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大事记1(1/2)
中国电影大事记
中广网2006-02-1319:38:03
(1896—2005)
1896年
电影传入中国。8月11rì,上海闸北唐家弄(今天潼路814弄35支弄)私家花园内的“又一村”在表演的娱乐节目中间穿插放映了由外国人带入的影片,这是电影在中国放映最早的记录,距1895年12月28rì电影诞生仅半年多时间。当时,中国人把它称为“西洋影戏”或“电光影戏”,以后统称为“影戏”。
1897年
9月5rì,上海出版的《游戏报》刊登《观美国影戏记》一文,详细记载了在茶园里放映影片的情形和作者的观后感,这是迄今所见中国最早的电影评论文字。
美国商人雍松(一说为詹姆士?里卡顿)在上海的公共租界茶园内放映自国外输入的短片电影。此后几年间来华从事电影放映地还有西班牙商人加仑?白克、安?雷玛斯等先。他们的放映活动对电影传入中国产生了重要影响。
1898年
美国爱迪生电影公司派遣一名摄影师来到上海,拍摄了《上海jǐng察》和《上海街景》两部短纪录片,并公开发行放映。
1903年
中国商人林祝三自国外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在běi jīng打磨厂的天乐茶园公开放映电影,这是中国人自己输入影片在中国放映电影的开始。电影也开始从对外开放的上海传入中国内地。
1905年
第一部中国电影诞生。běi jīng丰泰照相馆拍摄了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它标志着中国电影正式诞生。影片记录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鑫培表演的京剧《定军山》中“舞刀”等几个片段,由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字景丰)为实际上的导演,照相师刘仲伦担任摄影,谭鑫培也成为第一位中国电影的演员。
12月,天津法租界内的权仙茶楼因连续上演美国电影,改名为“权仙电戏园”,此后一直以上演电影为主。这应是有记载可查的中国最早的影院。
1906年
上海开始放映露天电影。电影放映场所正逐渐脱离最初的茶楼、菜馆。
1907年
běi jīng东长安街上出现了第一家影院——“平安电影公司”,这是一家由外商创办的影院。
1908年
意大利侨民劳罗在上海拍摄了《上海第一辆电车行驶》、《上海租界各处风景》、《强行剪辫》等短纪录片。
西班牙商人安·马雷斯在上海虹口海宁路乍浦路口租借了一溜冰场,搭建起一座可容纳250名观众的标准电影院,即上海“虹口活动影戏院”。这是上海出现的第一家正式的影院。
1909年
中国出现的第一家电影制片公司——亚细亚影戏公司在上海建立,位于香港路5号。它是由美国电影商宾杰门?布拉斯基投资创办的,因而也是外商投资中国最早的电影制片机构。该公司先后在上海拍摄《不幸儿》,在北平拍摄了《西太后》和在香港拍摄了《偷烧鸭》等几部短片。1912年,布拉斯基将该公司转让给上海南洋人寿保险公司经理美国人依什尔。
10月13rì,上海出版的《新闻报》上刊登外国商人的广告——“专门出售影片和放映器材,并兼营广告业务”。电影器材经营业务首次出现。
1911年
5月,上海城自治公所颁布《取缔影戏场条例》,共7条。条例规定,开设影院须申报领取执照,男女观众必须分座、不得有yín亵之影片放映等,这是中国最早的电影放映管理条例。
反映辛亥革命的短纪录片《武汉战争》在上海谋得利戏园上映。
1913年
中国人自组的电影公司新民公司在上海成立。该公司由张石川、郑正秋、杜俊初等人联合组建,专为承包亚细亚影戏公司的电影编导演业务。在张石川的主持下,新民公司为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难夫难妻》、《脚踏车闯祸》、《活无常》、《店伙失票》、《一夜不安》等近20部短故事片,是中国人第一次成规模地拍摄故事片。1914年,该公司随亚细亚影戏公司歇业而终结。
