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重生 > 第三卷:亲征蒙古 第九十一章:戚刀

第三卷:亲征蒙古 第九十一章:戚刀(2/2)

目录
好书推荐: 倾寻天籁 一夜倾城 重掌洪荒三界 凤皇 少林门徒 女神之耶路撒冷 无敌浪子 神雕惊雷 本宫不在线 修真之风流才子

“皇上,”殷正茂说道:“增加禄米,自然是皇上的恩惠,但是这做官……请恕微臣直言,匠户大多不识字,恐怕不能胜任啊。”

“不识字?”万历心中恍然,看来匠户们跟武官一样,历来受文官压制,无法进学,想让他们一辈子只能做这下等的活计,世代受他们欺凌,匠户们生活窘迫倒也罢了,可是没有了他们,科技要如何发展?大明又怎能强大起来?

“这有何难,人本来也不是天生就识字的,不会的可以教嘛,传朕旨意,以后在京中专设一书堂,供匠户子弟免费进学。”

场中之人,大多是武官,对劣质兵器早就深恶痛绝,匠户的地位高了,显然对他们也有好处,听到皇上这么说,都是面露喜色。

戚继光说道:“皇上此举甚妙,但微臣还有一个建议。”

“戚将军请说。”

“皇上,匠户们不识字,所以他们的技艺,多半来自祖传,微臣兵戎多年,深知这种流传方式危害甚大。既然皇上要开学堂,可先命人将天下匠户地经验技巧集册成书,再统一传授,一来不至于失传,二来也可以使匠户与匠户之间有所交流,不再出现各地匠户手艺参差不齐的情况。”

万历嘉许地看了看戚继光,说道:“不错,既然戚爱卿这么说了,那就按照戚爱卿说的办。”

这种情况是万历最喜欢的了,匠户们世代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自然得由他这个皇帝出面消除,日后有大臣问起,就说是要体恤匠户、彰显皇恩。但是像这个“科技学院”的点子,在群臣眼中,自然是“奇技yin巧”,自己就不好出面了,现在由戚继光这样的名人提出,自己再来个点头同意,言官们还能有什么说辞?

匠户可不单单是制造兵器、火器这么简单,实际上他们负责制造的东西非常广,古代没有工厂,也没多少私人地手工作坊,大到宫殿、战舰,小到锅碗瓢盆,都是哪来的?显然都是这些匠户们生产出来的,说白了,他们就是工人加科技员。

从今往后,匠户们将拥有合法的地位,将有系统的培训系统和研究系统,以古人的智慧,势必将创造出比历史上地明朝更多、更辉煌的科技,十年后、五十年后,那时候的大明,将是怎样的一番气象?

万历将火铳交给了林庆,让他送还回去,又仔仔细细地看着眼前的蓟州兵,自己在这里站了也有好一会儿了,整个车营依然没有发出什么声音。万历看着那弗朗机炮、虎蹲炮,跟神机营中军所配置的,没有什么差别,不过,蓟州步兵手上拿的刀,万历却是出来没有见过。

“戚将军,你军中所用的刀,似乎也与众不同,取把来于朕瞧瞧。”

“是!”戚继光亲自从士兵手中取过一把戚刀,交给了万历,说道:“皇上,这是微臣当年在福建与倭寇的对阵中,为了对付倭刀,特意铸造出来的。以前士兵们用地腰刀,实在太短了,而且刀背宽厚、刀刃不利,只能砍,不能削,与倭寇对战,人还没近前,就先要受其所创。微臣军中地这种刀,用精铁制成,每一把都包过钢,锋利无比,砍、削、刺皆可,即使不用来对抗倭刀,也是步兵们最好的兵器了。”

万历摸着那透着寒光地刀身,问道:“包钢?大路!抽出你的绣春刀来!”

肖大路会意,抽出了刀,双手并举,刀刃向上,万历挥起了戚刀,对着绣春刀用力砍了下去。“锵”的一声尖响,几点火星冒起,肖大路手臂一沉,随即说道:

“哇,皇上好臂力!”

以上砍下,以动对静,自然是挨砍的吃亏,万历白了肖大路一眼,说道:“拿来朕看看。”

将两把刀仔细比较起来,万历发现,戚刀安然无恙,绣春刀上却缺了一个小口,看来,自己虽然不知道这“包钢”技术具体是什么技术,但戚家刀之名流传于后世,果然不是盖的,这么好的武器,不加以推广,岂不可惜?

“戚将军能从倭刀中习得长处,防制出此刀,实在难得。朕觉得,实际上不管东夷南夷,他们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应当取其长处以自用,像嘉靖年的倭寇之患,一定不能再发生了。”

这时,戚继光忍不住说道:“皇上,请容臣一言,微臣所制的这种刀,虽然是看到倭刀才改造出来的,但是不管是倭刀还是此刀,其实都是仿制于唐朝的唐刀,并非是倭人所创。”

...

目录
新书推荐: 唐功 惊涛落日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