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龙出南方(1/1)
() 1999年9月0rì,南方的天气一如往时的艳阳高照,知了还在树上拼命的比哪个喝得高声,丝毫没有快要进入秋天的意思,这一天对于18岁的陆萌祖来说是一个值得记一生的rì子,这一天既不是什么重大节rì,也不是哪个名流的生辰,之所以说它重要,是因为陆萌祖要离开土生土长的家乡到省城找工作的rì子。
陆天祥故乡在南方的桂省距离省府桂市以西300公里的十万山县,县名是以县中有十万大山而冠名,据说这县名的来历还有一段传说,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两个赌徒,有一天两个人在赌场里把所有的钱都赌输光了,无聊之下就赌当时十万县是不是真有十万座山,一个说没有,一个说有,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就一起去问县里公认的智者,(智者姓名待考)。智者在揪断了无数根胡子,查找了当地所有的古书均无法得出县里山头的数目,自觉大失面子,钻牛角尖脾气一上来,为了得到准确的答案,愤然变卖所有家产,聘请100身强体壮的闲汉,专门将全县的山都数了一遍,历时十年终于在智者病重弥留之际得出十万余山之数,当时地方官有感于智者的这种坚持真理的jīng神,上书皇帝请求将县名永久变更为十万山县。十万山县四面环山,方圆四十平方公里,有山十万余,近看是山,远看还是山,山中珍稀树木不计其数,合抱不过之树举目可见。山与山之间间或有些小平原,当地人民以前多以种田为生,闲时上山打点猎物,经验丰富的猎户经常打回一些野猪,野鸡,野兔,野猫......
陆萌祖的家是一个离十万县县城十余公里的小山村,也算是比较接近县城的一个地方,但他家所在的小乡村却是个名符其实的小山村,村里的人以种水稻为生,地多的人种些甘蔗,村里三面围山,俗话说靠山吃山,平时没有农活,村里人时常带上猎枪走进林子寻找野味改善一下生活,也有些吃得劳苦的人会上山吹柴挑到县城里卖,后来成立了松香厂,夏天时可以割点松香来卖,不过都是很辛苦的活。
陆萌祖的祖上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好不容易到他这辈终于出了个层次比较高的文化人,其实以他高中的文化水平在如今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的时代也不算什么,可在他的村里,他算是比较有文化的了,村里还是有很多人写不出自己的名字的,再加上他每逢chūn节来临,凭着一手漂亮的正楷毛笔字,热心的帮左邻右舍写写chūn联。能写chūn联,在村里老人的眼里可是了不得的大本事,要放在以前那可都是有功名的秀才才能干的事。
用村里人的话说,这里的人的文化都不多,.陆家出了个读书人,羡慕者有之,妒忌之也不少,村里人大多目光短浅,大部人都喜欢安于现状。虽然村里人对陆家出了个读书人都表现出欣喜的样子,可谁又知道在私底下不知有多少人希望陆萌祖读不下书,考不上大学,回来大家一起种田,枪打出头鸟,容不得有个鹤立鸡众的在哪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更有好事者撺掇陆萌祖的父母不要供他去读书了,为了说服他父母,好事者举出了许多生动的事例:有说像你家老二(陆萌祖排行第二)这么大的年纪的好多都娶妻生子了,还赚了不少钱;有说邻村有个读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最后只好回来种田,种的田也不见得比别人高产……风言风语不可胜数。这些类似的话说多了,家里的人也有了不同的分化,真应了那句话”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先是陆萌祖的大哥大嫂动摇了,接着是他母亲的支持力度也下降了,好在他父亲陆青山——个六十年代的初中毕业生(在当时是了不得的文化人)力排众议,说什么也不让陆萌祖再走他当年的老路子,当着家里所有人的面,指天画地发誓,只要陆萌祖能考上大学,就算出国留学,他就是披荆斩棘,砸锅卖铁,也要供他读书到毕业。听到老爹的保证,陆萌祖心里感动不已,那一刻一种莫名的感动在他的心里燃烧着,他在心里默默的发誓,将来一定要赚足够多的钱,让父母亲过上村里人都羡慕的rì子,让那些rì交短浅之辈闭上他们的鸟嘴,人们大多都歌颂母亲的伟大,可是父亲对儿女无私的爱以及对子女的cāo劳也是难以用贴切的语言描述得清楚的。