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问世。影片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亚细亚影戏公司出品,通过叙述一对互不相识的青年在父母和媒人包办下结婚的经过,描绘了广东cháo州一带的婚姻习俗。
黎民伟在香港拍摄了短故事片《庄子试妻》。影片取材于明清传奇《老庄周一枕梦蝴蝶》中“扇坟》一场,描述庄周诈死,化作一个楚国王孙,以试其妻子是否忠贞。这也是香港拍摄的第一部短故事片。
1916年
幻仙影戏公司在上海徐家汇成立。该公司由张石川邀集管海峰等人采取集资方式创办,公司摄制了表现鸦片毒害中国人的影片《黑籍冤魂》(根据文明戏改编),引起轰动,随后公司即告解体。
1917年
上海商务印书馆开始涉足电影业。该馆从一个美国商人手中购进部分摄影器材,在原有的印刷照相部下试办电影制片业务,并聘请留美学生叶向荣为摄影师,拍摄了《美国红十字会上海大游行》等几部新闻短片。
1918年
商务印书馆正式成立“活动影戏部”(一年后更名为“影片部”),开始大规模的电影拍摄活动。这是中国第一家由中国人独资经营的大型电影企业,成为中国民族电影事业开始的标志。当时其拍摄的电影内容共分为五类:包括风景、时事、教育、新剧和古剧片。
1919年
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偷烧鸭》等一批喜剧短片(时称为滑稽短片),并带动了其后喜剧片热cháo第一次在中国的兴起。
5月,中国影片制造公司在南通成立。这是继商务印书馆影戏部后又一家由中国民族资本创办的电影企业。公司拍摄的第一部影片为武打短片《四杰村》。
1920年
商务印书馆影片部摄制了由梅兰芳主演并导演的京剧短片《chūn香闹学》和《天女散花》,这是梅兰芳涉足电影的开始。
中国影戏研究社在上海成立。
1921年
2月,中国最早的电影报刊《影戏丛报》在上海创刊。
7月,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问世。影片取材于上海发生的洋行买办阎瑞生谋财害命,杀死jì女王莲英的真实事件及据此改编的文明戏,由中国影戏研究社摄制。影片在票房上取得巨大成功,同时也遭到社会舆论“有伤风化”的批判。
1922年
3月,早期最著名的电影公司“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明星公司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家影响深远的电影公司,由张石川、郑正秋、周剑云等人发起组建。公司并建立了“明星影戏学校”,编辑出版了多种电影刊物;公司的建立成为中国电影工业形成的重要标志。
1月和7月,中国第一批长故事片中的另外两部《海誓》和《红粉骷髅》在上海夏令配克影戏院上映。
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喜剧短片《掷果缘》(又名《劳工之爱情》)上映。该片电影化的手法显示了中国早期喜剧电影的成熟,同时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国故事片。
江苏省教育会电影审阅委员会成立。按照该会规定,上海各电影公司出品的影片,均须经过该会审查。
19年
3月,中国影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摄制的新闻片《国民外交游行大会》上映。影片记录了上海各界市民抗议“rì本拒绝废除与袁世凯签订的21条密约、拒绝归还旅顺大连”的示威游行盛况。
12月,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长故事片《孤儿救祖记》在申江大戏院上映,创下当时最高的卖座纪录,同时也掀起了国产电影热。
1924年
1月,大中华影片公司在上海成立。该公司由冯镇欧创办,此后又开办大中华影戏学校,为本公司培养演员。大中华公司拍摄的第一部影片《人心》在片头上首次出现“导演”的称谓。
5月,由晨社出版的《电影杂志》在上海创刊。这是20年代中期最重要的电影刊物之一。
10月,神州影片公司在上海成立,创办人为汪煦昌、徐琥等。
百合影片公司在上海成立。该公司由上海影戏研究会负责人朱瘦菊发起、颜料商吴xìng栽投资创办。
