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竞技 > 重生之娱乐王朝 > 中国电影大事记2

中国电影大事记2(1/2)

目录
好书推荐: 六道轮回魂卷 究极领域 重生之吴应熊传奇 笑傲星海 血洗长空 扶得起的阿斗 大唐腹黑录 盗走海洋的人 元始无极转身录 紫气冲霄

1954年

4月,周恩来总理在rì内瓦招待着名电影艺术家卓别林观看《梁山伯与祝英台》。

同月,文化部、全国科协在全国各大城市联合举办第一次全国科学教育影片展览。

6月,以王阑西为团长的中国电影工作者访苏代表团赴苏访问考察,回国后向**zhōng yāng呈报《电影工作者赴苏访问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学习苏联电影事业及其它体制建设经验的计划和措施。

上影厂摄制的惊险故事片《渡江侦察记》完成,上映后受到热烈欢迎。

1955年

1月,文化部电影局正式更名为国务院文化部电影事业管理局,王阑西任局长,陈荒煤、蔡楚生、司徒慧敏、王政新任副局长。

东北电影制片厂更名为长chūn电影制片厂(简称“长影”)。

科学教育制片厂更名为上海科学教育制片厂(简称“上科影”)。

4月,夏衍调任文化部任副部长,主管电影工作。

同月,电影局成立喜剧研究室,由长影导演吕班负责。

5月9rì,《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上放映,并于27rì在巴黎明星电影院正式上映。

长chūn电影制片厂摄制的《董存瑞》和《平原游击队》成为本年度最受欢迎的两部电影。

1956年

4月至10月,由蔡楚生、司徒慧敏等5人组成的中国电影工作者代表团赴法国、意大利、英国、南斯拉夫、瑞士、捷克等欧洲国家访问和考察电影事业。

5月,中国电影出版社在běi jīng成立,由陈荒煤任社长兼总编辑。

9月1rì,běi jīng电影学院举行建院开学典礼。该院由běi jīng电影学校改建,暂设导演、演员和摄影三个系。王阑西兼任院长,章泯、钟敬之、吴印咸、卢梦任副院长。

9月7rì,文化部任命高戈为电影局副局长,钱筱璋为zhōng yāng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厂长。

10月26rì至11月24rì,电影局召开制片厂厂长会议(即“舍饭寺会议”)。会议讨论如何落实“双百方针”和**北大会议jīng神,听取了蔡楚生等人赴欧考察汇报。会议决定对以苏联为模式建立的故事片厂的组织形式和领导方式进行重大改进,并提出“三自一中心”(自选题材、zì yóu组合、自负盈亏和以导演为中心)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方案。

11月,上海《文汇报》发起“为什么好的国产片这么少”的专题讨论。在近3个月的时间里,共发表讨论文章约50篇。老舍、孙瑜、吴永刚等着名作家、艺术家参加了讨论。

12月,《文艺报》第期发表钟惦菲撰写的“本刊评论员”短评《电影的锣鼓》,对《文汇报》讨论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总结,并尖锐批评了电影工作中的种种流弊。

同月,电影局发布《关于改进艺术片生产管理的暂行规定》,决定将剧本等的审查权限下放给制片厂。

《新局长到来之前》等新中国第一批喜剧片问世,其大多为讽刺xìng喜剧。

上影拍摄的新中国第一部彩sè故事片《祝福》完成。

《上甘岭》、《铁道游击队》的主题歌成为最受欢迎的电影插曲。

1957年

1月15rì,文化部党组向**zhōng yāng呈报《关于改进电影制片若干问题的报告》,提出对电影制片事业的组织形式和领导方式的改进方案。2月5rì,**zhōng yāng书记处讨论批准该报告。

1月,《电影技术》杂志在běi jīng创刊。

3月,广州电影制片厂正式动工兴建。1958年建成投产,改名为珠江电影制片厂,由陈冷任厂长,洪遒任副厂长。

4月1rì,根据文化部改进电影制片工作的方案,上海电影制片公司正式成立。袁文殊任总经理,蔡贲、林琳、张骏祥、瞿白音任副总经理。公司下辖江南电影制片厂(厂长应云卫,副厂长杨师愈、王力),海燕电影制片厂(厂长沈浮,副厂长徐桑楚),天马电影制片厂(厂长陈鲤庭,副厂长齐闻韶、王林谷),美术片厂(厂长特伟,副厂长严励),翻译片厂(厂长柯刚,副厂长陈叙一),技术供应厂(厂长何兆璋、副厂长马景源),以及乐团和演员剧团等。

