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蛰伏的日子(1/2)
大战归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沉醉于练武和带兵的我逐渐淡出了市井中人的话题,有近六年的时间我一直以一种默默无闻的方式存在。很多人都说我变了,虽然他们也只是有一种感觉很难讲出一个所以然。
武道境界的提高如同打开了另一片广阔的天空,潜心苦修之下以高顺之能在我手下也只能走上十招,这也要归功于高顺他们这些不辞辛劳的陪练。当我有信心哪怕檀石槐再世的话我也能和他一战的时候,我有了一种奇异的感觉,或许属于我的舞台即将到来了。
这段时间我同样学会了把事情放在心里,表面上看如阳光般灿烂,嘴巴也甜了很多,见到年轻人是兄弟,看到长者是叔伯,路遇老弱病残就无私援手。由于我的循规蹈矩,加上我有机会做的事确实不多,丁原开始对我放心起来,甚至放手让我按照自己的意思改造并州军。
尽管没什么军功,这么多时间下来我还是累积成为了牙门将军。高顺、成廉、魏越三人都已经官至校尉了,并州军的三部已交由他们三人接管。曹xing、侯成等人也都成为了身为一曲之长的军候。
眼下的并州军已经成了一支完全的虎狼之师,由于不少素质一般的士兵被我送到了地方,每部现在都只有三千人左右,加上那些卫士也只有一万人,但我相信,这一万至少可以抵上普通州郡兵的三万人。高顺的左部全部由会骑马的步兵组成,机动力非常强,其中包括那令人望而生畏的八百“陷阵营”;成廉的右部由弓弩手组成,装备了“浑天弓”的五百“云中营”士兵是所有轻装兵种的噩梦;从排名可以看出,后部那些隶属于魏越的骑兵最差,虽然士兵的素质不低,但魏越的武力较高顺和成廉差一些,作为箭头冲锋时号召力不够。不过在眼下的并州军中严谨的魏越还是最合适的校尉。我曾经遇到过一个非常合适的骑兵统领,可惜那时的他还是和我擦肩而过了。
张辽应丁原而召前来的时候,我刚刚熟悉了“震天弓”。
在丁原的授意下,我和他进行了一场比试。丁原的意思我懂,他是想我给这个年轻人一点教训,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点挫折总有好处。没想到这几乎给了我一个教训,由于过于托大我甚至没有使用方天画戟,初通“心手相连”后我箭法大进,高顺最多也只能勉强接我三箭。见到张辽瞬间将马速提到最高我大吃一惊,他骑的可是一匹好马啊。第一箭过后我更加吃惊,张辽的力量甚至在高顺之上,他居然可以硬接这一箭。微微一愣让我又损失了一点时间,张辽留给我的时间只够再开一弓。如果不是我已经练成了“一弓两矢”,我的脸差点丢大了。望着手中断为两截的长枪,张辽白晰的脸变得血红血红。其实这不能怪张辽,他的长枪质量稍微差了点,而我弓上的力道又大了点,最不巧的是长枪被我shè中的又是同一位置。不过从枪断而不是人败来看,张辽武力甚至在高顺之上,难怪当年他能和出道前的我齐名并称为“并州双杰”。
张辽是雁门马邑人,本名叫聂辽,小时候因为打伤过人为避怨才跟了母亲的姓。说来他和我还有些渊源,他的舅舅就是并州那些大小官僚中和我关系最好的张杨,顺便说声和我关系最差的是王匡。
和张辽的比试让我重新唤回了对骑术的热情,从今往后我再也不会做一个站在原地shè箭的骑士了,最近随着武力和箭术越来越高我几乎把骑术遗忘了。对一匹好马的憧憬也是遇见张辽后萌生的,难怪后来一见到赤兔我就不能自己。
除了他的武力以外,我对张辽垂涎三尺还因为见到了随他而来的一百部曲,我赫然发现他们总能以同一个节奏在骑行,汉人的骑兵竟能做到这点!
我委婉的向丁原提过好几次“并州军还缺个好的骑兵校尉”,可惜最终没有如愿。张辽被召来是另有重任的,灵帝为了充实京师兵中的南兵要征调五百并州壮士,让稳重而勇猛的张辽为并州军争光应该是更合理的安排。不过等到张辽走后,丁原委婉的告诉我张辽好象对我印象不大好。
看着丁原的脸,我几乎想把他打扁,这还是想提醒我注意自己的过去,讲到底他仍然对我不放心,虽然老实说我对自己都不放心。他这种提醒方式十分巧妙,显然规劝的意思居多,否则他不可能坦然告之我。丁原就差直接明说了,张辽是他安排的针对我的棋子,万一我无法无天的话还有个人可以制约我。难怪他那天会安排我和张辽切磋,原来是想看看张辽有没有这个能力。
错过了张辽以后,我总算发现了一个还不错的年轻人,武力和头脑都还可以,小小年纪就和宋宪他们差不多同一水平。刚开始时我就觉得他有些眼熟,千方百计打听过后才知道他是故人之子。算起来史涣的杀父之仇是我报的,难怪他会利用投军的机会加入并州军。我本来想适当照顾下他的,可是转念一想史方还活着的话一定不愿意我这样做的。
成为将军后,家眷就可以随军了,所以那几年我一直比较xing福。其间严馨替我生了个粉雕玉琢般的可爱女儿,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只要看到小吕玲那可爱的小脸,所有的疲乏就会一扫而空,那声nǎi声nǎi气的“爸爸”总会让我舒服的每个毛孔都在雀跃。
这些年来并州以外的世界远非安静祥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