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亲征蒙古 第一百一十三章:草原战车(1/2)
第三卷:亲征蒙古第一百一十三章:草原战车
大明的军队有四个骑兵营、三个火铳营、三个步兵营、两个车营、两个辎重营,共计近十万人,出了蓟州边关,绕过山脉,一路往归化城攻来。
两年前戚继光的构思成为了现实,那就是蒙古人筑城,是他们战斗优势丧失的最大原因,只要明朝军队一路进逼其城池,蒙古兵们就不得不正面迎战,而在阵地战方面,明朝是大人,蒙古就是小孩子,根本不是一个水平线的。
桑吉今年也有三十三岁了,在他的记忆中,只有他替父汗领兵去打别人,哪里碰见过别人来打自己?在防守方面,桑吉可是一窍不通,在归化城中,接到明军离城只有五十里的消息后,他隐隐感到有些不妙,想弃城而去,可是又找不出理由说服自己和部下退兵。
桑吉的大部分部下都是跃跃欲战,不太看得起明朝的军队,他们认为明朝那些拿着奇怪火器的步兵,以前在高墙堡垒里防御还差不多,现在跑到我们的大草原来撒野那就是找死了。受到部下的感染,桑吉也放弃了退却的念头,集结部队,全心全意在城内外布置防御。
出乎蒙古人意料的是,明朝军队的行军速度很快,一路上势如破竹,蒙古小股的骑兵骚扰完全没有奏效。明军先头部队的一个车营、两个骑兵营到归化城外十里的时候,碰上了蒙古的第一支防御部队,这支部队竟是以步兵为主。约六七千人。双方发生战斗,蒙古步兵不敌,似乎像排练好一般,齐齐往归化城方向退去。
明军先锋官努尔哈赤见状,作出决定,先头部队三个营原地待命,一个时辰之后。明军的大部队陆续赶到,刚列好阵型。蒙古地大量骑兵就出现在阵前。
这些蒙古骑兵怕不有三万多人,看来是桑吉部队的主力,蒙古人虽然自负,但是也知道自己在阵地战方面的弱势,所以根本就不想在城中以逸待劳,而是强迫明朝军队与自己在草原上对战。
这次蒙古骑兵主力倾巢而出,想必是想先围歼明朝先头部队。不料,明军早已算到有这一出,等桑吉的骑兵赶到时,前面是整齐排列的、密密麻麻的明军战车,而在大量战车的后面,则是一眼望不到头地明军士兵。
蒙古骑兵们并不畏惧,很熟练地将大部队分成三路,中间一路占兵力的一半。正面主攻车营;左右两路各有四分之一兵马,一东一西奋力疾驰,准备迂回到明军两个侧翼进行突袭。
蒙古骑兵地强悍让万历印象深刻,本来万历以为固若铁桶一般的战车方阵,竟还是被蒙古兵们所突破,看似轻薄的弯刀。在蒙古骑兵的手中劈下来,力道却仿佛重斧头一般。
战车上的火铳、火炮对蒙古骑兵的杀伤力有限,因为他们速度极快,骑马冲锋时,都是紧紧俯在马背上的,很难被枪炮直接打倒,待他们冲到明军阵中后,又突然直起上身,一刀劈了下来。
看似这样战车上地明军士兵会损失惨重,其实不然。这战车是戚继光专门为蒙古骑兵设计的。怎么可能会让蒙古兵轻易打到呢,只见战车前方。也就是战马的两边,从车体斜斜伸出左右各一排的突槌,突槌的末端被削尖,看起来很像秦汉时用来对付骑兵的陷马桩。
蒙古骑兵是高速前进,迎面碰上这种突槌不能不避,这一避就没有机会接近战车了,因为勒马从旁边回转过来的话,身上一定会被众火枪打成刺猬。
蒙古兵们不敢停留,冒着枪声炮火冲过战车营,有的蒙古骑兵被直接击中落地,有些战马中标,人却没有事,但是后面地战车上却配了不少重甲兵,没有战马助力的蒙古兵,是打不动拥有铁盾的重步兵的
戚继光的战车营因为都是交错排列,所以大大减缓了蒙古骑兵的冲锋速度,蒙古兵们冲锋没有战果,又不能停留,只能咬咬牙,冲过战车营后继续往前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