4月11rì,文化部举行第一次优秀影片奖授奖大会,奖励1949—1955年的69部优秀影片和396位创作人员。来自全国(包括香港)的电影工作者约1400人参加了大会。

4月11rì至16rì,第二届中国电影工作者代表大会在běi jīng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共350人,夏梦等4位香港代表参加了大会。大会宣布成立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选出175位理事,并选举蔡楚生为主席,司徒慧敏、白杨、沙蒙为副主席,王人美、水华等人为主席团委员,汪洋为主席团秘书长。

4月14rì,*、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以上会议的全体代表。

5月,文化部负责人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指出优秀影片评奖有严重错误,对私营电影评价过低,并决定补发《乌鸦与麻雀》一等奖。

7月7rì,*在上海接见沈浮、应云卫、郑君礼、赵丹、金焰、黄宗英等电影工作者。

8月31rì至9月25rì,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国影联联合举办、有16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亚洲电影周”在běi jīng、天津、上海等十大城市分批举行。周恩来、陈毅、郭沫若等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开幕式,并接见各国电影代表团。

8至9月,电影界反右斗争进入高cháo。中国影联在běi jīng召开了15次批判钟惦菲的大会。上海、长chūn和běi jīng等制片厂也先后多次召开批判本场“右派言论”的大会。

《柳堡的故事》、《女蓝五号》、《羊城暗哨》等影片深受观众欢迎。.《柳堡的故事》插曲“九九艳阳天”、《护士rì记》插曲“小燕子”在观众中广为流行。

1958年

2月14rì,*视察长chūn电影制片厂,并参观了《红孩子》拍摄现场。

5月1rì,周恩来召集电影局及各制片厂负责人开会,指示迅速组织创作人员到大跃进的火热斗争中去深入生活,并提出多拍一些“艺术xìng的纪录片”,以迅速反映新形势的要求。

5月,电影业开展“拔白旗”的运动,以肃清电影中的右倾主义倾向。

同月,文化部召开全国电影事业跃进工作会议。会议决定电影事业的跃进目标是“省有制片厂、县有电影院、乡有放映队”,并决定各省、市、自治区年内均开始生产电影。

6月,长chūn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水库上的歌声》。影片被评价为“将纪录片和故事片很好结合的”“大跃进中的新典型”、“新样式”,受到大力提倡。随后,这类影片因误解了周总理的原话,被正式定名为“纪录xìng艺术片”。

8月,西安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钟纪明任厂长。

9月,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黄宝妹》公映,被评价为“纪录xìng艺术片”的代表作。

9月,中国电影学技术研究所成立,由电影局副局长司徒慧敏兼任所长。

9月,由捷克斯洛伐克帮助设计的běi jīng电影洗印厂新厂建成投产,苏理任厂长。

10月,**在安徽视察《三八河边》、《卧龙湖》两部影片拍摄现场。

同月,经文化部和上海市人民zhèng fǔ决定,上海电影制片公司改为上海市电影局,袁文殊任局长,蔡贲、丁正铎、瞿白音任副局长。同时为援建各地新厂,撤销江南制片厂。

峨嵋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朱丹南任厂长,栗茂章、陈一帆任副厂长。

xīn jiāng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该厂1979年更名为天山电影制片厂。

第一部中外合拍故事片《风筝》(中法合拍)问世。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影片《徐秋影案件》上映,引起轰动。

《红孩子》、《永不消逝的电波》、《狼牙山5壮士》等影片上映,受到观众欢迎。

电影产量出现“大跃进”。1958年出品的故事片高达105部,数倍于各年平均产量;但其中包括刚诞生的新样式“纪录xìng艺术片”49部。其它影片中,美术片27部;科教片178部,纪录片352部。

1959年

1月,文化部电影局总结1958年工作,指出“跃进”中存在缺乏科学jīng神,发展比例失调,影片粗制滥造,管理制度混乱等问题。

3月27rì,文化部向**zhōng yāng呈报《关于各地电影制片厂的建设方针的请示报告》,建议采取坚决措施,制止各地新建故事片厂。

7月11rì至28rì,文化部召开全国故事片厂厂长会议,重点讨论献礼片生产以及如何提高影片质量和加强艺术领导等问题。夏衍在讲话中提出要突破老一套的“革命经”、“战争道”,思想要解放,题材要宽广,有意识地增加新品种。陈荒煤批评了“强调政治忽视艺术”等“左”的错误,呼吁要“出大师”、“出流派”。

