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刘氏摆钟和马钧定律(1/2)
() 第二十七章 刘氏摆钟和马钧定律
牛弘回到皇宫后,仍对张家兄弟的书法赞叹不己。在穿越前,牛弘在念中学时,曾参加过书法兴趣班。足足有两年时间,还是不得要领。在书法上只能做到形似,却似是而非。后来,文字的东西都用电脑来解决,早把书法丢之脑后。
今天能看到这绝世的书法,牛弘感到一种责任。要让这一文化瑰宝传于后世,让后人知道自己的祖先曾有这样的颠峰之作。作为一个强大帝国,技术的推进能让帝国跨上一个新的高度。但没有文化的跟进,这种强大就没有韧xìng。
牛弘准备随时跟踪张昶在造纸技术上的进展,缺第二十七章 刘氏摆钟和马钧定律资金就直接由自己用赏赐的形式下拔,缺技术就召开下能工巧匠相助。牛弘就不信了,大汉帝国倾全国之力不能造出适用的纸来。
牛弘亲政以来,宫中变化最大的就是rǔ母赵娆了。原来赵娆是宫中的活跃分子,到处可以看到她的身影。现在她却呆在自己屋里做起女红来了,由于在亭侯府就有根基,她做出来的女红在做工上不亚于皇宫御府。这让牛弘很感动,原来串门绕舌不是她的本来面目,先前这样做纯粹是为了自已。
牛弘下诏封赵娆为河阳君。还把皇宫附近一个原犯事宦官的府第赐给赵娆。
牛弘还让自己的小尾巴刘江搬到赵娆那儿去。小刘江慢慢长大了,不可能长期住在皇宫里。
建宁元年十一月五rì,太史刘洪来宫中报喜。牛弘交给他的第一个研究任务有了结果,他做出了jīng确到秒的计时钟。
牛弘太喜。看来太史刘洪组织的这一套人马不错,只凭自己当初的原理提示,就能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把实样做出来。这样的第二十七章 刘氏摆钟和马钧定律速度搬到现代来也是惊人的。
牛弘决定去看看,把太傅陈蕃和参议胡广叫上,还专门让人去叫来黄门侍郎窦机。
牛弘不敢小看胡广这个帝国老臣。尽管这些年,他没有什么实权,也没有什么作为,但他在帝国的人脉比太傅还广。他会准确地判断天子在想什么,关注什么。除非他想留一手,否则这种信息会通过他的门生故吏传遍帝国,比下旨还管用。
至于窦机,牛弘要培养他对技术的兴趣。因为他是外戚,所以他在dì dū六百石的职位已经到顶了,不可能再有所升迁。只要他自己不安于现状,就只有往技术方向发展。现在帝国还处于短缺经济阶段,商业的兴起和繁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摆钟被打造在天文观象台旁边的一间房子里。知道天子要来,田丰、马钧、姚仪、张全、欧阳景等全套研究班子都等在那儿。见过礼后,大家的目光马上转到靠墙的大摆钟上。
整个钟有一丈高,上面有并排三个园形刻度盘,盘中的指针分别指示时、分和秒。尽管这是牛弘的交待刘洪做成这样的,但给牛弘的印象就象走进了现代的星级宾馆前台。钟的正中有一个钟摆,均匀地来回摆动,右边秒刻度盘上的指针则是有节奏地走动。
为了防止磨擦造成钟摆的衰减,专门做了一套水力驱动装置。从屋顶的水槽中接下一根细的水管,往一个与钟内棘轮机构连接的小勺内注水,当钟摆驱动棘轮旋转时,小勺中水的重力为机构补充动力。伴随着棘轮的转动,小勺倾斜,将水泼出。失去了水的重力,小勺又重新回复到起始位置。
牛弘不停地赞叹他们的巧思。
刘洪介绍,屋顶的水槽由人工提水上去。装满一槽水可以让钟走一天多。
木制齿轮系全部被木板围在一个箱子里。刘洪说那样做是防止灰尘进入。
钟的前面六步远的地方有一个校时装置。校时装置正上方屋顶有个透光天窗,校时装置是一个石板上竖直着一根木杆,还自木杆根部画了一条线。睛天正午木杆的影子与这条线正好重合,以此作为标准来校准时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