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华夏大同 > 第三十五章 魏源进京(三)

第三十五章 魏源进京(三)(2/2)

目录
好书推荐: 重生之娱乐王朝 六道轮回魂卷 究极领域 重生之吴应熊传奇 笑傲星海 血洗长空 扶得起的阿斗 大唐腹黑录 盗走海洋的人 元始无极转身录

常州学派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出现的,学派由庄存与为先导,庄存与的儿子庄述祖继之,最后由庄存与的外孙刘逢禄发扬光大。常州派研究的重点在于“今文经”中最重要的一本,也是和“古文经”区别最大的一本,即《chūn秋公羊传》。

常州庄氏家族在明代便已是江南望族。到清中叶,庄存与时该家族更是达到了顶峰。庄存与(1719——1788),字方耕,乾隆乙丑年一甲二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内阁学土,礼部侍郎。他是皇帝的心腹重臣,凭着自己的才学和能干,在乾隆身边得宠了二十多年。但是,在他年近六旬的时候,却觉察到了一种潜在的威胁,这种威胁源自以满族少壮势力和坤为代表的强大势力。

满洲宫廷侍卫、大学士和坤,在乾隆中后期,凭藉贪污和勾结建立了一个私人帝国,规模为晚明宦官魏忠贤以来所未见。和坤也明显感觉到了来自宠大的庄氏家族的威胁,以至于作出了公开的jǐng告xìng“提示”:庄存与的侄儿庄述祖(也是今文学派大师之一)参加考试,和坤的同党在试卷呈送皇帝时,故意把庄述祖的试卷排到十名以下,使他失去了出任翰林院官员的资格。

庄存与深爱着庄氏家族,不能眼看着家族之舟在风雨中飘摇。他必须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稳住船舵,把住方向。与刘纶家族的联姻可以看做是他的一项重要策略。庄刘两家在官场上势均力敌,清朝时庄氏宗族共有29人考取进士,其中11人在三年一度的běi jīng殿试上表现优异,进入了翰林院,直接协助皇帝的rì常政务。而刘家比庄家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清朝出现了13位以上的进士,其中数人也进入翰林院。当时刘纶是清帝国最重要的行政机构军机处的军机大臣,而庄存与则是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刘纶和庄存与安排了刘纶之子刘召扬和庄存与次女庄太恭的婚事,成为当时地方和全国最重要的联姻。庄刘两家结亲以后,作为一个宗族来看,有四十二人担任清朝高官。乾隆朝中期,他们在地方与全国政治圈里的显贵地位达到巅峰。

庄存与进一步意识到,对付和坤集团,与其直接对抗可能造成家族覆灭,倒不如以退为进,因为有目的的退与有目的的进其意义是一样的。年近花甲的庄存与退出了中国的政治中心,开始了皓首穷经的晚年生涯,jīng研公羊学,带领整个家庭进行

学术大转移,对千古不变的儒学体系进行颠覆和重构,yù建立一整套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国学思想体系。庄存与冒着政治上、学术上和家族存亡三重风险领导这场“学术战争”,如履薄冰十数年,直到他七十岁去世。

庄存与去世后,常州学派的“道统”便通过庄述祖传给到了庄存与的外孙刘逢禄的身上。刘逢禄用力最久,最有心得的便是《chūn秋》公羊学,他著有《chūn秋公羊经何氏释例》一书,并在义理方面多有引申发明,从而成为常州学派的奠基人。

刘逢禄最出名的两个学生便是龚自珍和魏源。两个人在对传统公羊学说的看法面前,魏源比较保守,对传统“三科九旨”进行了一些变通;龚自珍则思想远超那个时代,提出了著名的新三世说,对后来的康有为等人有着直接的启发。

有句话叫做“超越时代半步的是天才,超越时代一步的是疯子”,按照这个说法,魏源便是天才,龚自珍则是“疯子”(徐继畲也算一个)。这也注定了龚自珍在现实中所取得的成就远逊于魏源。

在同时代的今文经学家中,魏源的学术成就不是最高的,但却是学以致用的典范。他将学术用于政治,对社会改良提出新的价值取向,从而开创了晚清经世致用之学大行其道的新局面。

魏源经世致用方面的理论成就以《皇朝经世文编》一书为最。该书成书于道光六年(1826),次年刊行,凡120卷。选辑清初至道光前官方文书、专著、述论、奏疏、书札等文献,入选作品反映了清代前期和中期部分学者和官吏的“经世致用”思想及改革图治的愿望。此书行世后,开启了近代经世思cháo,续书争出。

魏源从刘逢禄苦学三年后出京,先入湖南老乡、江苏布政使贺长龄幕,这期间他代贺长龄编成《皇朝经世文编》并参与了盐政、河工等实务。之后他受贺长龄推荐先后入江苏巡抚林则徐、两江总督陶澍,对清王朝无论官场还是民间都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并对两江总督管辖的盐政、河工、漕运这清代“三大政”提出非常独到jīng辟的见解。

兆华觉得给魏源安排工作只能在“老师”和“包工头”这两者之间选择。

“老师”就是让魏源召集常州派同门开坛讲经,依靠刘逢禄的研究成果彻底把“左传之为伪作”的结论做实,然后把《chūn秋公羊传》列入五经,作为科举考试的出题范围。

在兆华看来,当《公羊传》成为科举考试的正式教材,公羊学成为显学的时候,“大复仇”的教义将会真正唤醒这个民族沉睡千年的尚武jīng神。

至于所谓的“包工头”,自然是让魏源带领一个“工程队”主持一些他擅长的河工、修造之类的活计。河工一年开销数百万两白银,其中漏到贪官腰包的占一多半。

而魏源曾很早就提出将黄河人工改道,然后让漕运走海路,这个建议在后世来看是无比正确的。且不说能避免咸丰五年的黄河改道带来的大面积洪灾,单单避免中饱私囊,减少财政开支对兆华就很有吸引力。

目录
新书推荐: 唐功 惊涛落日 谍战:红色掌柜 横推亮剑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