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重生 > 第七十三章:自谋生路

第七十三章:自谋生路(1/2)

目录
好书推荐: 倾寻天籁 一夜倾城 重掌洪荒三界 凤皇 少林门徒 女神之耶路撒冷 无敌浪子 神雕惊雷 本宫不在线 修真之风流才子

()申时行问道:“皇上莫非是要朝廷出面干涉?民间土地买卖,虽然不合律法,但多年来已成定制,此时若加以干涉,恐怕有苛政之嫌啊。”

万历笑道:“不是的,朕也知道不能这么做。不过,我们以前只把限制土地兼并的目光放在农户身上,变着法儿想让农户不挨饿,却从没有想过从地主富豪身上着手。朕以为,虽然我们没有办法阻止农户卖田、也没有办法阻止地主买田,但我们却有办法限制地主买多少田。

天下士人为国效命,朕自然应该给予他们应得的恩赐,但这恩赐应当分成等次。如果一个人既没有功名,祖上也没留下什么地产,只凭着自己投机倒把、钻钻空子,就拥有了大把大把的土地,朝廷又必须加以保护,那么他和王公贵族们有何区别?这样岂不是在淡化皇恩?如果朕不加以制止,以后人人都竞相效仿,重商轻士,到时该如何了得?

所以朝廷应当颁布诏令,凡我朝士人,按照品阶高低,各自享有不同的田亩总数,功名不够,不得超过自己那一品阶的限制;凡天下商人、地主、富户,如果没有祖上恩荫,如果不是士人身份,本不应享有大量土地,但念及我朝祖制,他们可以捐钱买爵,有多少地,就要按照与土地数目对应的爵位俸禄,交上相应数目的钱两,一年上缴一次。

比如一个奉议大夫,论品阶是正五品,朝廷恩准他最大可以拥有三百亩田,但他不能超过这个数,这样,其他的地主富贾就无法将土地诡寄到他名下;而比如有一个商人,用他多年的积蓄购置了三百亩田,如果这些积蓄是他合法经商所得,朝廷不会加以制止,但是为了彰显皇恩、与士人区分,他还必须按照奉议大夫的年俸,每年上缴一定的捐银,只要此银不断,朝廷就负责一直保护他的田地,但倘若他隔年又要买一百亩田,那就必须按照上一级的朝列大夫俸禄交银。

总之,不管是士人还是地主商贾,只要他们拥有的田亩数超过了功名或捐银的限制,就必须捐上更多的钱两,土地越多,捐得越多,如此一来,就可以有效抑制土地兼并。而朝廷多了这些捐银,在太平年份,将专门用以扶助农桑、兴修水利;一到灾年,又可用于救济百姓,也可用于发放以工代赈的工钱。农户和佃农们平时耕作的辛劳所得,这个时候,又回馈到了他们身上。

这就是朕的一些想法,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皇上滔滔不绝地说了这么长的一段话,百官们都有些惊讶,事实上除了开国的太祖、永乐二帝外,明朝皇帝一般都是听听大臣的奏言、做做批解而已,哪有像万历这样事无巨细,准备自己颁布新政的?

不少大臣们心中本来早已准备好一番说辞,只要皇上一说要对付土地兼并,自己就要出面阻止,但是现在皇上绕了一个弯,不对他们士大夫的特权下手,而是让地主、商人捐银,反过来是要维护士大夫的名誉和权利,是要预防“重商轻士”之风……他们都听得一愣一楞的。

大臣们知道,现在的确是有重商轻士之风,一个商人只要有钱,轻易就可以获得大量的土地,不少江南富贾竟是达到了几十万亩,既然不读书也可以出人头地,不当官也能拥有地位,人们又何必去碰那些枯燥的四书五经呢?现在皇上要提高士人地位,抑制这顾风气,他们心中是一百个愿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