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故国悲凉玉殿秋 > 第三十二章金使入京

第三十二章金使入京(1/2)

目录
好书推荐: 秦皇武后 以梦遮魇 我定噬天 不灭修武 超越——界之旅 剑傲无双 一元世界 魔幻盛典之魔剑士传奇 梦生无恋 长生无双诀

() 暑热已退,秋风渐凉。这天,登州知州王师中的一封奏章,引起了徽宗的注意。奏章中说,有两名金国使者,从海上乘船已到达登州,请示可否送他们来京城。

徽宗心头大喜:来的可真及时,天助我也。原来,这几天,徽宗一直在和王黼商量,是不是应该向金国派遣使者,通报一下出兵北上之事?花费数年,建立起来的海上之盟,不能就此中断。

王黼看完奏章,也十分高兴,说:“陛下,女真能主动派来使者,的确是件好事。这说明,女真对海上之盟还是重视的。可令王师中速将金使送来京师,以弄清他们此来之目的。另外,还得把赵良嗣从河北宣抚司召回,由他接待比较妥当。”

徽宗点头赞成,提笔写下诏书,令赵良嗣马上回朝充馆伴使,起居郎檀棹充馆伴副使,做好迎接金国使者之准备。

金国使者是五月中旬派出的。那时,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正率军向西京进发。行军途中,忽闻童贯举兵百万北上,似乎要径取燕京。金太祖感到既惊讶又纳闷,大宋为何不派使者前来通报?难道变卦了?他隐隐有些担心。大宋原来承诺的岁币还能算数吗?

为摸清底细,遂派遣勃堇乌歇和高庆裔为正副使臣,前往大宋。

乌歇和高庆裔等一行人,离别金太祖,碾转到达辽东半岛,然后又乘船沿海上之路来到登州。行程漫长,费时三个多月。

九月三rì,乌歇和高庆裔一行到达汴京国门。赵良嗣和檀棹热情相迎,将他们接到班荆馆安歇。中使李琮和童师礼奉旨押赐御宴,早就在班荆馆以皇上的名义安排好了宴席。

班荆馆坐落在汴京北郊的陈桥驿,就是当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的那个小镇,离京城大约有四十里路。

班荆馆虽设在郊区,但馆舍建筑,食宿条件,服务水平,与设在京城的其他馆驿相差无几。

乌歇是女真人,长得高大魁梧,浓眉大眼,xìng格豪爽,他觉得这班荆馆很不错,青砖碧瓦,雕梁画栋,亭台楼榭,令他目不暇接。

但高庆裔对这样的安排不太满意。高庆裔是渤海人,长的细高白净,温文尔雅,他对大宋很熟悉,头脑也很jīng明,与赵良嗣算是老相识。前年chūn天,赵良嗣与金太祖在辽国上京谈判时,高庆裔任翻译。

高庆裔面sè不悦,他望着赵良嗣不解地问:“按照大宋旧例,北国来的使者,不是都安排在都亭驿吗?为何将我们安排在京城之外?”

都亭驿坐落在汴京城繁华之处,是汴京规模最大、条件最好、接待规格最高的国宾馆。以前,主要用来接待辽使。辽国使团人数众多,最多的一次,竟然来了六百多人。

赵良嗣微微一笑,谦和地回答说:“按照惯例,外国使者来大宋,首先要安排在班荆馆,以表示对来使的深厚情谊。这班荆二字是有来历的,高副使熟读经书,应该知道的。”

“班荆”二字,典出《左转》,讲的是楚国大夫伍举(伍子胥的祖父)与蔡声子二人的故事。班荆的字面之意是在地上铺开荆条,含义是朋友相遇,共坐一起,畅叙情谊。

高庆裔知道班荆的典故,但住在这班荆馆,离繁华的汴京城那么远,似乎有一种被冷落的感觉,心里一想,就很不痛快。

“皇帝此次派我们来,主要是想问一下,你们出兵进攻燕京,为什么不派使者去通告一声?贵朝之使,从前屡来本国,共议夹攻契丹,这已经载入国书。本国皇帝认为,中国是礼仪之邦,必不爽约。但是,忽然听说,贵朝派遣童贯任宣抚使,统大军,压燕境,竟迟迟不来通报我国,不知是何原因?难道又中辍了?故遣臣等来聘问。”

乌歇是个急xìng子,一见面就把来意说了个一清二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最强合成旅 唐功 惊涛落日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