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汉灵大帝 > 第二十八章 逆流

第二十八章 逆流(1/2)

目录
好书推荐: 基因狂潮 睿亲王府的贝勒要出嫁 江山诀 锦寒 千劫火 妖物警司 英雄无敌之位面小商贩 神行记 末世修行 众神之地

() 第二十八章 逆流

窦机向牛弘请求,到刘太史这儿当助手。窦家遭受的打击让这位十七岁的青年成熟了,他想摆脱纨绔子弟的形象,扎扎实实地做出些成绩来,转变天下人对窦家男人的看法。

“太史侯补郎食秩只有两百石,那有就低不就高的?”牛弘要把职位级别先跟窦机说清楚,生怕他只是一时心血来cháo。

“臣一心想做点实事。田御史能这样,臣为什么不行?”他是拿田丰作为自己的榜样,决心不小。

“这事朕做不了主,你去问太后。只要太后肯让你来,朕让太傅帮你安排。”牛弘是亲口答应窦武帮他小儿子安排个六百石的第二十八章 逆流职位的。如果降了级别,既使窦武不来兴师问罪,自己也觉得别扭。

牛弘今天带他来的本意是,培养窦机对技术的兴趣,将来帝国有六百石以上的技术岗位时再按排窦机做点实事。没想到窦机被今天的参观震撼了,决心这么大。如果能持之以恒,牛弘相信窦机肯定能有所作为。当然,如果他连自己的老姐都说服不了,就只能说明是一时之兴了。

牛弘接着告诉大家,年底帝国要开两个重要会议。一个是儒学研讨会,由太傅来主持。另一个就是天下工匠和方士的会议,现在决定由刘洪主持。要求刘洪和他的研究小组把一些研究成果整理一下,参与两会的讨论。

牛弘还告诉大家,帝国需要儒学。因为儒学能教化万民,使天下知礼仪,尊卑有序(太概相当于现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吧,牛弘在那个年代不这样说肯定会翻了天)。但帝国也需要杂学,需要农学、织造学、医学、数学、机关学、方士学(杜撰的名字,应该是化学)等等。为了不再把杂学看作低级学问,第二十八章 逆流以后把杂学总称为科学。

对于帝国来说,儒学相当于帝国的大脑,而科学相当于帝国的四肢。帝国的发展需要一部新的儒学,更需要发展科学把帝国打造的更加强大。

牛弘的一番话,说得刘洪和几位年轻人血脉澎胀,热血沸腾。而太傅陈蕃和参议胡广似乎还有保留。

几天以后,天子要开两会和提高杂学地位的消息就传遍了dì dū洛阳。这次不同于风箱和吃蝗虫,议论再也不是一边倒,明显地分成了两派。

反对一方主要是一些高官士族。他们是现体制的最大受益者,他们怕这种变化带来的不确定xìng,怕另一个阶层兴起分割他们的利益。

赞成一方是中小官员,没有机会挤进高官的豪族和大家族,还有大批取得了入仕资质却没有官做的准仕人成员。

这是典型的座位效应,有坐位的人希望维持现状,而没坐位的想推倒重来。

洛阳的太学生也明显地分成了两派。持反对态度的是一些有强大家庭背景有人和一些儒学至上论者。家庭背景一般和贫寒的子弟强烈支持这种变革。他们雄心勃勃地来到dì dū,但现实让他们看到出仕无望。

姚仪、张全、欧阳景三位进入太史研究机构时已经引起了他们的思考,希望找到除出仕、回家以外的第三条道路。几个月来,已经有几十个太学生自发成立了兴趣小组,研究数学和机关学。这些小组的成员与姚仪他们三位频繁往来,使得刘洪那个研究小组在学术上的进展能很快传播到太学。

还有一些太学生已转行学医去了。

在帝国的太学里,这几个月已起着微妙的变化,五经和儒学的神圣地位在慢慢弱化。儒学场面上说得好听,“学而优则仕”。他们中很多人童年和少年时就是“学而优”的群体,本来以为来了dì dū就可以出仕了,但实际上需要优上加优。作为巨大的反差,大量能够出仕,得到岗位的人却不见得“优”到那里去。

在洛阳太学这个帝国反对党的摇篮,这次赞成天子做法,希望变革的人占大多数。

现在每当晚上,帝国各大沙龙再也不是一团和气,纷纷议论天子的新主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