8月3rì至17rì,中国电影代表团携片参加第一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老兵新传》获电影节技术成就奖,《小鲤鱼跳龙门》获动画片银质奖。

9月25rì至10月24rì,文化部在全国各大城市举办“庆祝建国10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月”。这是新中国成立规模最大的一次新片展览活动,共展出《林家铺子》、《青chūn之歌》、《林则徐》等影片35部,其中故事片17部;除3部短片外,全部故事片均为彩sè片。影片中包括我国第一批彩sè宽银幕立体声故事片《老兵新传》、《万水千山》等。这些影片的问世,成为新中国建立以来电影创作的第二次高cháo。

11月,文化部、中国影联在běi jīng饭店举行招待会,庆贺新片展览月的成功。周恩来总理在会上讲话,称赞电影已经开始创造了一种能够反映我们伟大时代的“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新风格。”

继第一次喜剧电影遭受批判之后,一批新的喜剧“歌颂xìng喜剧”《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上)》、《五朵金花》、《今天我休息》等问世,受到热烈欢迎和好评。前两部影片中的插曲开始流行。

1960年

1月,中国电影艺术研究所在běi jīng成立,袁文殊任所长。

3月,běi jīng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成立,何文今任厂长。

5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试制成功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7月30rì至8月4rì,第三次文代会期间,中国影联举行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会议决定中国影联更名为“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并选举蔡楚生为主席,于伶、田方、白杨、亚马为副主席。

新中国第一部彩sè歌舞片《刘三姐》完成,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同年出品的重要作品还有《红旗谱》、《林海雪原》和《革命家庭》。

纪录片《为了61个阶级兄弟》以宣传**优越xìng在全国引起轰动。

1961年

4月,国务院任命陈荒煤为文化部电影局局长,司徒慧敏、季洪为副局长。

6月8rì至7月2rì,文化部在běi jīng新侨饭店召开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总结大跃进以来电影工作的经验教训,讨论贯彻“双百”方针、繁荣电影创作的改进措施。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艺术片创作和生产领导的意见》(简称“电影条”)。

6月19rì,周恩来总理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和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上作关于文艺工作的讲话,系统阐述“双百”方针等文艺政策,强调要实行“艺术mín zhǔ”,并提出“寓教育于娱乐之中”的观点。

7月,《文艺报》发表冯牧的评论文章《“达吉和她的父亲”——从小说到电影》。文章就有人指责小说宣扬个人主义、人xìng论等观点提出批评,由此引发了《文艺报》对此问题的讨论。

本年度受到观众欢迎的影片有《暴风骤雨》、《51号兵站》、《洪湖赤卫队》《红珊瑚》。后两部影片的插曲被广泛传唱。

1962年

1月,中宣部发出关于恢复话剧和电影《洞箫横吹》上演的通知。

3月2rì,周恩来总理在广州向出席全国科学工作会议和全国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代表作《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

3月6rì,陈毅副总理在广州全国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上讲话,认为应该取消“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帽子,并对停止公映电影《洞箫横吹》和对该片编剧海默的错误处理提出批评。

5月,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评选结果揭晓,《红sè娘子军》获最佳故事片奖,祝希娟获最佳女主角奖;影片插曲《娘子军连歌》亦广为流行。周恩来、陈毅、郭沫若等出席了在京举行的“百花奖”授奖大会,并接见全体获奖人员。

根据周总理的指示,文化部组织评选出22位受到观众喜爱的“新中国人民演员”,并将他们的照片悬挂于各影院中,取代此前悬挂的22位苏联明星,这即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新中国“22大明星”。入选“22大明星的演员”为:崔嵬、谢添、陈强、张平、于洋、于蓝、谢芳、赵丹、孙道临、白杨、张瑞芳、秦怡、上官云珠、王丹凤、祝希娟、李亚林、庞学勤、张圆、金迪、王心刚、田华、王晓棠。

9月,文化部发出通知,停止上演存在宣传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倾向的46部影片(其中包括纪录xìng艺术片38部,美术片8部)。

