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重生 > 第三卷:亲征蒙古 第九十一章:戚刀

第三卷:亲征蒙古 第九十一章:戚刀(1/2)

目录
好书推荐: 倾寻天籁 一夜倾城 重掌洪荒三界 凤皇 少林门徒 女神之耶路撒冷 无敌浪子 神雕惊雷 本宫不在线 修真之风流才子

第三卷:亲征蒙古第九十一章:戚刀

匠户们连忙应道:“回……回皇上,小民们都记下了。”

万历看着这些匠户,见他们神情犹犹豫豫的,似乎一脸痛苦,便问道:“怎么?你们没有信心办好这件事么?”

匠户们面面相觑一番,终于有一个鼓起勇气,带头说道:“回皇上,这火铳该如何制造,以及该制造多少,那是军器局的大人们和兵仗局的公公们决定的,小民们无法……无法擅自决定,如果逾了规矩,是要挨罚的。”

“有这等事?”万历疑问道。

“皇上,”殷正茂说道:“自古以来,京中兵器,都是由兵仗局监督,军器局管辖的,他们所言确是实情。不过既然皇上开了口要统一制造火铳,微臣回京后告知下去,自然可以实行。”

万历听了,只觉得有些不对劲,兵器种类繁多,需要改造创新的地方不知道还有多少,难道要自己一一去发现,再告诉殷尚书,再通过那些官员,然后才让工匠们开工?怪不得各地匠户工艺参差不齐,原来他们长期受到上级压迫,自己没有权利改造创新,让外行的人管理内行的人,这样子生产出来的兵器又怎么会好?

“兵器的制造,本来就应当是匠户们的事情,怎么能受他人牵制,依朕看,以后这军器局官员,都在匠户中择优选任吧,原先的官员,交由吏部改任他处。至于兵仗局的太监。朕自有安排。”

“皇上,这样做恐怕不妥,”殷正茂说道:“匠户们都是匠籍,依照我朝祖制,他们是不能出仕地。”

“匠籍?入了匠籍,便有这么多限制么?”万历心中暗自感慨:不能出仕,又是不能出仕。明朝有多少人不能出仕?孔子说“有教无类”,世人尊孔重儒。为何这一点公平却做不到呢?

“这匠户制度自何而来,具体又是如何,都说与朕听听。”

殷正茂说道:“皇上,元朝人户分为三等,分别是民、军、匠,太祖皇帝建国后,承袭元制。除民籍外,军籍、匠籍都不能出仕,亦不能擅自脱离原籍。我朝匠籍,据微臣所知,约有十四万人,他们世代承袭,不准分户,若是京城匠户。则归军器局管辖,若是地方匠户,则归各地都司卫所管辖。另外,各地地方匠户,每过三年,都要到京城中服役三月。称为轮班,后来嘉靖皇帝看匠户逃亡者太多,故恩赐地方匠户,可以缴银代替轮班,所以其实现在已经没有地方匠户来京了。皇上刚才说的召各地匠户进京,恐怕还要额外许之以利才行。”

“怎么?莫非他们以前来京轮班,朝廷没有给他们薪俸么?”

“回皇上,没有。”

殷正茂说得干脆,万历听得心惊,不由得看了看身后的这些匠户。问道:“朕问你们。你们平时养家,靠的是什么?”

“皇上。”一个匠户说道:“小民每月可向工部领米十一斗、盐半斤。”

“每个匠户都是这十一斗米么?”

“是的皇上。”

“那如果你育有三子,又不能分户,整个家还是只领这十一斗米么?”

匠户说道:“如果……如果一户超过四口,小民将多出来的孩儿卖于他人就是……”

万历大为惊讶,想不到匠户的生活这么穷困,竟然要沦落到卖儿卖女地地步。万历看了看戚继光、殷正茂等人,发现他们也在看着自己,似乎想看看自己是作何反应。

“传朕旨意,”万历缓缓说道:“匠籍既然是元朝所制,又使匠户困苦,让其不能用心,那又留之何用?即日起,废除匠籍限制,全国匠户,可以转为民籍,可以分户,可以出仕,但是为了不使能工巧匠流失,以后凡是留匠籍者,朝廷给予的禄米一律加倍,并且要按其家属多寡加以补给。匠户可以担任军器局官吏,由工部按其手艺择优选任,所有地匠户,依然是世袭制度,子承父荫,莫要使手艺失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