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敦煌太守(2/2)
“这,”张勇支支吾吾起来,犹豫了半天:“大约四十天前。”
“那你为什么不发信使?”
“禀告将军,下官确实派了信使。”
“胡说,如果你派了信使的话我应该在出发前就收到消息了!”我有些恼怒,这家伙看似机灵,想不到竟然是知情不报的人。
“将军是不可能在长安碰到信使的,因为他二十天前才出发。”
知情不报的罪名是没了,但贻误战机的处罚同样会很严厉,我们心急如焚的赶路就为了抢几天时间,可这家伙竟然一误就是二十天。
“将军恕罪!下官之所以这样做全是为了大汉利益着想,非是误国。”我万万没想到张勇竟然会想到这么蹩脚的脱罪理由。
“你倒是说说看,贻误军机也能利国利民?”
“将军有所不知,乌孙人一向飞扬跋扈,以血xing阳刚著称。若是平ri,他们根本不会对我大汉有任何敬意。种种迹象表明,数十年前西域都护府的覆没看似在于鲜卑人的崛起,其实和乌孙人的从中作梗绝对脱不了关系。所以在下以为,为了抑制鲜卑人的过分强大,大汉是需要援助乌孙人,但必须是他们山穷水尽的时候出兵最为合适。从此次鲜卑人的用兵看,我私下以为乌孙人措手不及之下失败是必然的事,但以乌孙人的强悍,纵使兵败如山倒也可以支持一段时间。这样的话,雪中送炭才能让乌孙人彻底折服。”
看着这个年过五旬的父母官,我只能暗叹天下之大实在是藏龙卧虎。群英辈出的三国,除了那些名躁一时的强人外,华夏大地的角角落落里仍有无数被埋没的豪杰。黄忠就是极好的例子,若非刘备,他至死也只会是个小吏。
“万一乌孙人支持不到我军到达呢?”
“不会,康居人最近已经脱离了贵霜王朝的统治。由于康居人一直和乌孙人交好,他们很可能会提供援助。虽然康居兵力有限,但和乌孙的残兵支持到鲜卑大军到来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张勇有一点没说,那就是乌孙和康居的联军会极大的消耗鲜卑人的战斗力,我们到时候可以捏较软的柿子。
鼠目寸光啊,事实上我从来没有把来自中亚的力量考虑到这场决定大漠走势的决战,看来情况比我想象的要好。
“做得好,返回长安后我会奏明皇上嘉奖你的。”以张勇的才能,安心呆在敦煌这种地方一定有他的理由,忠君应该是其中之一。
张勇忽然跪倒在地:“我垂垂老矣,嘉奖对我没有任何意义。有生之年,我只想做一件事,希望将军能够给予援助。”
我连忙扶起这个睿智的长者:“张大人但说无妨,只要吕布力所能及,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答应的这么干脆只因我已经动起了张勇的心思。
“等乌孙战事了结之后,张勇恳请将军领兵重开西域都护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