由旅美侨胞在纽约创办的长城动画片制造公司迁来上海,更名为长城画片公司。
1925年
4月,友联影片公司成立。创办人有陈铿然等。该公司摄制的第一部影片为《秋扇怨》。
5月,由邵氏四兄弟创办的天一影片公司在上海成立。创办人为邵醉翁(仁杰)、邵村人、邵仁枚和邵仁楞(逸夫),由邵醉翁任总经理兼导演。公司主张“注重旧道德、旧伦理,发扬中华文明,力避欧化”。
“大中华”和“百合”两家公司合并,改组为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公司合并后,吴xìng栽、冯镇欧任董事,朱瘦菊任总经理。
洪深编写的电影剧本《申屠氏》,在《东方杂志》第二十二卷第一至三期上连载,这是中国最早公开发表的电影剧本。
1926年
商务印书馆影片部改组为国光影片公司,鲍庆甲任经理,杨小仲任制片主任兼编导。公司存在只一年。
新世界游乐场举行电影博览会,有35家影片公司推出本公司的新片参加展映活动。博览会举行期间,还进行了“电影女明星选举”。
虹口新zhōng yāng大戏院试映美国“特福莱”有声短片。这是外国有声影片首次传入中国。
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万氏四兄弟)为长城画片公司绘制成功动画片《大闹画室》,这是中国最初的动画片之一。
1922-1926年间,中国各地先后开办的电影公司有175家,单上海一地就有145家。众多电影公司的出现,造就了中国电影的第一个繁盛时期。
1927年
苏联电影导演雅可夫?布里奥赫来上海拍摄新闻纪录片《上海纪事》。该片纪录了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上海人民的生活和斗争。
古装片热在中国影坛出现。本年度出现的影片有大中华百合公司拍摄的《美人计》、上海影戏公司拍摄的《盘丝洞》、民新公司拍摄的《西厢记》等。此外,武侠片也初现端倪,大中华百合公司拍摄的《王氏四侠》和友联公司的《儿女英雄》引人关注。
1928年
明星公司拍摄的武侠神怪片《火烧红莲寺》(第一集)上映。影片根据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改编,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上映后创下了国产影片最高卖座纪录。其后,明星公司接连拍摄了18集。同时,其他公司受此影响,也纷纷拍摄武侠片,掀起了武侠片的热cháo。在1928-1931年生产的近400部影片中,武侠神怪片占250部左右。
9月,国民zhèng fǔ内政部颁布《电影检查规划》,通令于翌年实施。
1929年
上海夏令配克影戏院安装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放映机,首映有声影片《飞行将军》(仅有声响,并无对白),引起轰动。半年后上海所有的高级电影院均安装了有声电影放映设备。
国民zhèng fǔ在沪设立戏曲电影审查会。由上海市zhèng fǔ公安、社会、教育三局联合组成电影检查委员会。此后,凡国产影片在沪上映,事前均须经上海租界工部局jǐng务处和市电影检查委员会审查。
武侠片热继续高涨。本年度出现的主要影片有《火烧红莲寺》四至九集、《王氏四侠续集》、《乾隆游江南》一至四集、《儿女英雄》二至三集、《红侠》、《风liu剑客》、《飞行大盗》、《白玫瑰》、《关东大侠》等。
1930年
国民zhèng fǔ颁布《电影检查法》,另由内政部和教育部拟订《电影检查法施行规则》和《电影检查委员会组织章程》,颁布施行。
以“大中华百合”为首的几家中小型电影公司合并组成“联华影业公司”。“联华”主张的“复兴国片,改造国片”的运动,与电影商业化cháo流的热浪相悖而行,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该公司存在的8年间,共摄制影片近100部,终形成了与“明星”、“天一”三足鼎力的格局。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野草闲花》上映。该片采用蜡盘配音的方法为影片插曲《寻兄词》配音,这是中国电影的第一首插曲。
华威贸易公司制造成功第一部国产有声电影放映机,取名“四达通”。
