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宣诏(1/2)
()两人正在乾清门前胡思乱想的时候,司礼监秉笔太监谭洪捧着一叠奏章,从景运门出来,远远地看见乾清门前白玉栏上,竟有两人坐在栏杆上。他年纪大眼神不好,以为是两个小太监,不由得心中大惊,暗道这成何体统,正准备过去斥责几句,但走的近了,却分明看到其中一人身着黄袍,能在宫中用这个颜sè的,不是当今皇上还能有谁……
谭洪走到距离万历百米远的地方,犹豫着不敢再往前走,林庆发现了他后大为尴尬,忙从白玉栏上下来,对万历轻声说道:“皇上,谭太监来了。”
万历一看,可能是由于事情紧急,旁边恰好没有小太监使唤,谭洪亲自捧着一大叠奏章,正累得气喘吁吁,这种场景下,他又不敢靠近皇上,又不敢把奏章放在地上,也是难为他了。
万历自然不好意思再待下去,他带了林庆返回乾清宫中,不一会儿,潭洪就到了。潭洪将奏章小心放在案桌上,缓了缓气,说道:“皇上,这是今天的奏章。”
“全是蓝封的?”万历看这一大叠奏章,全部套着蓝sè封面,按照他与司礼监的约定,他知道这些奏章全部出自言官之手。
万历不过是自言自语而已,但潭洪哪敢不回答,他回道:“是的,皇上。”
“恩,你退下吧。”
万历一份一份地翻开奏章,发现全部都是弹劾杨巍、王世贞那一党人的:
兵科都给事中曾绍鹏上疏,弹劾王世贞身为都察院右都御使,利用职权,诬造张大学士与楚王勾结一事。经查,张大学士回到江陵之后,守孝三月,一步也未离开家门,更未与藩王府有书信往来,既如此无凭无据,何来勾结楚王?至于起兵谋反直捣京师一说,更是荒诞不经。王御使诬陷亲王和多名朝廷大员,知法犯法,理应罪加一等。奏章末尾,还附上了很多公文:有荆州按察司多名官员的亲笔,证明了张大学士确实不曾出过江陵家门;有汉阳等地的驿站驿丞作出证明,根本就没有张大学士的信件去过武昌。
都察院监察御使江广龙上疏,弹劾通政使司通政使杨巍,弹劾的理由非常惊人:辽王妻妾王湘玲,本来发派到京中教坊司,某天被杨巍无意中看到,于是买通了教坊司奉銮,将王湘玲替出,带回府中,表面是可怜其遭遇,实际上王湘玲在杨府如同小妾一般,两人早已行了苟且之事。在这种背景下,王氏的供词如何可信?杨巍欺君罔上,罪无可恕。
兵科给事中杨卿上疏,弹劾吏科都给事中葛缙,说他前ri弹劾张大学士生活奢侈,行为不检,但他自己在任顺天府通判时,大肆收取贿赂,现在在其家中,有一幅玳瑁珠玉屏风,价值百余金,是隆庆六年天津某富商所赠。他受贿以后,私自为该富商包庇罪行,目无王法,奏章末尾亦附上了当年那天津富商所犯罪证……
……
万历饶有兴致地看着这些奏章,心中暗道:锦衣卫的情报网果然了得,朝中大臣,几乎人人都有把柄在锦衣卫手中,这次枪打出头鸟,很多言官御使将纷纷下马,不知道以后的言官会不会有所忌惮?不过……纵观明朝上下近三百年,无数的言官因为弹劾失败,或被廷杖打死、打残,或被停职、流放,至于削俸降级者更是不计其数,但是,他们从没有停止过行使自己的职责,不止是针砭时弊、弹劾大臣,他们还锲而不舍地骂皇帝,从宣宗骂到嘉靖,从嘉靖骂到万历……只要能青史留名,死?他们什么时候怕过?但是尽管如此,万历的印象中,明朝皇帝从来没有下令杀过言官,这要是在那个写错一个字都要满门抄斩的清朝,简直就是不可思议。
想到这儿,万历突然冷笑了一声:清朝?不会再有了。
“林庆,宣六部九卿凡五品以上官员、各科给事中进宫听诏!”
“是!皇上!”听到自己有事情可以做,林庆向来是很积极的,他小跑出殿,拉长了声音唱道:
“有旨,宣六部九卿凡五品以上官员、各科给事中进宫听诏——”他话音一落,白玉栏上另一名太监接道:“有旨,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