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横生枝节(1/2)
()张四维准备收手的想法只跟王崇古说过,朱衡、王世贞等人并不知情,现在事情紧急,张四维也顾不得那许多了,说道:
“实不相瞒,四维已经觉得事不可为,朱尚书,昨天在贵府相议之事本来并无不妥,只是皇上为何偏偏现在才宣我们入宫听诏?为何偏偏在有人弹劾王御使之后?这次进宫,恐怕不是要下旨清查张居正,而是要降罪于王御使等人……”
“子维你这是说的什么话,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更要依计而行,”朱衡瞪着眼睛说道:“王御使和杨大人为我们出头,可能要就此获罪,莫非你是想要现在收手置他们于不顾么?”
王世贞此刻就在他们身边,听了他们的话,脸sè就有些不快,他说道:“张尚书难道是不相信下官?那份遗言士贞自信伪造的天衣无缝,皇上他登基伊始,高拱就被贬离朝,根本就没有接触过他的书信,又如何能辨别真伪?”
张四维一时为之语塞,只好看着王崇古,希望他这个舅舅能明白他的意思,不料王崇古说道:“王御使说的没错,我经常跟边关将士说,行军打仗,最忌讳的就是战败之时临阵脱逃,这官场也一样,况且现在胜负未分,四维实在太过小心了!”
王世贞接道:“这次也并非是为我和杨大人,实际上我们几个获罪事小,将来张居正归朝,仍旧要擅权自专、倒行逆施,到那时,事情就不可挽回了。”
“子维,皇上宣诏,不可怠慢,快随我们一同入宫吧。”朱衡说道。
连舅舅都那样说了,张四维还能说些什么,他暗叹了一口气,正要随朱衡前往,心中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于是回道:“既如此,你们先行一步,我回去换条袍带,随后就来。”
朱衡等人不疑有他,拱了拱手,转身先行离去。
张四维望着他们的背影,站在吏部大堂门口犹豫一阵,终于是下定决心,折回屋内。
……
朱衡等人到了午门前时,见文武百官已经来了大半,一些路程较远的衙门如詹事府的官员估计还在路上,即将陆续到达。
六部五品以上官员,包括尚书、侍郎、郎中和员外郎,每部有十数人,六部加起来接近百人。九卿指督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太常寺、詹事府、鸿胪寺、国子监等,每卿的五品以上官员各五人至二十人不等,加起来有一百余人。除此之外,这次一同进宫听诏的,还有六科给事中们,他们的品级低微,就算是职位最高的都给事中,也不过是正七品,所有的都给事中、给事中加起来,共五十八人。
朱衡他们又等了一会,张四维也到了,六部九卿所有官员都已到齐,洋洋洒洒近三百人,他们聚集在了午门前,一边等着圣旨,一边三五成群地议论着什么。
一个太监从午门前走出,朗声喊道:“皇上有旨,诸位大臣请至皇极门——”
百官们相互礼让了一番,按照品级高低定了先后顺序,大臣们一路迤逦而行,过了金水桥,来到了皇极门前。
明朝自古有“御门听政”的传统,这个“门”指的就是皇极门,不过对万历朝来说,在这里接见大臣和颁布诏令,还是第一次。皇极门是外廷正门,相对于内廷正门乾清门来说,乾清门只有一层,而皇极门则是两层,它长十八丈、宽十丈,是皇宫中建造规格最高的门。门前的汉白玉基座下,立着一对四米高的铜狮,也是皇宫铜狮中最大的一对,它们左雌右雄,威武凶悍,圆瞪着双目,望着皇极广场上的大臣们,似乎在提醒着眼前的臣子们,莫要忘却了皇家的威严。
丹墀两旁,大臣们已经排好了队列,相对而立,不久,几个鸿胪寺官员出现在皇极门下,指点着太监们布置好了御椅,又过了一会,万历在仪仗队簇拥下,从皇极门内走出,坐上了御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