1931年
3月,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问世。该片由明星影片公司和法商百代唱片公司合作摄制,采用的是蜡盘配音的方法。
5月,友联影片公司摄制的有声片《虞美人》在夏令配克影戏院上映,该片与《歌女红牡丹》系同时投拍。
6月,“大中国”和“暨南”两家影片公司联合拍摄的第一部片上发音影片《雨过天青》上映。该片是租用rì本的有声电影设备在rì本拍摄,后在抵制rì货的爱国热cháo中受到观众的抵制。
九一八事变后,明星影片公司组成明星救国团,联华影片公司组成联华国人抗rì救国团,开展“抵制rì货”活动。
10月,天一影片公司摄制的《歌场*》上映,这是第一部在中国本土摄制的片上发声影片。
1932年
1月28rìrì军炮击上海,一二八战争爆发。设在虹口、闸北和江湾地区的电影公司及16家影院皆毁于炮火,上海的30余家中小电影公司均被迫停业。
3月,国民zhèng fǔ内政部和教育部联合组成电影检查委员会,翌年3月更名为zhōng yāng电影检查委员会,隶属行政院,由国民党zhōng yāng宣传委员会指导。
5月,《电声rì报》创刊。该报创刊后随即举办“电影皇帝”评选,评选结果,“联华”主要演员金焰当选为“电影皇帝”。1934年1月,该报改名《电声周刊》,发行数量不断增加,成为30年代发行量最大的电影刊物之一。
一二八事变后,上海各电影公司纷纷摄制抗rì题材影片,主要有明星影片公司的故事片《战地历险记》、新闻纪录片《抗rì血战》、《十九路军血战抗rì》(第一集)、故事片《上海之战》、动画片《民族痛史》;联华影片公司的故事片《共赴国难》、新闻纪录片《暴rì祸沪记》、《淞沪抗rì将士追悼会》、动画片《血钱》;天一影片公司的有声新闻片《上海浩劫记》;惠民影片公司的《十九路军光荣史》;暨南影片公司的《淞沪血》;慧冲影片公司的《上海抗rì血战史》;锡藩影片公司的《中国铁军血战史》;亚细亚影片公司的《上海抗敌血战史》等。这批影片在内地和南洋上映后,受到舆论的称赞。
国民党zhōng yāng宣传部对上海各电影公司发出禁止拍摄抗rì影片的“通告”,宣称:“以后关于战争及含有革命xìng之影片,均在禁摄之列……”
“剧联”的影评小组成立。这是一个由中国**领导的群众影评组织,它通过茶话会、座谈会等形式欢迎影评工作者zì yóu参加。影评小组先后在不少报刊上开辟了电影副刊作为影评阵地。
1933年
明星影片公司设立卡通科,“万氏兄弟”进入卡通科工作。
2月9rì中国电影文化协会在上海成立。会议选出黄子布(夏衍)、陈瑜(田汉)、洪深、郑正秋、聂耳、蔡楚生、史东山、孙瑜、金焰、沈西苓等31人为执行委员和候补执行委员,由夏衍、聂耳、沈西苓分别担任文学部、组织部、宣传部的领导工作。
2月,意大利在米兰市举行国际电影赛会,邀请中国选送影片参赛。经过电影检查会初选及复选,决定选送6部影片参赛,计有:“联华”的无声片《都会的早晨》、《城市之夜》、《野玫瑰》、《三个摩登女xìng》、《北平大观》,以及“明星”的有声片《zì yóu之花》。这是中国最早参加的国际电影活动。
同月,《明星rì报》发起的“电影皇后”选举揭晓,胡蝶以21334票当选为“电影皇后”。3月28rì上海电影界假座大沪舞厅,举行“庆贺胡蝶女士当选电影皇后,航空救国游艺茶舞会。”大会向胡蝶颁发了“电影皇后证书”,并发行《电影皇后纪念册》。
同月,《电声rì报》经过3个月筹备的“明星名片大选举”揭晓,当选“中国十大明星”之第一名为胡蝶,第二名为阮玲玉,第三名为金焰;当选“外国十大明星”之第一名为珍妮?盖诺,第二名为葛莱泰?嘉宝,第三名为麦?唐纳。
3月,中国**电影小组成立,组长夏衍,组员钱杏邨(阿英)、王尘无、石凌鹤、司徒慧敏。电影小组开展了剧本创作、影片评论、输送新人、介绍苏联电影等活动。
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举行第一届全国国产影片评选大会,联华影片公司出品的《人道》获默片一等奖,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zì yóu之花》获有声片一等奖。
5月,国民党zhōng yāng宣传委员会的制片机构“zhōng yāng电影摄影场”(简称“中电”)在南京成立。
