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重生 > 第七十七章:皇帝亲耕

第七十七章:皇帝亲耕(1/2)

目录
好书推荐: 倾寻天籁 一夜倾城 重掌洪荒三界 凤皇 少林门徒 女神之耶路撒冷 无敌浪子 神雕惊雷 本宫不在线 修真之风流才子

()万历没有坐车舆,而是选择步行,以表示自己对亲耕的重视,随便也可以看看风景,围观的百姓们一眼就看到一大堆的红甲卫兵、素衣宫女、青衣太监之中,有一位年轻男子头带金冠,身穿明黄sè龙袍,十分显眼,不是当今天子是谁?他们纷纷下跪,口中杂乱无章地喊着各种叩语。

一个鸿胪寺官员喊道:“起——”,百姓方才稀稀拉拉地站起来,眼中依然目不转睛地看着万历,街上除了钟鼓司的礼乐声外,基本没人有空说话。

万历见到无数百姓朝自己下跪,睁大着眼睛望着自己,心中有种别样的感觉,以往视察神机营等,都是从东安门出去,身穿武弁服,不是骑马就是坐车舆,哪有过这么多百姓围观?这种感觉跟平时看着大臣们在大殿上跪拜有所不同,大臣们毕竟都是熟人,拜啊拜啊就习惯了,搞得后来经常有大臣刚要下跪,万历就条件发shè般喊道“爱卿请起”,弄得那位大臣站也不是,跪也不是……万历骨子里是一个现代普通人的心理,没有古人那种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突然看到千百个陌生人向自己跪拜,着实有点承担不起的感觉,心想这些百姓未来的命运有很大一部分是掌握在自己一个人手中,他们为什么要向自己下跪?恐怕就是因为自己手中掌有这个权力,自己既然当了他们的皇帝,就要承担起自己应有的使命,只要能让这大明七千万子民过上好ri子,自己一个人再苦再累,又算得了什么?

万历见百姓装饰,较之自己登基初年已经有所变化,男子不再是清一sè的头戴网巾、身穿青布长衣,女子也不再是只穿褙子、比甲,不少人穿起了丝帛衣,戴了金线巾,显得闪光锦绮,颇有些时装的味道。万历以前在现代看古装剧,剧中的主角一律是衣着光鲜,一看就是主角,路边的行人一身土气,一看就是配角,可能是剧组没有钱买那么多古装吧,现在万历看到的情景,则很像是一个人人都是主角的场景。这一切恐怕都是自己开海重商、取消商人服饰限制造成的结果,也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看到百姓们望着自己,万历有意要跟他们挥挥手、打打招呼,又觉得不妥,只好这样大眼瞪小眼地走了过去。百姓们都知道,天子往南郊,无非就是去天坛或地坛举行祭祀大礼,路程并不远,他们哪里肯离开,等仪仗一过,卫兵们收了队,他们又远远地跟在了后面。万历到达先农坛时,后面竟浩浩荡荡地跟了万余人。

先农坛坐落于京城外南郊,与东边的天坛对称,遥相呼应。这里除了举行祭祀大典外,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作为皇帝亲耕的地方。跟天坛的高大宏伟不同,先农坛不过是几座不大的房子,外加一个观耕台、一片空地而已。

看到皇上来临,守候已久的顺天府尹高启愚等人迎了上来,跪拜道:“微臣叩见皇上。”

“爱卿请起,”万历说道:“都准备好了吗?”

“回皇上,都准备好了,请皇上入俱服殿更衣。”

万历在他们指引下,进入了一间小殿,换上了一套专门用于皇帝亲耕的礼服,居然还是黄sè的,为了耕作方便,这套耕服的裤腿袍角都被收紧,大小正合身,也不知道是这次为自己特制的,还是前朝留下来的。

万历穿了耕服出来,率领群臣来到了几亩田地前,田亩中早已站了三十多位老农,他们是顺天府尹高启愚从宛平县农户中挑选出来的,事先经过了专门的礼仪培训,在他们身旁,另有一些教坊司优伶装扮成风、雷、土、雨诸位神仙,田边还有一些农家小孩也打扮成农夫农妇的模样,口中唱着歌颂太平的童谣。

“诸位爱卿,”万历回头,对百官说道:“这里原本是一亩三分地,朕已叫高爱卿运来沃土,扩为两亩,朕亲耕,你们也别闲着,朕耕一亩,你们耕另外一亩,爱卿们意下如何?”

群臣们闻言颇有些尴尬,自己都还穿着朝服呢,怎么耕田?不过能与天子同耕,不能不说是一种荣幸,何况这亲耕仪式大家都很清楚,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申时行率先说道:“皇上亲耕,臣等岂能旁观,臣愿带头耕田,以体恤农人疾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