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黑云压城(三)(1/2)
() 城里紧张的气氛随着蒙古游骑打草谷的停止渐渐消失,穿宋城中而过朝西南、东南方向逃命的难民也慢慢绝迹,除了蒙古人方向外的东、西、南三个方向,往这里试探着行走的旅人,特别是做小本生意的长途贩子,又开始一个两个的试探着挑了比往常少得多的货物出现。
几天前,葛驿镇码头在八月之后开来了第一支船队,船队包括三条海鹘战船和三条数千斛的平底防沙船。随着船队到达的,几个官长模样的吏员,指挥着大批从人,还有数队白云军劲卒,连同镇民们不知何物的铁筒车下了船,很快把这个镇子内外把持住,连镇西头的匠户营也有军士去巡查。
十一月初一这天申时,第一拨来到葛驿镇的人,是从陈州来的三个挑夫。看在他们送来收购的近两百斤极品硝石份上,白云军士卒并未为难三人,查看过后便放其入镇了。倒是这三个挑夫寻到再次来葛驿镇没几天的陈宗华时,被这位目前镇内最大的官给扣住不放。
其实陈案曹并没有对三个挑夫如何,只是在用高出收购价两成的价钱收购他们的硝石外,再仔细询问了采集硝石和陈州可能还有数十处洼地的情形后,就什么话也没说便将吩咐士卒将三个挑夫留下来住一晚。
因为京东的大官人审过后什么罪也没判,就将他们给拘押住不准回去,虽然好心的军爷们客客气气的送来晚饭招待吓得不轻胡大脚板等人,进食后还将箩筐和三十来斤的银、钱一起送入客房,但年轻气盛的齐四郎还是在军爷们走了后小声的破口大骂。幸好胡大脚板及时阻止了齐四郎和狗蛋出言不逊,这才没有酿成祸事。
陈宗华这次来归德府的目的与上回一样,向归德府收取上次未曾全部得到的紧缺物资。
硫磺、雄黄与硝石,这是眼下根据地最急需、最缺乏的重要货物。
硫磺,这东西在金、宋两国都很少,也是没办法的事。不过上次运硝石回去的时候,陈宗华得到消息说已经有海舶从倭岛运回了一批,此后将会陆续购回,相信问题已经不是很大。
雄黄,倒是宋金两国的各地都有,就是根据地里也没当什么要紧的物料看。原本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只可惜除了根据地火药作坊外,每处地方的雄黄都是在药店里作为药来卖,或者是染帛作坊做黄sè染料所用,根本没什么人会无缘无故弄一大堆放着,所以收集起来很贯一些时间。而且,现时根据地的“火药窑子作”内雄黄的存量实在是太少,几个“子窠窑子”作坊的管事都急得哇哇叫。
最令陈宗华担心的是硝石,虽然他不知道火药的方子如何,可他却明白铳炮所用的无论是发shè直硝还是爆炸横硝,内里硝石用的量都是大得不得了。有消息说,一斤火药——直硝与横硝都一样——中,硝石最少也要有十两以上方合使用。
陈宗华对作坊的管事们很同情,几个可怜的人也是因为被安抚使衙门甲杖库子窠房催货的管事逼得没办法呀,可子窠房管事同样也不好过,他们让坐等在子窠房的护卫队将军、统制给逼的快发疯了,不找作坊又能怎么办呢。
陈宗华觉得,这事不能怪安抚使衙门,也怪不到各个回易曹,更与甲杖各库房无关。说起来要怪就怪那些一心想着打胜仗的蛮汉武夫。因为去年和年初的几次大战消耗得太多,特别是邹平野之战,在武夫们的纵容下,火铳手们与大、小炮队的那些毛燥后生根本不把子窠当回事。这些人好似做这些物事不要钱买料,不要人工去制作般,为了立功拼命的乱放乱轰,几乎把根据地一年多来做出的所有炮用开花子窠全都用得一干二净。所以呢,制造横硝的主要原料硝石、硫磺、雄黄也就奇缺无比了。好在,前些时双木商行也开始从南方派快船向根据地急运,相信雄黄应该可以赶得上使用。
根据地里的护卫队——也就是制武军和守备军——使用的除了刀枪、钢弩占大半外,远shè杀敌兵器最令人锺意的还是火铳和各种大雷神、子母炮和极为轻巧的小炮。这几种由“上人”按仙家秘法制造出来的兵器,其威力当世无双。嘿嘿,护卫队的铳炮一发,别说当今普通金兵蒙古兵将帅身上的轻重盔甲,恐怕就连金国忠孝军的铁浮图也当不了一击罢。
所以么,如果根据地能够买得到充足的硝石,即使是斡陈那颜那鞑子将全部的蒙古兵带去,根据地的数万制武军、守备军也有与鞑子们一拼之力。退一万步来说,至不济就放弃新收的山东西路地域,撤回到山东东路还可以紧守并进一步巩固原有的根据地。
有鉴于此,陈宗华第二天就下令派出护卫队的一半五哨士卒,带上足够的银、钱和胡大脚板三人一起赶赴陈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