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潜龙升天 第五十八章 昔日铁军(1/2)
第三部潜龙升天第五十八章昔日铁军
江水滔滔的渭水之滨,在约定地点我见到了徐鉴他们。初见那些船民时,我就感觉他们象一支军队,现在看起来就更象军队了,不过仅仅是象而已。他们中间有血气方刚的大好男儿,也有双眼浑浊的花甲老者,更多则是鉴于百姓和军士之间的壮丁。不过我非常欣慰,当日随徐鉴迁往渭水北岸的船民及家属加起来也不到一万人,可眼前的义军就有三千人。他们都是好样的,严格说来我从未对他们付出过,仅仅一个召唤他们就挺身而出。
接到沮授来函的时候,我和李儒已经意识到了威胁,长安城的人手配备已成了我们庞大计划中的最大漏洞。有赤兔的脚力我能及时赶到长安,可无兵无卒之下我无计可施。这些沮授早就想到了,也亏得他能想起来,只有在渭水中讨生计的船民才能在我之前赶到王匡军可能的进军路线上。
我不想征用那些太老或太小的船民,能力一般的我也不想要,可肯来的百姓都是英雄,我又怎么忍心打击他们的热情呢?何况徐鉴只怕早已经年逾五旬了,厚此薄彼很容易招致不满。
“从来到这里起,你们就都是我信赖的柱石。作为统帅,我钦佩你们的勇气,信任你们的能力,感谢你们的忠诚,相信你们中的每一个都会用身体为战友挡刀箭,用热血和生命赢得一个个胜利来捍卫战士的至高荣誉。春夏地辛勤耕耘才能换来秋收的累累硕果,作为合格的新兵。你们都是最优秀的,作为最优秀的战士,你们很多人还要努力。我们即将面对两万以上训练有素的敌人,作为你们的统帅,我需要一支疾如风、徐如林、不动如山、侵掠似火地铁军。今天,为了保证强大的战力,我不得不希望你们中地一些人暂时自动脱离这个光荣的团队。对战士来说。强大的战斗力固然是莫大的荣誉,坦承不足更需要巨大的勇气。知耻而后勇。一时的落后并不可怕。用不了多久,我相信这里的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当之无愧地铁军战士。”我的声音有如咆哮。
三三两两的人慢慢走了出来,他们的步伐坚定而留恋。很快,出列的人越来越多,剩下的只有一千余人了。
“不要你看我,我看你了。自己盘算下,打不过贺老三的还是先回去练练吧。”作为和他们朝夕相处了数十年的领袖。徐鉴地标准更为严酷。
屹立在我面前的船民又少了许多。
去芜存菁之后,我依稀看到了一支气吞万里如虎的强悍军队。一张张坚毅的脸在我面前逐一掠过,让我觉得诧异的是除了极少数年轻人以外,这八百多壮士中绝大多数都是饱经风霜的中年人。常年累月地船上操劳让他们看上去更加苍老一些,让我心折的是他们的气度,昂首挺胸下豪迈之气一览无疑。
我忽然有了种奇怪的感觉,如果眼前这些人全身戎装的话,陷阵营站在他们面前只怕也不会比他们更象军人。世上怎么会有这样的船民?
我忽然知道了答案。狂喜之余。我心中泛起了一种莫名的悲哀,当下神情肃穆的说道:“横江营的不世威名将因你们永垂青史!”
“咕咚”,无数横刀于颈未必动容的铮铮铁汉纷纷跪倒在地,捧起满捧黄土后个个泪光四溢,口中喃喃说道:“段太尉,您看到这一天了吗?”无错小说网不跳字。
数十个年轻人茫然地看着他们地长辈。不知谁带了个头后,纷纷依样画葫芦跪倒在地,只是那些老兵们真挚的感情他们怎么也学不来。
段颍筹备水军近十载,碍于缺乏资财只能先搭框架。等他当上太尉后,仅仅一月就含冤而死。朝中无人之后,粗具规模地横江营为一纸诏书所废,甘淼含恨返乡,士兵们大多黯然各奔东西。以段颍的识人之能,呕心沥血挑选的水军士兵又怎会是鸡猪砖瓦呢?眼前这些人就是当年那些百里挑一甚至千里挑一的水军精锐,其中不少人甚至是最早的水军骨干。尽管段颍已经离世了。他们这些人的生命早就因水军情结融入了奔腾不息的黄河渭水。
于禁无奈的摇了摇头。毕竟不是自己统帅的青州军。虽然这些士兵看上去已经很尽力了,甚至韩浩都面有得色。虽然他没有直接说出诸如“怎么样?我的部下还可以吧。”之类的话。自郑县、新丰、阴般、霸城而来,二百余里走了五天,为了隐密还要选择人迹难至的道路,勉强可以算很快了。可现在是奇袭!哪怕早到一个时辰都会增添一分胜利把握。尽管夏候渊说这么点路他最多两天就能到,可他那是骑兵。士兵们基本素质还可以,问题是他们拧不成一根绳,因为这于禁认为至少一天的时间浪费掉了。
渡过霸水之后,王匡军离长安不过数十里之遥,急行军也就是三四个时辰的时间。眼见天色已黑,于禁打消了连夜行军的冲动,连日行军下来士兵们非常疲劳,休整一晚后才能以更好的状态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知道长安的变故后于禁觉得不用急在一时了。戏志才的谨慎让于禁甚至都觉得麻烦,仔细想想后,于禁觉得他是对的,尽管可能性很小,万一成了现实怎么办?
