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巨匠(1/2)
朝廷的封赏到后不久,郑浑找到了已经加入了丁原军的我,原因很简单,我使用方天画戟的事实只要是有耳朵的人都知道。郑浑的用意我自然知道,他想看看这个十有仈jiu是檀石槐传人的青年究竟是个怎样的人。我想答案应该是郑浑都糊涂了,别说是郑浑,连我自己都不怎么弄得清我究竟算个好人还是坏人。
此时的我再非当年那个浑浑噩噩的少年了,不好好利用这机会我会几天都睡不着觉的,何况按照我对这类人的理解,新的知识和技术可以让他们忘掉所有事情,事后我甚至可以用帮他开拓视野为由委婉的规劝他不要泄秘。
郑浑确实帮我们解决了困扰我们很久的问题,由于我们是用现成的弓来练习shè术的,普通的工匠很难按照我们的想法去改造弓,同样我们对他们也不是很放心。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已经确认如果有那种专用弓的话效果会更明显。
不过这位值得尊敬的儒雅长者为此在河内呆了足足有两年多,每次我去看他的时候他总是忙得不可开交,原来长弓制作竟是如此费时。
弓主要由干、角、筋、胶、丝、漆组成,合称“六材”。要想制作优良的弓,取六材必须把握好时间,收集好了六种材料,能工巧匠才能造出好的弓。冬天剖析弓干,chun天治角,夏天治筋,秋天合拢诸材,寒冬时把弓臂置与弓匣之内定型严冬极寒时修治外表。冬天寒冷剖析弓干时木理会比较平滑细密;chun天治角,牛角润泽和柔;夏天治筋,高温下筋不容易收缩纠结;秋天合拢诸材,温凉干燥的条件下材料比较紧密;寒冬定弓体,张弓就不会变形;严冬极寒时胶、漆完全干固,对修治外表最有好处。等到来年chun天装上弓弦后,将刚刚制成的弓在地窖里藏置一年待其各种材料自然结合,这样才算一把好弓制成了。
如果是在制弓作坊中,各项工作可以交错进行,实行流水作业。但郑浑是专门在为我们制弓,工时根本无法缩短。
郑浑大功告成的时候,看着他愈发苍老的脸,不知怎的,我无法说出让他帮忙隐瞒之类的言语。除了五百张劲弓以外,郑浑还给了我一把式样古朴的长弓。虽然我已经从郑浑处知晓了很多制弓知识,对它仍是一知半解。
不同那些弓的干材使用了拓木,弓干用得是百练钢,百练钢怎么会有这么好的弹xing?弓上的角长有三尺左右,呈青黑蓝三sè而纹理清晰,这种叫做“牛戴牛”的角材长度在两尺左右的价格就远在一头牛之上。贴博于弓臂外侧的犀筋粗如儿臂且圆匀润泽。由于制成时间较短,那种鱼膘制得的鱼胶的腥味尚未完全去除。紧密将弓干和角、筋缠绕在一起的丝粗大而晶莹,sè泽光鲜如在碧水中一样清澈,一看就不是凡物。如果不是爱不释手的我反复抚mo,我几乎没有看到这上面还涂有一层漆,天下竟有如此sè清的漆?
我算得上天生神力,要想满开此弓同样是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他人纵使强如高顺,也是力所不逮。尽管我shè出的只是普通箭矢,高顺硬接之下都几乎受伤,如果不是坐在马背上绰不及防的他甚至会跌上个跟斗。
细问之下,我才知道在见我之前,郑浑已准备制造一把惊世之弓,因此收集了不少材料。这我能理解,如果方天画戟是他近战武器的巅峰之作的话,早造出同样素质的远程武器肯定是下一个心愿。我手中的弓种种材料竟全是奇珍异宝,天蚕丝、鲨鱼膘、犀牛筋、牛王角、南中生漆,而弓干的百练钢竟是历时十数年反复煅造而出的,每次煅造都需要用牲脂来淬火以延缓它的冷却时间,这样才能让这钢质变得柔韧,可谓千练钢。
面对郑浑的呕心沥血之作,我无语。对郑浑来说,打造神兵利器是他的志向,我能够给他的唯一回报只是给他思路制造出一种全新的速shè弓,尽管我的潜意识一直在说有便宜不占猪头三,良心却在告诉我我欠他太多了,虽然我根本无以回报这方外高人。
我给速shè弓起名为“浑天弓”,那把近乎神迹的长弓叫做“震天弓”,合在一起隐隐与郑浑同名。看得出,这种巧妙的安排让他还比较满意。
郑浑决意要走,对他这种人来说,存在的意义在于飘泊,唯有阶段xing的目标才能引起他的注意,此间事一了,确实留不住他了。
最近我已经很少真情流露了,看着他矮短的身影越行越远,心头还是不由自主浮起与他相处的点点滴滴。尽管郑浑从来没有直接的说些什么,但言语中对我还是甚为关爱,对于我的疑问总是知无不尽,甚至隐有劝我为善之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