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我国第一部彩sè宽银幕立体声故事片《魔术师的奇遇》。

喜剧成为本年度的热点,计有《李双双》、《锦上添花》、《女理发师》、《哥俩好》、《大李、老李和小李》5部作品问世。此外受到观众欢迎的影片还有《甲午风云》等。

1963年

1月,**华东局第一书记柯庆施在上海部分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上,提出文艺作品要“大写十三年”的口号。

5月30rì,第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授奖大会在běi jīng举行,周恩来、陈毅等出席并接见全体获奖人员。

9月14rì,国务院任命陈荒煤为文化部副部长,主管电影工作;司徒慧敏任电影局局长。

10月,康生指责《红河激浪》为“*影片”。

本年度最受观众欢迎的影片有《冰山上的来客》、《小兵张嘎》、《早chūn二月》、《野火chūn风斗古城》等。

1964年

1月20rì至2月11rì,文化部在南京召开故事片厂厂长、党委书记扩大会议,传达*、**等的指示。会议提出今后故事片题材应按现代题材(建国后)60%,革命历史题材30%,其它题材10%的比例分配。

5月,由于中国电影家协会进行文艺整风,第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中止活动。

6月27rì,*作出对文艺工作的第二个批示,认为各文艺协会和刊物大多数“跌到了修正主义的边缘”。文艺界开始第二次整风。

7月29rì,康生在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总结会上讲话,公开点名批判影片《北国江南》、《逆风千里》、《早chūn二月》、《舞台姐妹》及京剧《谢瑶环》、昆曲《李慧娘》是“坏电影”、“坏戏”。随后,报刊上相继刊登批判这些作品的文章。

8月29rì,中宣部发出《关于放映和批判影片〈北国江南〉和〈早chūn二月〉的通知》。*在该通知的报告上批示:“应在几十个至一百多个中等城市放映,使这些修正主义材料公之于众。可能不只这两部影片,还有些别的,都需要批判”。

9月27rì,文化部电影局发出《撤销影院悬挂电影演员照片的通知》。

10月,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领导小组决定,选出《智取威虎山》、《节振国》、《红管家》等剧目,拍摄彩sè影片。

《英雄儿女》、《雷锋》、《小铃铛》、《霓虹灯下的哨兵》、《阿诗玛》等一批优秀影片问世。

1965年

4月7rì,**zhōng yāng作出《关于调整文化部领导问题的批复》,决定免去齐燕铭、夏衍、陈荒煤等在文化部的领导职务。

4月22rì,中宣部发出关于公开放映和批判《林家铺子》和《不夜城》的通知。

4月,文化部整风结束。zhōng yāng组织调萧望东任文化部第一副部长,石西民、林默涵、赵辛初、刘白羽等任副部长。

7月26rì至8月11rì,文化部召开电影题材规划会议。周恩来总理到会作关于文艺方针和电影创作问题的讲话,并再次提出要拍摄艺术xìng纪录片,以便迅速反映社会主义时代,并促进创作人员深入生活、改造世界观。

10月1rì,由八一、北影、新影联合摄制的大型彩sè舞台艺术片《东方红》在全国正式上映。

《地道战》、《烈火中永生》、《舞台姐妹》等*前最后一批经典影片问世。

1966年

6月,“*”已在全国展开。自此,除少量反映“*”和外事活动的新闻纪录片外,全国各制片厂均停止电影生产;全国电影业陷入混乱和瘫痪状态。

8月—11月,*在**八次接见红卫兵,新影共拍摄了7部大型纪录片。

1967年

4月1rì,《人民rì报》发表戚本禹的文章《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评反动影片〈清宫秘史〉》,借该片影shè、诬陷**。随后,影片《燎原》也在全国受到批判。

5月,běi jīng演出《智取威虎山》、《红灯记》等样板戏。《红旗》杂志、《人民rì报》发表社论,认为“京剧革命的胜利……给无产阶级新文艺的发展开拓了一个新的纪元”。

11月,*、姚文元等向北影、新影和八一等制片厂布置拍摄“样板戏电影”。

1968年

4月14rì,“zhōng yāng*”发出通知,禁止各地“私自放映毒草影片”。至此,新中国十七年来生产的影片除《地雷战》、《地道战》等少数几部外,一律被封存禁映。