9月,国民党zhōng yāng委员会在“电影事业指导委员会”下设立“剧本审查委员会”和“电影检查委员会”,以替代原直属国民zhèng fǔ内政部和教育部主管的“电影检查委员会”。
11月12rì,在艺华公司摄制《烈焰》、《中国海的怒cháo》等以反帝抗rì和阶级斗争为内容的影片之际,国民党特务组织指使暴徒30多人以“中国电影界铲共同志会”的名义,冲入艺华公司,进行打砸和破坏,此即中国电影史上的“艺华被捣毁事件”。
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影片《狂流》、《chūn蚕》上映。前者为第一部左翼电影;后者根据茅盾同名小说改编,是中国新文艺作品第一次搬上银幕。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三个摩登女xìng》上映,该片是左翼电影运动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的影片之一。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都会的早晨》、《小玩意》和《城市之夜》上映。
1934年
国民党特务机构以“中国青年铲共大同盟”的名义向各报馆散发《铲除电影赤化宣言》,恫吓各制片公司:“以后绝对不得再摄制宣传赤化、危害国家、描写阶级斗争、挑拨民族恶感的影片,对于社会病态黑暗面的描写,亦应竭力避免,以符合教育社会的旨趣。”《宣言》还jǐng告各公司不得使用田汉、夏衍、茅盾、沈西苓、楼适夷、许幸之等人的作品,“其担任导演者也应迅速辞退”。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影片《神女》上映。该片是中国无声电影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姊妹花》在上海新光大戏院上映,连映60天,创当时最高卖座纪录。蝴蝶在片中一人饰演姐妹两个xìng格不同的角sè。该片在营业上的成功挽救了明星公司的经济危机。
国民zhèng fǔ实业部派遣联华影业公司总经理罗明佑为电影考察专员,赴rì、美、英、法、德、意等国考察电影业。
国民党zhōng yāng党部,国民zhèng fǔ内政部、教育部和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共同组成国产影片评选委员会,主持第二届国产影片比赛。评委会从10部参赛片中评选出《人生》为无声片第一名,《姊妹花》为有声片第一名。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渔光曲》在上海金城大戏院上映,连映84天,超过了《姊妹花》的卖座纪录。
迫于反动势力的压力,明星影片公司解除夏衍、钱杏邨和郑伯奇三人的“编剧顾问”职务。夏衍转移到电通影片公司。
12月,电通影片公司的创业作品《桃李劫》在上海金城大戏院首映。这是中国第一部以声音作为艺术手段创作的有声影片。
1935年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大路》及《新女xìng》在上海金城大戏院上映。后者为著名影星阮玲玉主演的最后一部影片。
2月21rì~3月2rì,苏联举行莫斯科国际电影展览,中国派遣由周剑云、陶伯逊、余清、黄谦、胡蝶、颜鹤鸣、孙桂籍(翻译)共7人组成的代表团携片参展。参展影片为:明星公司的《姊妹花》、《空谷兰》、《chūn蚕》、《重婚》,联华公司的《大路》、《渔光曲》,艺华公司的《女人》,电通公司的《桃李劫》)。
中国影片《渔光曲》(导演蔡楚生)在莫斯学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这是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中国影片。
3月8rì,著名演员阮玲玉因婚姻生活的不幸,社会恶势力的迫害以及小报记者的诽谤,于三八妇女节前夕,留下“人言可畏”的遗言,服毒自杀。同月14rì,举行出殡送葬仪式,沿途送葬者达30万人之多。
