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独闯丐帮(1/2)
() 慕容复深知,江湖争斗与决战战场其实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比如,情报的重要xìng。战场上如果掌握不了准确的情报,就是两眼一摸黑,容易吃败仗,搭上弟兄们的生命。而江湖上的角逐,也是需要准确的情报支持,才能料敌于先,先发制人,将对手困入自己的阵势。所以,慕容复平常经常花很多的时间在查阅情报,还请阿朱和阿碧这两个未婚妻来帮忙一起查阅。
拜之前公冶乾奠定的基础,和慕容夫人之后的悉心维护,慕容氏在各地布置了很多细作,这些细作定期将各门各派的情报送来。可以这么说,放眼整个武林,除了丐帮因为眼线多之外,没有哪个门派的情报收集能够比慕容世家更好。慕容复在这里,真是“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情报显示,乔峰一行人先到的是无锡。慕容复判断,丐帮帮主来苏州取道无锡,是因为那里的丐帮“大义分舵”,是距苏州最近的丐帮据点,一起同来的还有一些长老,可以说是尽起帮中的高手、jīng锐。
对慕容复来说,丐帮来的人再多也不足畏,眼下最可虑的事情就是乔峰的事件。慕容复前世的记忆中知道,按原著的叙述,乔峰将亲自赴江南来找自己查明真相,但是却在江南无锡遇到了全冠清、马夫人等人的谋反,他是契丹人的身份将被揭穿;与此同时,夏国的一品堂也来到江南,在江南展开一场龙争虎斗。眼下,夏国的头号对手从大宋朝变作摩尼汗国,所以他们应该无暇再派人来江南凑热闹。全冠清等人的yīn谋是蓄谋很长时间的,马大元的死只是揭开了帷幕,到时是必然爆发的,只是地点就未必是同一个地点了。这么看来乔峰的身份被揭穿只是时间问题了。
乔峰被揭穿身份后会怎样?根绝正常的逻辑,他首先会不相信这一结果,然后四处求证。在原著中有萧远山搞乱了整个过程,导致乔峰想找的证人总是提前被灭口,而在自己穿越后,萧远山的因素已经被排除了(至少在慕容复心中是这样认定)。那么,很难说发展下去会是什么样子了。万一被他知道带头大哥是谁,然后他必然顺藤摸瓜,就有可能会将线索引到慕容世家。
当然,自己如果刻意不见乔峰,而是带着家人直接回摩尼军中,相信乔峰办案的速度未必够快,在中原自己将不会再与他交手。等他明白过味来,慕容世家早就转移到云州了。现在,慕容复尽管已经身有震古烁今的内力修为,同时习练了几大绝技,但从内心对乔峰武功还是很忌惮的。他知道,乔峰毕竟是乔峰,是个武道的天才,而且为人机jǐng,不容易对付。自己一个人,公平对决,杀死乔峰并没有把握。暂时避开,可以作为一个对付乔峰的做法。
但,这个做法,是慕容复内心所不能接受的。如果慕容复因为在武功上没有必胜的把握,而刻意避战的话,将会对未来慕容复的内心深处留下畏惧的种子,极不利于慕容复的武学前景,也有损他作为一个武道求索者的自尊。
如果慕容复能先一步刺杀玄慈,也就是当年的代头大哥,问题就简单了,可刺杀玄慈的话难度太大,到少林寺去刺杀掌门,难度太大了,而且对对付乔峰意义不大,慕容复否定了这个做法。
