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宁夏边境(2/2)
邹把总叹了口气,说道:“他已经死了。”
沈炜蹲下身,仔细地查看那支箭,像是发现了什么,他突然把箭拔了出来,看了下箭尖,脸sè一变,大声道:“是鞑靼!”
“将军,前面来了支军队!”城楼上的士兵喊道。
沈炜等人连忙上了城楼,看到正西方向,黑压压地来了一大队人马。沈炜喊道:“思杰,你去通知北城徐把总,让他加强戒备,老邹,让士兵们都上城来,准备应战。”
“是!”两人领了命,跑下城楼。
沈炜抽出佩刀,手中握紧了刀柄,今年蒙古没有扰边,他正感到奇怪,没想到他们选择这个时候来掠夺。往年蒙古骑兵都从北边下来,今年居然是从西边来的,难道宁夏卫已经失守?
沈炜没有再细想下去,因为他很快发现,城外正在赶来的人马,不是蒙古人。
这队人马人数很多,约有五千,但除了前头有数百骑兵外,后面的却全是步兵,因此速度很慢,显然不是蒙古人。众所周知,蒙古骑兵之所以能使大明边境两百年不得安宁,靠的就是骑兵那来去如风的速度,如果换成了步兵,就是找死。
邹把总很快带着数百士兵上了城楼,城楼上站满了士兵,个个剑拔弩张,紧张地看着前方。
这支奇怪的军队终于来到了城门前,沈炜他们看清楚了,这是大明的军队。不过,有些不同的是,他们的甲胄款式却跟官兵不同,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戴头盔。
“是土兵。”邹把总轻声道。
沈炜点了点头,土兵是明朝边关的特sè,卫所士兵多数战斗力低下,朝廷为了能抵抗外敌,一般都默认当地有名望的将军组建自己的私人军队,官兵们称他们为土兵,他们往往比官兵更骁勇善战,闻名遐迩的戚家军其实就是一支土军。
土军中出来几骑,到了城门下,高喊道:“我们是刘将军的部队,得知鞑靼来犯,特来协防,快开城门!”
沈炜皱起了眉头,对邹把总说道:“刘东旸?他来干什么?”宁夏的土兵军队不多,他们一说刘将军,沈炜就认了出来。
“我是花马池守备沈炜,奉命守城,没有上头的命令,一律不得开城门。”沈炜喊道。
“我们有柳总兵的调令!”一个骑兵手里高举着一纸公文,在城下喊道。
邹把总听了,命人拿来一个篮子,用绳索吊下城去,等那骑兵放上了公文,再钓了上来。沈炜接过文书仔细一看,果然是宁夏总兵柳启仁的调令,虽然想不通为什么蒙古兵未到,援兵却先来了,但他还是把刀收入鞘中,摆了摆手,说道:“开门。”
木栓抽动的声音响起,城门被缓缓打开,门外的数百骑兵们纷纷靠近城门,队形杂乱而随意,仿佛一群远来的旅人,急着要进城喝口水、吃顿饱饭,然后再美美地睡上一觉。
沈炜突然发现,这些看起来动作随意的骑兵们,他们的表情看起来却并轻松,有的还经常往城楼上看,似乎有点紧张,城门开始打开的时候,不少骑兵的右手不经意地放到了左侧腰间……多年兵戎生涯养成的直觉惊醒了沈炜,他猛地抽出刀来,大喊:“有诈!!!关城门!”
本城守军听到首领惊呼,一时之间反应不过来,愣在当地。城门外的骑兵们却一起大喝着,策马冲向城门,开门的士兵想要再关门已经来不及了,城门一下子被冲开,数百名骑兵率先冲进城来,后面绵延不断地跟着无数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