1969年

11月,**zhōng yāng批准成立电影工业生产协作指导小组,由刘贤权任组长,石少华、狄福才任副组长。

本年中,běi jīng、上海、长chūn等地的大批电影工作者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或被分配至边远地区下放劳动。

1970年

9月,běi jīng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第一部“样板戏电影”——彩sè京剧艺术片《智取威虎山》。

10月,为纪念抗美援朝20周年,全国重新上映《英雄儿女》、《打击侵略者》等5部影片。

1971年

1月1rì,国家计委、国务院文化组联合发出《关于建立16毫米影片洗印点的通知》,决定在běi jīng、上海等7个城市建立16毫米影片洗印点。

本年内,八一、长chūn、上海等制片厂相继完成“样板戏电影”《红灯记》(京剧)、《沙家浜》(京剧)和《红sè娘子军》(舞剧)的拍摄。

1972年

2月29rì至4月14rì,国务院文化组、科教组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召开科教电影座谈会。在此前后,上海、běi jīng等地的科教片厂从“五?七干校”调回部分创作人员,恢复科教片生产。

10月,国务院文化组在běi jīng召开拍摄革命样板戏影片座谈会,按照“三突出”的原则总结拍摄“样板戏电影”的经验。

本年内,běi jīng、长chūn、上海、八一等制片厂相继完成《海港》(京剧)、《龙江颂》(京剧)、《白毛女》(舞剧)等5部“样板戏电影”的拍摄。

1973年

1月1rì,周恩来、叶剑英、**等接见部分电影、戏剧、音乐工作者。周恩来指出:七年来电影太少,这是我们的一大缺陷。要求“经过三年努力,把这个空白填上”。

5月22rì,原上海天马、海燕两制片厂合并成立上海电影制片厂。

9月,国务院文化组召开电影制片厂负责人会议,强调拍摄故事片要贯彻“三突出”原则,并决定1974年计划生产故事片24部。

11月,1970年冬成立的zhōng yāng五七艺术学校扩建为zhōng yāng五七艺术大学,下设戏剧、音乐、美术、戏曲、电影、舞蹈等学院。

1974年

1月,chūn节期间,全国上映《火红的年代》、《艳阳天》、《青松岭》等影片。这是“*”以来首次上映新故事片。

7月19rì,国务院文化组发出《关于批判〈园丁之歌〉的通知》。

1975年

1月,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之后,国务院恢复文化部建制。同时,文化部成立电影局筹备小组,由司徒慧敏、张俊祥、钱筱璋等任负责人。

2月,chūn节期间,电影《创业》在全国公映,但随即受到“四人帮”的攻击。此后,影片《海霞》也受到四人帮的批判。《创业》的编剧张天民、《海霞》的编导谢铁骊、钱江先后给*写信反映情况。

7月14rì,*发表对文艺工作的谈话,指出“党的文艺政策应该调整一下”。

7月25rì,*对张天民关于电影《创业》的来信作出批示:“此片无大错,建议通过发行。不要求全责备。而且罪名竟有十条之多,太过分了。不利于党内的文艺政策。”

7月29rì,*在谢铁骊、钱江的来信上批示:“印发政治局全体同志。”31rì,*主持**zhōng yāng政治局审看《海霞》,决定在全国发行。

8月,第一部描写“与走资派斗争”的影片《chūn苗》在全国公映。

1976年

1月8rì,周恩来在běi jīng病逝。新影于28rì摄制完成大型纪录片《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由于“四人帮”的阻挠,影片于周总理逝世一周年之际才在全国公映。

3月,“*”中的第一份电影刊物《人民电影》创刊。

7月1rì,描写“与走资派斗争”的影片《欢腾的小凉河》在全国公映。

9月,“四人帮”摄制的“yīn谋电影”代表作《反击》摄制完成。但影片未及公映,“四人帮”即告覆灭。

10月至11月,《创业》、《海霞》、《园丁之歌》等受到“四人帮”批判的电影在全国恢复上映。

1977年

1月1rì,舞台艺术片《东方红》、故事片《洪湖赤卫队》、《天山的红花》、《小兵张嘎》、《平原游击队》等影片恢复上映。之后,“*”前生产的大量优秀影片重新与观众见面。

