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章 东陵大盗(1/2)
[正文]
------------
这帮人聚在一起是要盗墓倒斗,这即便是傻子也能看得明白,令正南一时还是搞不清楚的是,他们到底选定了什么目标,竟要如此大费周章,集结了这么多人的在此密谋?不过他的这个疑问很快就被解开,在议妥了分赃计划后,众人就开始讨论起了具体的行动方案。
说是讨论,实际上还是由那老妪发号施令,她命众人明天一早就乔装打扮兵分六路混出城去,一路上尽力避人耳目,三天后在遵化马兰峪镇重新集结,然后再相时而动。
“鉴于这次行动情况特殊,非要在你们当中找个能挑大梁的人出来协调行事,老妇才疏学浅,姑且推荐孙大帅担此重任,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正南心想原来父亲跟随的大帅姓孙,不知道为何竟会得到那老妪的垂青,要是仅凭刚才的表现而论资排辈的话,恐怕轮也轮不到他,肯定没人会服帖地接受他的统领,看来在众人当中又要爆发新一阵争论了。
可出乎正南意料的是,包括于三刀在内,竟没有一个人提出反对的意见。石原中佐更是点点头道:
“孙大帅该是我们当中最合适的人选了,毕竟轻车熟路,办起事来也不至于没有头绪。不过,我建议不要太过招摇,毕竟时代不同了,不能再像上次那样,搞出那么大的动静……”
“诸位抬举,我孙某人却之不恭了——”孙大帅起身对着众人一抱拳道,“不过放心,这次我只会带身后这些兄弟前往,毕竟现在京津地区已经不在孙某人的控制之下,自然会加倍小心的。不瞒各位说,上次那单买卖兄弟我真是亏了,折损了不少人马,可到最后也没捞到任何好处,还搞得满城风雨,若不是花了不少钱去上下活动,兄弟我这颗脑袋早就搬家了。这次与其说是图财,倒不如说是我孙奎元要出口恶气,能有各位行家里手的帮衬,老子就不信,敲不开那皇帝老儿的棺木……”
孙大帅在前面说得吐沫横飞,正南在后面听得心惊胆寒——原来这帮家伙是在打清东陵的主意,难怪把会合地点顶在遵化境内了。孙大帅自称孙奎元,如果没记错的话,这个名字的主人在历史上可是响当当的人物,只不过一般人都会把他另外一个名字前加上一个定语加以诠释,那就是东陵大盗孙殿英。
没错,孙奎元字殿英,亦即一九二八年率军盗取清东陵的那个人。当初父亲流落在南方时,韩四就是打着孙殿英的旗号招揽他的,虽然这在父亲的rì记中有过记载,不过正南读到此处时当时并未当真,还以为是那韩四招摇撞骗之举,没想到时过境迁,已经到了一九四五年了,这个堪称中国最有名望的盗墓贼,竟然又再次现身在一次盗取清东陵的密谋中,说出来,恐怕没有任何人会轻易相信。
正南进而想到,眼下发生的这段历史,在后世中并未见诸于任何史籍甚至传言当中,以此看来,他们的计划大概是并未最终执行!但听孙殿英刚才的话似乎另有隐情,谁人不知他在二八年的时候发开了裕陵和定西陵两座陵墓,所得财宝甚具,至于后来事情败露,虽然为世人所诟病,却凭借墓中所获古董大施贿赂,以致在军界屹立不倒十数载,甚至在有了投降rì本人的经历后,竟还能在抗战胜利后成功“返正”,摇身一变,再次成为统帅千军的一军之长呢!
可按照他刚才的意思,好像那次盗掘清东陵的行动并不顺利,所获也不如外界传言的那般丰富,这倒让人大感意外了。正南见惯了哭穷的富人,但依据孙殿英的个xìng推测他应该并这样做的无道理,此时当着一干英雄,正是需要吹嘘“老子当年怎样怎样”的时候,可他却大倒苦水,与被他盗掘的皇家陵寝相比,反而成了受害人一般。
难道其中真的另有隐情?正因为孙殿英在第一次盗掘皇陵时吃了大亏,才迫使他参与到这次筹划当中的?这倒是个合理的推论,只不过与史上记载的大相径庭。说来说去,看来孙殿英是打定了主意地要做这个“魁首”了,只不过这些人里没有一个是善茬,驾驭起来肯定大有难度,是福是祸,还未可知啊!
对于正南来说,最好的结果莫过于在还未成行前,这个团队就早早地分崩离析,这样父亲就少了份涉险的可能,而自己也可以适时地与他沟通,一叙父子之情了。问题是既然写魔们为他安排此行,肯定是早就筹划好了,按照常理推断,事情也不会如他所愿般的发展,至少遵化之行是避无可避,更要命的是自己现在还只是个旁观者的身份,甚至无法凭借自己的言行来对任何事情构成任何影响,又如何能达到邪魔们让他适时帮助父亲的要求?
一想到这里,正南就觉得头大,忽闻尼姑开口道:“世上的事皆不容易,唯有知难而进才能享他人所不能享。倒退三五个月,假设没有我们的存在,想想你会在做什么?无非是与那般俗人别无二致,烂在你那个店里毫无作为罢了,而现今时来运转,竟能够时空逆转,更别提跟这一般堪称传奇的人物同行这样的荣誉了。要知道,在你们的世界里,能够有这样匪夷所思的经历的,只用你的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