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速射(1/2)
事实上很多信息师傅对我曾经叙述过,不过哪怕兴趣颇浓我多少还是存有置身事外的感觉,所以对于一些骑战之道的了解还只是停留在起步阶段。有成廉这种亲历亲为的实践者在,继师傅打开一扇大门后,我终于利用他的经验慢慢步入了这片广阔的天地。
说来惭愧,即使是在劫掠乌丸人前,我对战斗力的理解还基本停留在高超的战术和强悍的单兵能力上,忽视了成廉丰富的经验,淡忘了他是那种大败之后能从数千里外大漠退回并州的优秀基层将领。如果不是成廉用他的经验发现了敌踪让我触动很大,或许我也不会将当机立断将那次遭遇战的指挥权交给他。
除了弩和军阵以外,汉军比较游牧民还有个明显的优势那就是重骑兵。座骑和骑士浑身披有重甲的情况下,除非shè中面门远距离的箭已经很难伤害到他们,近战时只有最强壮的轻骑兵才能抗衡他们。虽然在追逐战中他们的速度肯定吃亏,但遇到不得不战的时候,巨大的冲击力叠加良好的防御力会让他们的敌人一筹莫展,唯有用两倍甚至三倍的伤亡去消耗他们。一旦阵脚开始混乱的时候遭遇到重骑兵方阵的时候,那就是噩梦到来的时刻。
不过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一个钱字,成廉心酸的说士兵的命还不如战马值钱不无道理,因为优秀的战马很多是用小米喂养的,动辄可以卖到六万五铢钱,普通军马也值四万钱左右。以成廉参与的讨伐鲜卑之役为例,三万汉骑配备了臂张弩二千部,蹶张弩八百部,战车三千辆用于防御和运送物资,以军马四万匹计算,加上兵器和盔甲,汉军光装备就值大约四十亿铜钱,以大汉五千万人口计算,每人要付出八十钱,作战消耗还不算。难怪当年汉武帝打败匈奴的惊人战功背后的代价是在十年之内消耗完了文景之治数十年的所有积蓄。
那一刹那我确实感觉到了报仇无望,以整个大汉王朝这样庞大有序的国家机器,尚且对游牧民族拿不出太好的办法,我又能怎样?郝萌一次如果能抢到价值百万的货物就会让我们孩子般欢呼雀跃,这种好运一共有过几次呢?两次还是三次。如果不是知道吃了大亏的乌丸人肯定会严阵以待,我忍不住想要再抢他们个几次。由于小队匈奴人已经可以基本可以在边疆地区来去自如,抢他们无异于引火烧身。或许加入军队这种想法就是那时候开始萌生的。
当然成廉带给我的并不只有沮丧,就象他所说的只要他的部下能够恢复到当年的水平,纵使装备简单对上同等数量的异族骑兵也是胜面居多,眼下只是因为久疏战阵加上和座骑之间全无默契才会战斗力极弱。
成廉说的和师傅一模一样,一对一的情况下,游牧民族的骑兵可以稳胜汉骑,十对十的情况仍是汉骑吃亏,但形成规模后即使没有优良的装备汉骑也不会处于下风,关键因素在于配合,异族骑兵的强项在于骑shè,但这是会大幅度降低速度,只要能冲到敌人面前,解决问题的还是武勇和配合。
这多少安慰了下我受伤的心,没有足够钱财的情况下怎么办?不会可以学,游牧民族能做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既然卖不起也买不到弩,我们同样可以学习骑shè。做不成大汉军队,我们就学游牧民吧。
在我和成廉的带动下,几乎所有人都在疯狂的练习骑shè,包括那些打劫归来的人,我的骑shè技术就是在那一段时间趋向大成的。现在所有人都认为我的shè速之快天下无双,成廉麾下的云中营同样是以快箭著称于世,却极少有人知道其中的诀窍。
估计是来自母亲的血缘在起作用,加上师傅打下的良好底子,我的骑术很快超过了在军营里跌打滚爬了十年的成廉。把握到了马儿在奔跑中的节奏后,我的命中率上升很快。我觉得骑shè这门学位确实没有捷径可以穿越,除了力量、平衡感和反应以外,要想提升只能靠多练,直至练出一种玄而又玄的感觉。这种观点支撑了我很长时间,直到碰到基本不会shè箭的郑浑以后我才修正了认识。
我的突破很大程度得归功于郝萌。因为这些ri子以来我的力量一直在长,shè箭的时候又极为专心,用力过猛之下时有弓干断裂的情况发生,被他知道后心痛坏了。讲到底现在我们近三百人的主要收入就靠他的为非作歹和宋宪的黑白通吃,我时不时坏掉把弓都是直接的经济损失,尽管弓在市场上能够买到价值却不扉,动辄就是数千大钱。对于他的小气,我自然不会客气:“怎么,不服啊,不服单挑。要不你帮我想个办法也行。”
郝萌立刻变成了泄了气的皮球,只能悻悻而去,嘴里倒还不忘嘀咕了几句:“不当家就不知道柴米油盐贵,不会少花点力气啊。”
看着郝萌的背影,我有点想哑然失笑,长时间接触下来这家伙人还不错,并不是穷凶极恶之人,突然心中剧震,“就不会少花点力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