10月1rì,第一部反映与“四人帮”斗争的故事片《十月的风云》上映。

11月14rì,湖南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后改名为潇湘电影制片厂)。

12月21rì,文化部请国务院批准,撤销zhōng yāng五七艺术大学的建制,恢复běi jīng电影学院的建制。

1977年

1月1rì,舞台艺术片《东方红》、故事片《洪湖赤卫队》、《天山的红花》、《小兵张嘎》、《平原游击队》等影片恢复上映。之后,“*”前生产的大量优秀影片重新与观众见面。

10月1rì,第一部反映与“四人帮”斗争的故事片《十月的风云》上映。

11月14rì,湖南电影制片厂成立(后更名为潇湘电影制片厂)。

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zhōng yāng五七艺术大学的建制,恢复běi jīng电影学院的建制。次年5月,běi jīng电影学院开始在běi jīng、上海等地招收导演、摄影、美术、录音、表演共5个专业的学生。

1978年

6月,中国电影家协会开始恢复活动。

6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在南斯拉夫第3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上获一等奖。

7月4rì,徐桑楚任上影厂长。

8月,文化部举办“罗马尼亚电影周”,上映了《橡树十万火急》、《汽车行动》、《侦察英雄》等影片。

9月,文化部举办“朝鲜电影周”上映了《高压线》、《扎根大地》、《战友重逢》、《在yīn谋者中间》4部影片。

9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动画片《大闹天宫》(上、下集)在英国第22届伦敦国际电影节获最佳影片奖。

10月,中国对外友协、中rì友协、中国影协联合举办“rì本电影周”上映了《追捕》、《望乡》、《狐狸的故事》3部影片。

11月,广西电影制片厂成立。

国务院任命陈播为文化部电影局局长,副局长为张俊祥、丁峤、钱筱章、洪藏、谢铁骊、李维存。

1979年

1月,《电影艺术》、《大众电影》和《电影技术》杂志在běi jīng复刊。

同月,原xīn jiāng电影译制片厂、内蒙古电影译制片厂(均为民族语译制片厂)分别改建为xīn jiāng电影制片厂(后更名为天山电影制片厂)和内蒙古电影制片厂。

8月7rì,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在běi jīng成立。

8月10rì,国务院198号文件批转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管理体制实行方案》的请示报告。1979年12月,文化部发布《电影剧本、电影审查试行办法》。

10月,在中国电影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决定将原“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更名为“中国电影家协会”。夏衍当选为电影家协会主席,于伶、白杨、司徒慧敏、成荫、陈荒煤、张俊祥、袁文殊为副主席。

文化部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献礼片展。

12月30rì,中国电影公司恢复原名“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同时成立了中国电影输出出入公司。

文化部设立了优秀影片奖,该奖每年颁发一次,成为电影的zhèng fǔ奖。

1979年,全国电影市场创下了全民平均观看电影达28次,全国观众达293亿人次的空前记录。

本年度出品的重要影片有:《归心似箭》、《小花》、《生活的颤音》、《苦恼人的笑》等。

1980年

4月,1979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和青年优秀创作奖颁奖大会在京举行,《从奴隶到将军》(上集)等22部影片获得优秀影片奖。

5月,中断多年的《大众电影》“百花奖”的评选开始恢复,第三届“百花奖”授奖大会在京举行。

7月,湖南电影制片厂正式更名为潇湘电影制片厂。

9月,文化部举办“朝鲜电影周”。上映了《血海》、《chūn香传》、《我的儿子》、《激战前夕》等6部影片。

10月,文化部主办“澳大利亚电影周”,映出《悬崖下的野餐》、《凯迪》、《兰鳍号》、《多蒂和袋鼠》4部影片。

11月,文化部主办“法国电影周”,上映了《老枪》、《我的舅舅》等5部影片。

《巴山夜雨》、《天云山传奇》等一批反思xìng影片摄制完成。其中《天云山传奇》第一次涉及对“反右”运动的反思,上映后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1981年

1月25rì,在菲律宾举办的第一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上,上影故事片《舞台姐妹》和八一厂故事片《农奴》同获金鹰大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从地下城到游戏帝国 小米重工,第一次创业! 刚出人皇幡,我就成了旧日之主 黎明之蛛 万人迷向导:S级哨兵们的菟丝花 我创造了异常控制局 柔弱恶雌被流放?众兽夫舍命护她 星际:病弱女配倒拔垂杨柳 炼器师她不务正业 荒岛求生,假千金养虎崽萌哭星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