现在只剩下了一个策略,既能对付乔峰,又有利于战局。慕容复一直想回战场,但不能这样带着家人回去,如果回去就要对摩尼军有所贡献。眼下,摩尼军受到了夏的牵制,也受阻于辽军的地形优势,难以前进。大宋的高太后一直对摩尼军灭辽的行动采取“坐山观虎斗”的态度,不会趁大辽的困境而破坏“潭渊之盟”,主动北伐。那么,如何打破战场的僵局呢?从云州到南京城是群山峻岭阻隔,善于野战的摩尼军正是受阻于不利的地形,而从大宋境内到南京是一马平川,如果自己从中原建立一支奇兵,突然北进,直捣南京,那么全力向西防守摩尼军的辽军必然难以防备。
尽管大宋并没有主动攻辽,江湖上的人未必没有进攻大辽、洗雪国耻的意愿,再经过乔峰事件的发酵,慕容复在其中甚至可以推波助澜一把,江湖人会被自己调动起来,为我所用。乔峰的身份一旦曝光,自己就利用中原人对契丹人的百年历史仇恨,凝聚起一支力量,再加以训练,就会成为一支有力的军队。从连云山寨的义军攻克云州的经验来看,作为一支突击敌军薄弱环节的奇兵,人数不是最重要的。如果南京一失,辽军必然溃败,大辽也就走到了尽头。上述战略成功的话,慕容复亲手实现大燕朝的复兴。
建立不世功业的念头在刺激着慕容复,促使他采取了行动。乔峰就算知道了自己是契丹人,又何妨?慕容复心中已经激发起了万丈豪情,正要与乔峰对决一番。南慕容对北乔峰,究竟谁更高一筹呢?
想那乔峰已经离开洛阳总舵有一段时间了,应该已经到了江南,虽然是来查案,但一个不好必然是变成了寻仇。自己要主动出击,把握主动,见机行事。如果一味在燕子坞等待的话,必然陷入被动。
有道是事不宜迟,慕容复计议停当,就将自己的策划向慕容夫人和阿朱阿碧简要说了一遍。她们都知道事态严重,慕容复的选择也是不得已,只是劝他一切谨慎。经过前次秦家寨的人sāo扰“听香水榭”的事件,慕容复特别提醒二位未婚妻从危险的外围据点搬进参合庄,有慕容夫人照应,万无一失。一旦慕容复回来,马上完婚。
慕容复从参合庄的庄丁中挑选了一些武功高的,骑着马作为自己的随从和助手,慕容复自己却凭借高超的轻功,舍马步行。江南乡间处处稻田桑地,水道陆路,纵横交叉,不比北方道路单纯。慕容复一马当先,只走旱路,不乘舟楫,见沟壑则越过,只听得风声呼呼,道旁树木纷纷从身边倒退而过,好不畅快!自从离开大理之后,慕容复经常用各种方法磨练自己的经脉,下了不小的苦。工夫不负苦心人,经过这一番锤炼,慕容复感觉自己的经脉能够容纳更多的北冥真气,再使用北冥神功的话应该不至于再陷入以往的险境。当然,为了以防万一,他已经将自己的真气又传输给了阿朱、阿碧一部分。一想到北冥神功的主旨就是积聚内力,现在还是因为这个北冥神功,内力却成了自己的负担,慕容复就忍不住苦笑。
一路无话,天sè刚黑,慕容复已离无锡甚近,其他骑马的随从还在后面很远的地方。由于早就知道路径,他不入城池,直接奔赴城外的一片杏子林,正是丐帮“大义分舵”所在地。他快步走近杏子林,只见左首路旁长草中人影一闪,一名丐帮弟子站了起来,瞧模样是要上来喝问。慕容复脚下加快,倏忽而过,直入林中。那丐帮弟子擦了擦眼睛,还疑心自己眼花,怎地忽然似乎有人,转眼间却又不见了。
慕容复在林中穿行,不多时,已经听到远方有人声,当即停下来静静倾听,只听得两个苍老的声音在对话:“智光大师德泽广初,无人不敬。但近十余年来早已不问江湖上事务。今rì佛驾光降,实是丐帮之福。在下感激不尽。”
“丐帮徐长老和太行山单判官联名折柬相召,老衲怎敢不来?天台山与无锡相距不远,两位信中又道,此事有关天下苍生气运,自当奉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