夏候渊曾经提议过由他精选五千铁骑直接奔袭长安。韩浩不同意,一来怕打草惊蛇,估计也不想见到战功为夏候渊一人所得。韩浩自认领军能力不如于禁和夏侯渊,但他并不是个无欲无求之人,何况这看上去确实很冒险。事实上,于禁也有些犹豫。苦思冥想后。戏志才没有支持夏侯渊的提议。理由很简单,面对李傕这样重新崛起地西凉军宿将,纵有内应夏侯渊的胜算也超不出三成。可当他们得知长安城的剧变后,整支大军离长安不过百余里了。
夏侯渊并不是一无所获,他心满意足的从九千骑兵中挑出了五千精锐。王匡军的骑兵大多是当年河内名将方悦一手带出的,战力不容轻侮。与其让他们和步兵们一起慢慢蜗牛爬,还不如利用时间差好好调教一番。自成一营之后。夏侯渊领着五千骑兵在于禁的前方二十里走走停停。
轻轻地甩了下浑身的水珠,我贴在岸边仔细观察着依水而建地王匡军军营。透过微亮的月色和军营中挂起的灯笼。整个军营的状况尽收眼底。单凭外围那些临时的木墙和井然有序的营帐,我就知道主将绝非常人,看来极有可能是曹操方面的人在主事。灯笼地使用更是匠心独运,若是燃起火把的话只怕远远就能望见,更难得的是灯笼的排布极有规律,若是遇袭时只要熄灭灯笼敌迹立现。
心中一动之下,我又悄悄靠近了些。无数细微可闻的呼吸声沿着简陋的木墙发出。想不到王匡军竟然在沿河一侧还藏有伏兵。能考虑到自水中而来的袭击,敌将的智慧非同小可。好在现在是夜深人静,我有足够时间从南北两侧去刺探下敌情。果不其然,三处都藏有伏兵,不过感觉位于河边地东边人数最多而已。不用看了,西面多半也有。其间,我险险的潜入营中要了个倒霉蛋的命,虽然他很配合的告诉了我一些珍贵的信息。
二度入营之后。我的目标是韩浩地主营。韩浩在营帐中睡得很香,口水横流的睡相煞是难看,算起来当年我好象和他还有一面之缘,可惜现在不是叙旧的时候。可能是这些天累了吧,营中的几个卫士也东倒西弯在了角落里。随手在箭上刻了个“于”字后,我用那支箭悄无声息的结果了韩浩。顺便为他惋惜了下。按照历史的话要不了多久他就会去劝曹操屯田了。
戏志才的安排很巧妙。正常情况下的夜袭很难扰乱整个军营,不过他并没有料到我可以蹲在军营中央轻松射落数百米外的灯笼。见到东面的那几个灯笼连续熄灭,哨兵们报警地号角吹响得很及时。借着夜色,我顺便把北面那些灯笼也逐一射落。眼见附近已有狂奔而出地军士开始乱窜,我连忙往南面那个戒备森严的马棚跑去。既然徐鉴他们也会从南面攻进来,我不再顾忌暴露形藏。
几十个全副武装地士兵能阻挡我?尽管对他们的勇气,我略为钦佩,纵火赶马的事我一点不会放松,对进入攻击范围之内的士兵自然是杀无赦。可惜这马棚里的马不足千匹,要不然的话这个军营就可以好好乱上一乱了。戏志才啊戏志才啊。连造成混乱的因素都能考虑到。你倒真是个人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