并不是家里所有人都支持陆萌祖,大哥陆萌宗就是另一种想法了,人本xìng都是自私的在陆萌宗的身上就表现得淋漓尽致,陆萌宗比他大五岁农民的儿女早成家,在他二十岁那年就成家了。陆萌宗在婚前并不是一个计较的人,可是婚后在大嫂严氏床上chuang下冷风暖风频吹之下,慢慢的陆萌宗对陆萌祖冷漠了,具体表现是对他继续读书不再持支持态度,结婚后平时干活也懒了很多,用严氏的话说,干死干活,也是为了别人,何必那么认真,还不如省点力气晚上侍候老娘。大哥大嫂的这种迹象越来越明显,终于在一声叹息中,陆青山同意了大哥大嫂分家的请求。姐姐陆小霞出嫁后也很少回家,陆小霞是嫁到十里外的一个相对富裕的村里的,姐夫家早早就盖了个三层的砖瓦房,据说是那个村里比较有钱的人,出嫁前与陆萌祖的交情还可以。谁知出嫁后,是女嫁十八变,还记得初三那年的冬天,那个学期,家里实在凑不出学费了,于是便去向姐姐家借,那年的冬天很冷,北风呼呼的吹着,地上结着冻箱,陆萌祖穿着一双露出两个脚指头的布鞋,着脖子饥肠辘辘缩来到姐姐家的时候,不仅姐姐的夫家的家人用看乞丐的眼光打量着陆萌祖,连一向对他关爱的姐姐也是一副陌生人的表情,让他心痛不已,当向他们借钱时,姐夫家的人都在哭穷,心地单纯的陆萌祖反而不好意思起来,那天晚上,陆萌祖起来小便,听到姐夫对姐姐说,你家怎么还那么穷,不要以为我们这里是种钱的,以后不要去你们家了。这时姐姐说今天看到小二就心烦,我已经帮他们不少了,接着姐夫又说,明天把家里那三千块拿去存吧,免得你心肠软又借给别人了。听到他们的对话,陆萌祖才深刻体会到了“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这句话的意思。有着强烈自尊心的他第二天一早就回家了,同时也在心里下决心,以后要让姐夫家后悔。
父亲陆青山已经六十多岁了,这个年纪放在城市里应该是个享清福的年纪了,因为陆萌祖的原因,陆青山还得继续劳作,经过长年田间劳作的陆青山尽显老迈之sè,满头白发,脸上皱纹纵横交错,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了十几年,有一次陆青山去校里看陆萌祖,同学还以为是他的爷爷。陆萌祖忘不了每一次回家拿生活费或是拿钱交费时的情景,他的心一次次被刺痛,看着rì益衰老的父母,他都觉得对不起他们,每次回到学校,他都更加努力学习,别人玩的时候,他也在争夺秒的复习功课。他多么希望时间过得快点,每天晚上睡下去,都希望明天起来就能工作赚钱了。
陆萌祖从小学起就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先天智力超群,再加上后天的努力,因此学习成绩一直稳居班内第一名,这让与他同班同校的同学恼火不已,因为你学习成绩再好也只能做千年老二。陆萌祖也不是个书呆子,小时就喜欢练毛笔字,一手狂草,一手正楷,两种不同风格的书写,他都能拿得起放得下,在校内甚至是县里,市里的书画比赛中多次获得一等奖,用平时极少许人的中学校长卢校长——个书法爱好者的话来说陆萌祖的正楷字刚正不啊,沧劲有力,让观者为之jīng神一震,似觉有无尽力量从心底迸发出来,而草书又是另一种风格,不拘泥做作,出笔如行云流水,似风卷残云,一气呵成,略带名家风范,稍加时rì,定能独树一帜。家中的贫穷不能减少陆萌祖对各类书籍趣闻的喜爱,学校的图书室,县里的图书馆都曾留过他无数的足迹。早熟的他,智力超群的他早就认识到以后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得有积累,知识的积累,他的同学,他的老师只知他好学,只知他是个全校勤奋的学生,却不知他有个小秘密,那就是,在学校学的东西,他只是在上课或是在自习时间复习,课余时间则是广猎群书,不说经史子集全通,但凡新奇的事物他都要研究一番。他的好朋友很少,唯一一个好友也就是同村的陈锋也在升高中时因为考不上高中而选择了去参军。学校里的人都认为,陆萌祖是勤奋才会有这么好成绩,老师也把他当做勤能补拙的典范教育着学生,学生家长里也流传“生子当如陆萌祖”。不过他们都错了,光勤奋的人,如果没有一点天资也是如教母猪上树的,没有一点天分能写这么好的字吗,勤奋的人能写得出好字,但不一定能写出有灵xìng的字。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是因为有个很好的记忆力,不说过目不忘,看上一遍也能永久记下八成。
陆萌祖就读的中学是十万山县中学,十万县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在南海地区中经常出高考状元,十万山中学是县里最好的中学。陆萌祖是十万山中学高中实验班高三(一)班的学生,在高考前的几次摸底考中他的总分都稳居第一,拉开第二名多达五十分,这还是陆萌祖故事隐藏一点实力,不想太出风头的结果。这个成绩在往年的高考中可以考上全国任一所普招高校了。能考上重点大学是板上钉钉的事,如果说你表示怀疑,就算是jīng明的专业赌徒也会提重金来同你赌上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