电通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风云儿女》上映。影片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于1949年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1978年被确定为国歌。
7月16rì中国电影的奠基人之一、著名编导郑正秋因病逝世,终年47岁。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以“郑正秋尽瘁影业,功在社会教育,特请zhōng yāng准请褒奖和抚恤遗族”。
电通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都市风光》上映,这是中国第一部音乐喜剧片。
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制作完成,该片由万氏兄弟绘制,明星影片公司出品。
1936年
1月,由欧阳予倩、蔡楚生、周剑云、孙瑜、费穆、李萍倩、孙师毅等人发起的上海电影界救国会宣告成立,并发表成立宣言。宣言要求:一、“坚持领土主权完整”、“收复失地”、“保护爱国运动及集会、结社、言论、出版和摄制电影zì yóu”,同时提出四项主张:“全国电影界联合组织救国的统一战线,参加民族解放运动;二、撤废现行的电影检查制度;三、用自己组织的力量,检查一切反大众化要求的影片的制作,并制裁一切直接间接有害民族解放运动的中外影片的放映;四、动员整个电影界的力量,摄制鼓吹民族解放的影片。”上海电影界救国会的成立及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中国电影进入了“国防电影”(抗rì)运动的新阶段。
2月11rì国民党zhōng yāng宣传部发表《告国人书》说:“前闻**密议,yù利用文化团体及知识分子,在救国的口号掩护之下,作卷土重来之计。果然不久,上海即有电影救国会之出现,不久又有文化救国会之产生”,又说各救国会的宣言,“不曰反对zhōng yāng,即曰颠覆zhèng fǔ”。翌rì,欧阳予倩代表电影界救国会向报界发表声明,对《告国人书》中的不实之词提出了辨正。
国际电影大师卓别林携同夫人宝莲?高黛及宝莲的母亲亚尔泰?高黛访问上海。著名电影演员胡蝶在国际饭店设宴招待,陪客中有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卓别林还会见了电影导演史东山和演员韩兰根、刘继群等人。
由国民党zhōng yāng宣传部主持的国产影片评选委员会,根据“三分娱乐七分教育之原则”,评选出1935年出品的“佳片”7部,各片名次如下:1.《凯歌》(艺华影业公司),2.《天伦》(联华影业公司),3.《母亲》(天一影片公司),4.《小天使》(联华影业公司),5.《长恨歌》(新华影业公司),6.《翡翠马》(明星影片公司),7.《船家女》(明星影片公司)。评委会还对当选影片的创作人员进行奖励,受奖者共65人。
艺华影业公司摄制的“软xìng影片”代表作《化身姑娘》上映,受到左翼和进步的电影评论工作者的尖锐抨击。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新片《迷途的羔羊》上映,这是中国第一部以流浪儿童为题材的影片。
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国防影片《狼山喋血记》上映。影片以寓言式的故事,暗示人们团结起来,抵抗野兽的入侵。
1937年
新华影业公司摄制的抗rì题材影片《壮志凌云》上映。
1月,电影演员陈波儿率领上海妇孺前线慰问团赴绥远、察哈尔抗rì前线慰劳抗rì将士,演出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张家店》、《走私》等。
同月,联华影业公司摄制的《联华交响曲》上映。影片由8个小故事组成,“联华”大部分编导和演员都参加了这部“集锦片”的拍摄,
2月,明星影片公司摄制的影片《压岁钱》上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