿亲王府的贝勒要出嫁 江山诀 锦寒 千劫火 妖物警司 英雄无敌之位面小商贩 神行记 末世修行 众神之地

() 第三十九章 不游而牧

回宫后,赵娆的事牛弘连董氏面前都不敢提,怕传到那些婆婆级的女人的耳朵里。要是她们心猿意马,后宫又会多出N多事来。

董卓的事,肯定不能就这样算了。其问题的严重xìng不在于贪赎,而是对帝国的靖边方略阳奉yīn违。如果这类事件不外理,任其发展下去,以后大汉帝国的政令出dì dū就变了,那皇权还有威严吗?

这事在西郡波澜不兴还反映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帝国士人和将领对待游牧民族的态度。总的来说,汉人还是把羌人当异类,只是在策略上张上有所不同而已。有的人主张剿,赶尽杀绝。另一些人主张第三十九章 不游而牧抚,和睦相处。剿,剿得尽吗?

牛弘是个现代人,看过不少穿越类小说的高论。说是可以同化,这完全是胡说八道。一种文明或文化的形成与这个人群的生存方式密不可分。把游牧人群迁徙到内地种地,几代以后他们就是农业文明的成员。如果让内地汉人去放牧,几代以后他们反而被同化成游牧人。高原地区的草原生态脆弱,在那里搞农耕文明会引来生态灾难。

严格来说,用民族来区分汉人与游牧人群是不严谨的。无论是汉人,还是匈奴人、羌人、鲜卑人或乌桓人,身体的长相差不多,应该都是这块土地上原始文明人类传下来的后人。追根寻源,应该是同一个种族。总不能因为兄弟俩一个种田就叫农族,另一个打鱼就叫渔族吧。

人类按不同的生存方式甚至宗教信仰划分族类的做法简直是作茧自缚。这是一种巨大的内耗,甚至会带来血惺的屠杀。

多少年来,在这块土地上的农耕族类与游牧族类可以说恩冤交错。杀戮只会加深隔阂,使双方在第三十九章 不游而牧情感上渐行渐远。

牛弘知道,发动一场战争,把周边的游牧部落并入大汉帝国的版图容易,真正有效控制这大片区域则比较难。能不能让游牧部游从此不游而牧,定居下来呢?

牛弘决定就这一问题先在帝国高层进行讨论,看是否可行。

于是,牛弘召集了太傅、太尉和两位帝国参议进行商议。还把在野的杜密也召来参与,兼听则明么。

牛弘先谈了自己的想法。北方的边患,表面上看起来是北方部族不服王化,与大汉帝国作对,其实根子在帝国的靖边策略上。如果帝国长期以来,不以固守长城为目标,逐步扩大影响区域,北方的问题是可以彻底解决的。

牛弘这样一说,弄得其它人都不敢说话。因为牵涉到对大汉帝国历代先皇靖边策略的非议。

“那你们说说,面对强大的大汉帝国,那些游牧部族为什么敢屡屡侵犯呢?”牛弘换个角度,想听听他们怎么说。

太傅陈蕃秘太尉张奂说的没有什么新意,一个说帝国的靖边策略不稳定,时而剿,时而抚,不利于化外之民的王化。一个说,外族人一般情况下怕大汉帝国,不敢主动侵扰。只有在食物短缺,生存受到威胁时才会铤而走险。

郑玄认为,帝国应该扬威于天下,外族才会害怕。要是那个外族杀一个汉人,应该杀十个外族人来报复。只有这样,边境才能安定。

刘宠认为,帝国应该施恩于外族,就象这次救助归附大汉的部族一样。外族感恩,定会四海来归。

杜密则认为,救助不能成为一种惯例。他说:“第一次救助,外族感觉绝处逢生,会感恩戴德;第二次救助,外族会感激;第三次救助,外族就会觉得平常,理所当然。万一外族陷入困境时帝国无力救援,那时更会生怨。草民认为,救助不宜作常法。”

牛弘觉得杜密还是有水平的,不属于腐儒,考虑问题比较周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